李焕之(1919年1月2日-2000年3月19日),原名李昭彩,又名李钟焕,福建晋江人,生于香港,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生平
1919年1月2日在香港出生。李焕之的父亲李孙修祖籍中国福建省南部(闽南)泉州晋江市,母亲郑惠珍是一名基督徒,祖籍台湾台北,两人在台北结婚后,到香港工作,生下他和他的哥哥。
早年在厦门双十中学就读,1936年考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等教授学习。1938年,从香港到延安参加革命,入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教授学习作曲和指挥艺术。同年的11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音乐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后调中央歌舞团。1960年出任中央民族乐团首任团长,并兼第一任首席指挥。他曾率团到亚洲(日本等)、非洲(坦尚尼亚、辛巴威等)、拉丁美洲、欧洲(匈牙利、英国、法国、德国等)、苏联、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举行音乐会,担任指挥。而在东京的音乐会实况录音在日本出版了黑胶唱片专辑和音乐光盘。
2000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家庭
妻子为李群,并育有3个儿子:长子李大康是资深录音师、次子李小康、幼子李毅康。
作品
他最为人所认识的作品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每逢农历新年期间,本曲于公众地方或是媒体中均能听到,经常被独立抽出来作单独演奏,后来更被人民音乐出版社独立发行乐谱,并称为《春节序曲》。
其他较著名的作品,分别有两首交响曲:《英雄海岛》(第1号)及《路》(第2号)、歌曲《社会主义好》、《摸着石头过河》、《乡音寄怀》、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由香港中乐团委约创作的《箜篌引》、《晋江之歌》、《白鹭女神之歌》、《一片相思一片情》、《大地之诗》、《秦王破阵乐》、与李群共同创作的《春到中原》、《小鸟的天堂》等。现时《义勇军进行曲》一般采用的管弦乐版本,也是由李焕之所配器的。
李焕之十分喜欢箜篌,除了创作了多首箜篌曲目外,在推广箜篌演奏和研究上也不遗余力。
参见
参考文献
- ^ 李焕之. 天津交响乐团. [2020-01-16].
| | 1949年7月-1953年9月(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 1953年10月-1960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 [注 1]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标注: 任内逝世 - ^ 注1: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第二次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改组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共53人,完整名单不详
| |
| | 1979年11月-1985年5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 | 1985年5月-1999年12月 |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顾问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99年12月-2004年12月 |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常务副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顾春雨 | | 副秘书长 | | | 顾问 | | |
| | 1960年8月-1966年 1978年6月-1979年11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79年11月-1988年11月 |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88年11月-1996年12月 | | 执行主席 | | | 执行副主席 | | | 委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