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为李天生的其他人物,请见「
[[:李天生 (足球运动员)]]」。
李因笃(1631年-1692年),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薛镇韩家村人,明末清初学者、诗人。
生平
李因笃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3]三岁丧父,不久李自成率军占领关中,随寡母田氏投外祖父就读。自幼博闻强记,遍读经史,人称神童。早年拒不出仕,自称中南山人。曾参加抗淸活动。李因笃长期寄居陈上年家担任塾师,[4]「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5]康熙二年,顾炎武与李因笃在山西代州结识。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陈上年家中,由李因笃撮合,娶王壮献之女为妻室。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陈上年离职而去,李因笃携家归秦。精通《十三经注疏》,长律得杜甫家法,曹秋岳叹曰:「数百年无此作矣。」[6]着《诗说》,顾炎武称:「毛,郑有嗣音矣。」康熙七年(1668年),顾炎武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九年(1670年),李因笃东出潼关,走河南、再下扬州,南游湘、鄂、楚等地,结交各地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内阁学士李天馥推荐博学鸿词,列一等。授检讨,以母老辞退。地方官吏奉旨催促,因笃不从,以死抗拒,后在母亲的规劝下,秋季入京。[7]奉命编修《明史》。因受到顾炎武的批评,再度辞归。[8]与周至县李二曲、眉县李柏合称「关中三李」,「生平与李二曲交最密,天生宗朱子,二曲讲良知。」[9]晚年抱病卧床,助王鸿绪修改《明史稿》。[10]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二日卒,年六十二。[11]着有《受祺堂诗集》。
家族
其先世为盐商,[12]父李映林「以文补邑诸生」,为明末冯从吾门生。
参考资料
-
^
《宋学渊源记》,卷上,页14
-
^ 《文献征存录》1册4卷,页607
-
^ 清人吴怀清编《天生先生年谱》称:「按康熙十八年己未先生告终奏疏云:臣年四十有九。又顾宁人是年与先生书亦云:弟年四十有九。依此逆推,当生崇祯四年辛未……《续疑年录》作崇祯六年癸酉生,误」。
-
^ 李因笃云:「予从陈祺公先生游凡九年,而八见其初度矣。」
-
^ 王蘧常《顾诗汇注》卷五《重过代州赠李子德在陈君上年署中》题注引王弘撰《山志》。
-
^ 《池北偶谈》卷十一
-
^ 《清史稿·儒林一》载:李因笃「博学强记,贯串注疏,举博学鸿儒,授检讨,未逾月,以母老乞养,昭许之。母殁,仍不出。因笃深于经学,著书立说,顾炎武称之曰:毛、郑有嗣音矣!又着春秋说,汪琬亦折服矣。」
-
^ 顾炎武书简集《蒋山佣残稿》卷二《答李子德》
-
^ 《清稗类钞·李天生改王鸿绪〈明史稿〉》
-
^ 李富孙《鹤征录》卷一载:李因笃「老病在床褥,令二人捧稿,朗诵于枕侧。先生李因笃呼曰:『改』。即加窜易涂抹,半载而毕功。」
-
^ 详见吴怀清编《李天生先生年谱》
-
^ 《田太孺人行实》,见《续刻受祺堂文集》卷4
- 《清史稿·李因笃传》
-
吴怀清,《李天生年谱》
-
吴怀清,《关中三李年谱》
- 《亭林文集》卷五《富平李君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