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圆
日圆 | |||||
---|---|---|---|---|---|
日本円 (日语) | |||||
| |||||
标准代码 | |||||
ISO代码 | JPY | ||||
数字代码 | 392 | ||||
使用地区 | |||||
使用地 |
日本 缅甸[1] |
||||
货币单位 | |||||
1/100 | 钱 | ||||
1/1000 | 厘 | ||||
货币符号 | ¥ |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1、¥5、¥10、¥50、¥100、¥500 | ||||
纸币 | |||||
- 常用: | ¥1000、¥5000、¥10000 | ||||
- 少用: | ¥1、¥5、¥10、¥50、¥100、¥500、¥2000(只在冲绳县流通) | ||||
发行制造 | |||||
中央银行 | 日本银行 | ||||
- 网址: | www |
||||
印钞机构 |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印刷局 | ||||
- 网址: | www |
||||
造币机构 | 独立行政法人造币局 | ||||
- 网址: | www |
||||
货币估值 | |||||
通胀率 | 0.4% | ||||
- 数据来源: | 世界概况,2017年 | ||||
即期汇率 | |||||
1 USD= |
127.0 JPY | ||||
1 EUR= |
135.3 JPY | ||||
1 GBP= |
158.6 JPY | ||||
1 CNY= |
19.04 JPY | ||||
1 HKD= |
16.28 JPY | ||||
(2022年5月25日) |
日圆是日本的官方货币,正式名称圆(日语:円〔圆〕/えん〔ゑん〕,日语罗马字:Yen),全称为日本圆,亦称作日元、日币,货币符号为¥(与人民币相同,如果人民币和日元同时出现,则在人民币的符号"¥"前添加CNY字样,以及在日元¥前加入JPY字样,加以区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的货币代码为JPY。其发行机构为日本银行,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由国立印刷局所印制。其在储备货币的国际构成比例仅次于美元与欧元,列于第3位。
字源
「円」字在晚清傅云龙所着《游历日本图经·卷二十·日本文学 上·日本文表附录日本异字》中指为「圆」的俗字。另,江户时代中期日本人太宰纯于《倭楷正讹》遗稿例举俗字即有外「囗」内「丨」之形[3],可见「円」其来有自。另一边厢,「丹」字也有异体写作「円」,但只是巧合同形,跟日圆所使用的此字无关。
中国的硬币曾于江户时代在日本广泛使用,因而早期的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的「圆」写法、意义相同,并与韩文的「圜」(원)为同源字。相较而言,现代日语书写采用新字体的「円」字,而中文在非正式场合则通常使用笔画较少的一个同音字「元」[4]。
标准日语将「円」的罗马字写作「en」,但英语中的拼法却是「yen」。其最大的原因被认为是幕末过渡到明治期间,英美人将其串标为「yen」并流通国际。史上首部正规的英和和英辞典──赫本所着的『和英语林集成』(初版1867年)中,将「e」「we」[je]音开头的单语全部写作「ye」[je],即效仿了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所着,混合了使用「e」和「ye」的『英和和英语汇』(1830年)。因为麦都思并没有造访日本也没有与日本人交流过,而是在雅加达(旧名巴达维亚)结合和荷辞典及从去过日本的人群获得的信息编写而成。其后赫本发现日文中的「e」除了一部分的地方之外,并不是发[je]音而是[e]音后,在完成了赫本式罗马字的第三版(1886年版)中,除了「圆」和格助词的「へ」以外,所有的「エ」开头都改成「e」了。显然此时为了将此货币名称进行区别,已将其定形为「yen」,也是因为在西洋语言中「yen」比较不会和其他词语混淆(例如法语的前置词en等)且连读时也容易发「yen」[jen]音。
历史
现在使用的日本货币单位「圆」,是在1871年6月27日(明治4年5月10日)制定的,以取代当时的四进位的二分金。「圆」的名称源于18世纪时,由西班牙和其殖民地墨西哥所发行的「银圆」,后来在明治年间,由英国殖民地香港造币局所发行的「香港壹圆」开始流入日本,与其同时「银圆」的名字也一并传入日本。日本政府于1870年,仿照当时的港币以同品位,同量的银货制造货币,首次发行了银本位制的货币,从此时起日本货币名为圆。后来伊藤博文有鉴于当时的国际情势,把货币制度改为金本位,仍然以圆为单位,一圆与1500毫克纯金等值,并设有辅币单位钱及厘,兑换比例为十进位,即1圆=100钱=1000厘。[5]
银本位与金银复本位
在日本国内,白银的价值相对较高。因而其黄金与白银比价要低于国际市场,这就使得国际投机商有利可图。他们将银两运入日本,换成黄金,再到其他国家卖出。此举扰乱了日本经济,到1874年,日本实际上转向了银本位制。[6]虽然白银的价格相对于黄金仍然在下跌,但出于贸易结算的考虑,日本对外贸易多以银币计算。
金本位
1897年,随着日本货币法的发布,日元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确立下来。该法律规定一日元与750毫克黄金等价。1931年英国取消金本位之后,日本也在同年12月31日由大藏省宣布停止黄金输出,禁止金币与钞票之间的兑换。
与美元的汇率
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日元在战后极度贬值。1946年2月,日本制订《金融紧急措施》,规定将超额银行券存入银行,限制存款的提取。该措施取得短期效果,但由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恢复而采取赤字政策,大量发行货币、不加限制地向企业发放贷款人为引发通货膨胀,所以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并没有下降。[7]为了恢复日本经济,美国在日本实行了道奇计划。作为其计划的一部分,1948年12月10日美国政府向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发表了《日本经济稳定计划》,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九项原则,实行限制贷款、稳定物价、稳定工资、减少财政赤字等措施。1949年4月25日,日本开始实行固定汇率制,本来美国方面的计划是将汇率设置在330日元兑1美元,但考虑到日本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而最终确定为360:1这一数值。[8]1日元的含金量为2.46852毫克。[9]
随着日本的崛起和经济的复苏,日本对美国出口逐步扩大,美国方面开始感觉到了压力并希望日元升值。另一方面,随着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森宣布放弃美元对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破坏,日元开始升值。日本政府为了维持日元汇率,约投入27亿美元,将其升值控制在6%的范围之内。日本政府的干预行为给货币市场打响了「日元还会进一步升值」的信号。[10]同年12月8日,已开发国家财政部长达成史密森协议,协议规定日元升值16.88%,新汇率为308:1并可以在5%的范围内上下浮动。[11]事实上史密森协议不过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变化的固定汇率制,同时日元升值之后的日本仍然保持着大量的出口额,1972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是达到了40多亿美元。[12]受第八次美元危机进一步影响,1973年2月14日日元开始进入第二轮升值,3月时随着各国放弃史密森协议而采用浮动汇率,日元汇率已经达到265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但这一价格实际被高估,此后日元开始贬值,到1974年时下跌到300日兑换比1美元。[10]
进入1975年之后,日本对美贸易又开始出现扩张趋势,1977年6月美国财政部长维纳·麦可·布鲁门塔尔表达对日元停留在低价位的不满。 [13][14]随后市场预计日元将要上涨,于是大量买入日元,导致日元在1978年达到了170兑1美元左右的高价。这之后,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采取提升利率、控制货币发行的措施以期降低通货膨胀率。这一行为虽然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美元升值。同时,在贸易顺差中掌握着大量外汇储备的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利率,纷纷将多余的美元存入美国的银行,因而日本的美元储备大量外流。[15]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日元在1979年到1985之间相对于美元贬值,1985年5月日元兑美元汇率大约在250比1。[14]
然而由于美国所采取的紧缩型货币政策,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仍然在增大,1984年时达到了1090亿美元。1985年6月中美元又经历了小幅上涨,[15]在美国政府的主持之下,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于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14]该协议史称广场协议,主要内容为5国集团(G5)共同促进美元的贬值。[16]协议签订之后3个月,日元便升值20%,达到20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1987年时更是达到120日元兑1美元。为遏制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央行将贴现率由5%下调至2.5%。然而受J曲线效应的影响,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不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降低,反而有所上升。[17]同时,弱势美元对于美国吸收国外投资不利,因此美国希望阻止美元的进一步贬值。1987年2月美国又号召7国财长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召开会议,会议达成了制止美元进一步贬值的谅解,这一协议被称为罗浮宫协议。[17][18]此后日元发生了一定幅度的贬值,日本中央银行因此又多次调整贴现率至6%的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和汽车工业等方面。柯林顿政府通过种种方式,干预日元升值。[15]另一方面,美国自身的赤字政策也使得美元发生贬值,国际资本也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坚挺的日元。 [17][19]这一轮升值使得日元在1995年中达到了80日元兑换1美元的高价。1998年后,日元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下跌到145兑换1美元。之后,随着俄罗斯金融危机等原因,日元开始升值,2000年后日元又开始恢复贬值。虽然在2001年美国经历911事件后美元开始贬值,但是由于日本银行的干预,之后的日元仍然保持着下跌趋势,到2002年底时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约为130比1,[20]之后至2008年前,日圆汇率约在1美元兑100至120日圆间波动。
2008年金融海啸后,日圆因为避险资金再度进驻,强劲升值。2011年10月31日,日元一度升至75.57兑1美元,成为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以来的最高记录。在此后约近一年间,日圆仍持续于1美元兑80元以下的高档震荡,强劲已久的日圆危及日本出口,因此在安倍晋三上任后,采行更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日本出口产业,由于宽松政策奏效,半年内日圆对美元即贬值达20%,2015年7月,日元一度跌至125兑1美元。然而由于英国脱欧公投,作为规避风险,日元被大量外币买入而升值,兑美元汇率立即上升超过4%,[21]直到2016年8月目前1美元约可兑换约100日圆。
国际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圆的兑换处在严格的管制之下。1964年之后随着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之后,日圆才开始有规模的被使用在国际贸易结算中。197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贸易的繁荣和经济的复苏,日圆交换自由化的压力开始增大。1980年,日本修改了外汇法,日圆进入了初步的自由化交换阶段。美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对日贸易逆差,希望日圆汇率能够更加自由。1984年,日圆-美元委员会成立,被视为日圆迈向国际化的开始。[22]
目前日圆是国际货币中,交易量排名第三者,次于美元及欧元。
流通纸币
|
|
|
---|---|---|
日圆钞票「D券」(2000年)[23] | |||||||
---|---|---|---|---|---|---|---|
图片 | 面额 | 尺寸 | 主要颜色 | 描述 | 发行日期 | ||
正面 | 反面 | 正面 | 反面 | ||||
¥2000 | 154 × 76 mm | 绿色 | 守礼门 | 紫式部、源氏物语绘卷(光源氏、冷泉帝) | 2000年(平成12年)7月19日 |
新版纸币
2019年4月9日,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宣布了¥1000、¥5000和¥10000纸币的新设计,将于2024年开始使用。[24] 新日圆钞票「F券」包括10000、5000和1000日圆,钞票正面更换了人物,分别是「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推动女子教育的津田梅子以及医学家北里柴三郎。至于钞票背面,新10000、5000和1000日圆的背面图案分别是东京车站丸之内侧站房、多花紫藤和《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由于流通量低,财务省决定不重新设计2000日圆纸币。
日圆钞票「F券」(预计2024年开始使用) | |||||||
---|---|---|---|---|---|---|---|
图片 | 面额 | 尺寸 | 主要颜色 | 描述 | 发行日期 | ||
正面 | 反面 | 正面 | 反面 | ||||
¥1000 | 150×76毫米 | 蓝色 | 北里柴三郎 | 《冨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 预计2024年开始使用 | ||
¥5000 | 156×76毫米 | 紫色 | 津田梅子 | 多花紫藤 | |||
¥10,000 | 160×76毫米 | 棕色 | 涩泽荣一 | 东京车站丸之内侧站房 |
流通硬币
日圆硬币由日本银行发行,日本造币局制造。日本硬币的铸造年份不是用公元纪年的,而是采用年号标示,例如2019年铸造的硬币是标示「令和元年」。
各类流通硬币 [1] | |||||||||
---|---|---|---|---|---|---|---|---|---|
图像 | 面值 | 技术参数 | 描述 | 首次铸造 | |||||
直径 | 厚度 | 重量 | 成份 | 边缘 | 图左 | 图右 | |||
¥1 | 20 毫米 | 1.2 毫米 | 1克 | 100% 铝 | 平滑 | 树苗,国号及面值 | 面值及铸造年份 | 1955 | |
¥5 | 22 毫米 | 1.5 毫米 | 3.75克 | 60–70% 铜 30–40% 锌 |
平滑 | 稻穗,齿轮,水及面值 | 国号及铸造年份 | 1959 | |
¥10 | 23.5 毫米 | 1.5 毫米 | 4.5克 | 95% 铜 3–4% 锌 1–2% 锡 |
有凹槽 | 平等院内的凤凰堂,国号及面值 | 常绿树,面值及铸造年份 | 1951 | |
平滑 | 1959 | ||||||||
¥50 | 21 毫米 | 1.7 毫米 | 4克 |
白铜 75% 铜 25% 镍 |
有凹槽 | 菊花,国号及面值 | 面值及铸造年份 | 1967 | |
¥100 | 22.6 毫米 | 1.7 毫米 | 4.8克 |
白铜 75% 铜 25% 镍 |
有凹槽 | 樱花,国号及面值 | 面值及铸造年份 | 1967 | |
¥500 | 26.5 毫米 | 2 毫米 | 7.2克 | 75% 铜 25%镍 |
平滑字体("NIPPON ◆ 500 ◆ NIPPON ◆ 500 ◆") | 泡桐,国号及面值 | 面值,竹叶,橘子,铸造年份 | 1982(已停止流通) | |
1.81 毫米 | 7 g | 72% 铜 20% 锌 8% 镍 |
有斜凹槽 | 面值,竹叶,橘子,铸造年份(具防伪特征)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2000 | ||||
7.1 g | 75% 铜 12.5% 锌 12.5% 镍 |
外缘:镍黄铜 中心(表层):白铜 中心(内侧):铜 |
面值,竹叶,橘子,铸造年份(具防伪特征) | 2021 |
由于1982年到1999年发行的旧版500日元硬币的大小、厚薄、金属成份等和500韩圆硬币一样,但只有重量上比较轻,因此有不法份子把500韩圆的中间打洞,使其重量与500日元相同,从而欺骗日本的自动贩卖机等机器,以十分之一的价钱换取商品或找换真币。最终日本在2000年发行新版500日元硬币,除新增防伪功能外亦改变硬币的金属成份,使机器设备可用导电系数判断硬币真伪,才解决问题。
过往发行纸币
以下面值的纸币均已停止发行,但其中部分纸币仍可流通。
根据Google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据雅虎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据雅虎香港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据Yahoo奇摩股市: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据XE.com: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根据OANDA: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TWD USD |
历史汇率
年 | 月间平均值 | 年间最高最低值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最高值 | 日期 | 最低值 | 日期 | ||
2000年(平成12年) | 106.90 | 110.27 | 105.29 | 106.44 | 107.30 | 105.40 | 109.52 | 106.43 | 107.75 | 108.81 | 111.07 | 114.90 | - | - | - | - | |
2001年(平成13年) | 116.38 | 116.44 | 125.27 | 124.06 | 119.06 | 124.27 | 124.79 | 118.92 | 119.29 | 121.84 | 123.98 | 131.47 | - | - | - | - | |
2002年(平成14年) | 132.94 | 133.89 | 132.71 | 127.97 | 123.96 | 119.22 | 119.82 | 117.97 | 121.79 | 122.48 | 122.44 | 119.37 | - | - | - | - | |
2003年(平成15年) | 119.21 | 117.75 | 119.02 | 119.46 | 118.63 | 119.82 | 120.11 | 117.13 | 110.48 | 108.99 | 109.34 | 106.97 | - | - | - | - | |
2004年(平成16年) | 105.88 | 109.08 | 103.95 | 110.44 | 109.56 | 108.69 | 111.67 | 109.86 | 110.92 | 105.87 | 103.17 | 103.78 | - | - | - | - | |
2005年(平成17年) | 103.58 | 104.58 | 106.97 | 105.87 | 108.17 | 110.37 | 112.18 | 111.42 | 113.28 | 115.67 | 119.46 | 117.48 | - | - | - | - | |
2006年(平成18年) | 117.18 | 116.35 | 117.47 | 114.32 | 111.85 | 114.66 | 114.47 | 117.23 | 118.05 | 117.74 | 116.12 | 118.92 | - | - | - | - | |
2007年(平成19年) | 121.34 | 118.59 | 118.05 | 119.41 | 121.63 | 123.48 | 118.99 | 116.24 | 115.27 | 114.78 | 110.29 | 113.12 | - | - | - | - | |
2008年(平成20年) | 106.63 | 104.34 | 99.37 | 104.05 | 105.46 | 105.33 | 108.13 | 108.80 | 104.76 | 97.01 | 95.31 | 90.28 | - | - | - | - | |
2009年(平成21年) | 89.51 | 97.87 | 98.31 | 97.67 | 96.45 | 95.56 | 95.61 | 92.78 | 89.76 | 91.11 | 86.15 | 92.13 | - | - | - | - | |
2010年(平成22年) | 90.19 | 89.34 | 93.27 | 94.18 | 91.49 | 88.66 | 86.37 | 84.24 | 83.32 | 80.68 | 84.03 | 81.51 | - | - | - | - | |
2011年(平成23年) | 82.04 | 81.68 | 82.84 | 81.60 | 81.60 | 80.42 | 77.59 | 76.58 | 76.70 | 78.00 | 77.00 | 76.00 | - | - | - | - | |
2012年(平成24年) | 82.00 | 83.00 | 80.00 | 78.00 | 80.00 | 78.00 | 79.00 | 78.00 | 80.00 | 83.00 | 87.00 | 92.00 | - | - | - | - | |
2013年(平成25年) | 92.00 | 94.00 | 97.00 | 100.00 | 98.00 | 97.00 | 97.00 | 98.00 | 99.00 | 97.00 | 102.00 | 104.00 | - | - | - | - | |
参见
历史上曾使用
参考资料
- ^ Aung, Htin Lynn. CBM permits border trades in yen and yuan denominations. The Myanmar Times. January 30, 2019.
- ^ 「yen」是日语古音所对应的罗马字,现代统作「en」。
- ^ 《倭楷正讹·附录省文集》二十八页。当时例举「倭俗所为省文者」、今日本新字体的尚有「沢」(泽)、「釈」(释)「滝」(泷)、「払」 (拂)。
- ^ 日本邮政于昭和23年(1948年)3月发行之大阪「递信展览会记念」邮票小全张内的单枚面值标注为「5 en 五圆」,而同年5月发行之青森「新闻と切手展览会记念」邮票小全张内的单枚面值则被标注为「200 弍円」
- ^ 日本圆.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2009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21日) (中文(简体)).
- ^ 关于日本市场经济. [2009年9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月6日) (中文(简体)).
- ^ 日本政府战后初期反通货膨胀政策. 万方资料库. [2009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简体)).
- ^ 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 [2009年9月17日] (中文(简体)).
- ^ 记忆. 今日中国.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10.0 10.1 瞿晓华. 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的历史教训. 价值中国网. 2006-08-29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日元汇率变化与日本经济发展. 中华会计网. 2006-07-07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四、走向平等伙伴的日美关系(1972-1980年). 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网.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John Tamny. Geithner's China Bashing Bodes Ill for Stocks. realclearmarkets. 2009-01-27 [2009年9月19日] (英语).
- ^ 14.0 14.1 14.2 王虎、王喆、姜超. 升值抑或贬值:透析 1970-1990 年的日元走势 (PDF). 国泰君安证券. 2008-12-03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15.0 15.1 15.2 美元政策长镜头. [2009年9月19日] (中文(简体)).
- ^ 张莉霞. 什幺是“广场协议”. 环球时报.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简体)).
- ^ 17.0 17.1 17.2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 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简体)).
- ^ 姜长斌. “广场协议”与日本错估形势. 人民网. 2003-10-11 [2009年9月20日] (中文(简体)).
- ^ 周溢潢. 日元大幅升值的原因及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环球时事. 1995-06-22 [2009年9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30日) (中文(简体)).
- ^ 余永定. 日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02-05-15 [2009年9月28日] (中文(简体)).
- ^ 英国退欧 日元升值为哪般?. 新浪网. 2016年7月23日 [2016-11-01].
- ^ 陈虹. 日圆国际化之路 (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04-03-22 [2009年9月29日] (中文(简体)).
- ^ Bank of Japan Notes and Coins Currently Issued. Bank of Japan. [10 December 2015].
- ^ Japan announces new ¥10,000, ¥5,000 and ¥1,000 bank notes as Reiwa Era looms. Japan Times. [9 April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