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
旗语(英语:Flag semaphore),一种利用手旗或旗帜传递信号的沟通方式,可分单旗和双旗等两种,又称为「手旗信号」或「手旗通信」,距离较长时,借助双筒望远镜或望远镜,以延伸目视距离。
历史
1684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利用悬挂数种明显的符号来通讯。1793年法国人克噜·夏卜利用十字架左右木臂上下移动所呈现出的位置和角度来表示各个字母,叫做「信号标」(原文Semaphore)。据说1814年被放逐的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逃回巴黎的消息即是利用此法迅速传遍欧洲。
双旗式的旗手双手各拿一面方旗,每只手可指7种方向,除了待机信号之外,两旗不会重叠。旗帜上沿对角线分割为两色[2],在陆地上使用的为红色和白色,在海上使用的为红色和黄色。
旗语可打出字母和数字[2],但透过一些编码规范的转译,例如中文电码,就可以传达更复杂的讯息。
双旗旗语
1933年国际手旗信号通信约定成俗,1961年「政府间海事咨询组织」(IMCO,1982年改组为IMO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国际手旗信号通信增修定,1968年,新版再次颁定。[3]
国际手旗信号
开始通信时,发信船将字母旗「J」,悬于旗绳顶端,收信船看到后也挂字母旗「J」,表示已准备妥当后,即开始手旗通信。对于收发信文、更正符号、结束通信皆有一定的作业程序(SOP)。[1]
新国际手旗信号,OSCAR字母旗约15-18平方英寸(97-116平方公分),旗柄(杆)约22英寸(560公厘)长,手旗部位以360度计,以45度划分变化[1][2],概略有30项变化信号。[3]
![]() 待机 / 空格 |
![]() 数字记号(#) |
![]() 错误 / 注意 |
![]() 取消 / 废除 忽略以前的信号 |
![]() A / 1 |
![]() B / 2 |
![]() C / 3 了解 / 确认 |
![]() D / 4 |
![]() E / 5 / 请重复 错误(连打8次) |
![]() F / 6 |
![]() G / 7 |
![]() H / 8 |
![]() I / 9 |
![]() J / 字母记号 |
![]() K / 0 |
![]() L |
![]() M |
![]() N |
![]() O |
![]() P |
![]() Q |
![]() R |
![]() S |
![]() T |
![]() U |
![]() V |
![]() W |
![]() X |
![]() Y |
![]() Z |
非军事通信
航行于国际海上的船舶,依国际共通规定的符号来沟通讯息,无论军舰或商船都可以使用,彼此互送讯息,它是一种信号识别,与密码是不同的。国际信号通信,主要有旗号、灯号、声号及手旗等4种。[1]
其他
各国国内另行扩增手旗信号种类,悉依各自规范办理。例如,日本版PDF[4]。
图说
分解动作
1943年,船舶与岸上,目视通信。
相关
延伸阅读
- 林育辰. 旗号、灭火、堵漏… 实作感受艰辛. 军闻社 (中华民国国防部青年日报社). 2014-06-21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