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英语:Xinjiang University,缩写:XJU,维吾尔语:شىنجاڭ داشۆ,拉丁维文:Shinjang Dashö),简称新大,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北洋政府时期,为解决精通俄语及国际政治法律人材稀缺的问题,新疆都督杨增新创办新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35年,改建为新疆学院。1950年,原省语文学院并入新疆学院,并将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新疆民族学院复名为新疆学院。1960年,新疆大学正式成立。2000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1958年建成新疆矿冶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66年更名为新疆工学院。2004年,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一流大学之一,是「双一流B类」和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新疆大学法定住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胜利路666号,学校设有红湖校区(校本部)、友好校区(北校区)、南校区、博达校区(新校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上世纪20年代,新疆同苏联交涉频繁,精通俄语及国际政治法律人材奇缺。1924年,新疆提督杨增新创办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41年新疆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
建国初期
1950年,新疆语文学校和伊犁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并入新疆学院。1950年10月1日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1年6月,新疆第二师范并入新疆民族学院。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1955年1月,新疆学院更名为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7月,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1962年7月,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1966年5月,更名为新疆工学院。1978年,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4月,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
改革开放时期
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新疆大学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的「省部共建」高校。2012年,新疆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9月,新疆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2018年,新疆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现状
院系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旅游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软体学院、林基路干部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研究机构
新疆大学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如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清洁能源与智能控制仿真工程校,CAD/CAE/CAM工程技术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固态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煤炭转化与化工过程实验室,建筑结构抗震与节能实验室,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教育部工,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位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理论物理中心。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中心图案为新疆大学最早的教学楼—-红楼。「1924」为新疆大学的创立时间。「六朵花瓣」图案象征新疆大学学子满天下,桃李花盛开。「天山」象征着新疆大学坐落在天山脚下。两圆之间,是以中文、维吾尔语、英文书写的「新疆大学」校名。
校训
1938年,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 八字校训。 1985年,新疆大学校训更改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周边交通
01 乌鲁木齐地铁 1号线
知名校友
政界
学术界
文艺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屹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参见
|
|
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 |
|
华北 |
|
|
东北 |
|
|
华东 |
|
|
中南 |
|
|
西南 |
|
|
西北 |
|
|
: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 *:非 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 |教育部直属高校。
|
|
|
|
|
|
华北29+4
|
|
|
东北11
|
|
|
华东30+1
|
|
|
中南18
|
|
|
西南10
|
|
|
西北13
|
|
|
-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并在分省计数中计入加号后数字。 星号*:非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 未标者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布211工程、985工程终止。 截至2009年,共有112所学校被列为211工程。
|
|
|
|
|
|
华北 13 |
河北省(8所) |
|
|
山西省(4所) |
|
|
内蒙古自治区(3所) |
|
|
|
东北 15 |
|
|
华东 10 |
|
|
中南 24 |
河南省(7所) |
|
|
湖北省(6所) |
|
|
湖南省(6所)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4所) |
|
|
海南省(1所) |
|
|
|
西南 19 |
重庆市(3所) |
|
|
四川省(6所) |
|
|
贵州省(6所) |
|
|
云南省(5所) |
|
|
西藏自治区(2所) |
|
|
|
西北 19 |
陕西省(5所) |
|
|
甘肃省(4所)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 |
|
|
青海省(2所)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所) |
|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所) |
|
|
|
|
|
|
|
|
|
华北26-2
|
|
|
东北12-3
|
|
|
华东26
|
|
|
中南15-1
|
|
|
西南10-4
|
|
|
西北9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0年代后不再以官方形式使用此称谓。行政区划和学校信息以1990年为准,当时尚无重庆直辖市。
星号*:原学校经过改名、合并或拆分已经不存在,括号内表示学校现名称或现归属。
|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大专院校
|
|
国立 |
|
|
省市立 |
|
|
私立 |
|
|
参见:{{}} · {{}}
|
|
|
|
|
|
历史 |
|
|
人文 |
|
|
地理 |
|
|
教育 |
|
|
饮食 |
|
|
旅游 |
|
|
路名 |
|
|
山口在国界 |
|
|
山口在境内 |
|
|
分类 共享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