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运

台湾交通系列
台湾交通相关条目

捷运,全名为大众捷运系统,该词源于台湾对于英语Mass Rapid Transit」(简称MRT华语直译,在多数场合可同义于地铁,为铁路运输都市轨道运输的一种形式。随着各城市的发展与需求不同,该词也扩大使用在一些同样具有高密度运输特性、但并非运转于轨道上的交通工具,例如「公车捷运系统」。

主要使用「捷运」之名的是服务台湾各都会区的都市轨道运输系统。美国旧金山新加坡等地的地铁系统及其管理单位亦称作「Rapid Transit」,而港铁则采用相近的「MTR」(Mass Transit Railway,直译「集体运输铁路」)做为英文名称。

历史

就如同地铁或德语的U-Bahn一样,台湾的「捷运」一词有时会扩大解释为都市轨道运输系统的通称,如台湾铁道学者苏昭旭的《世界捷运与轻轨图鉴》一书。[1]

中华民国政府使用「捷运」一词颁布《大众捷运法》后,由于其施行后营运之各大众捷运系统有效改善了都市交通,使得「捷运」一语逐渐流行,并扩张应用在许多不适用该法的交通设施。例如,嘉义地区因应台湾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而设置的BRT中文名称即订为「嘉义公车捷运」;而台湾铁路管理局亦有名为台铁捷运化之各项既有路线改善计划,期望以都会地区路段增班、增站、提速等方式提高其服务品质。新北捷运桃园捷运台中捷运,考量运量及经费成本,亦以公车捷运轻轨运输台铁捷运化路线作为其路网的一部分。

立法院交通委员会于2013年通过大众捷运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将轻轨运输系统纳入大众捷运法中规范。[2]

地铁」是另一个经常与捷运相提并论的名词,世界各国许多城市的类似系统都是采地下化为主的铺设方式,因此虽然习惯以「地下铁路」称呼之,但实际上却并非全部都在地下运转(事实上,大部分的地铁系统在离开市中心的人口稠密区后,都会改为地面行驶以节省建造成本)。但并不是所有行走于地下的铁路运输系统都被归类为「捷运」,例如台湾铁路管理局在其都会区路段进行的交通立体化工程,亦被称为「铁路地下化」。因此台湾社会习惯将地铁系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即「捷运」,以避免与字面上的「地下铁路」混淆或不符实情的状况。

台湾以外的场合上,马来西亚新建的双溪毛糯-加影线状况大同小异,即「捷运」大部分并非位于地下。

种类与特性

从八十年代后,不少新建的捷运系统有自动驾驶ATO,例如2008年开通的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

苏昭旭张有恒著作的《现代轨道运输》中,依据张有恒的定义[3] ,所谓「大众捷运系统」通常具有下列之特性:

  • 采用电力牵引。
  • 行驶A型专用路权:不受地面交通干扰,并可串连列车行驶。
  • 大运输量:20000~60000人次/小时/单方向。
  • 行车速度快:平均时速30~4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以上。
  • 行车自动化:多半具有ATP,甚至ATO
  • 服务水准高:班次密集,最高可1~2分钟班一次,可提供舒适、准点、便捷及安全之服务。

轻轨与捷运均属于大众捷运系统,同属都市轨道运输[4],根据中华民国交通部的定义,大众捷运系统的分类主要依载具运量能量[注 2]分为高运量、中运量及低运量三种分类方式,其级距分别为二万、五千及五千以下。

捷运系统型式
种类 运量(人次/小时/单方向) 名称 车轮型式 专用路权 例如
高运量 20,000以上 铁路捷运(Rail Rapid Transit; RRT)[注 3] 钢轮 台北捷运高雄捷运伦敦地铁港铁上海地铁
区域通勤铁路(Regional Rail; RGR)[注 4][注 5] 钢轮 巴黎RER德国S-Bahn日本私铁
胶轮捷运(Rubber-tyred Rapid Transit; RTRT)[注 6] 胶轮 巴黎地铁满地可地铁札幌市营地下铁
中运量 5,000~20,000 轻轨捷运(Light Rail Rapid Transit; LRRT) 钢轮 德国Stadtbahn伦敦道克兰轻轨澳门轻轨
自动导引捷运(Automated Guided Transit; AGT)[注 7] 胶轮/曳缆式 台北捷运文湖线广岛新交通Astram、法国VAL新加坡轻轨
单轨捷运(Monorail) 胶轮 跨座式: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东京单轨电车冲绳都市单轨电车
悬挂式:湘南单轨电车千叶都市单轨电车乌帕塔尔悬空缆车
磁浮捷运(Maglev) 磁浮 东部丘陵线上海磁浮示范营运线长沙磁浮快线北京地铁S1线仁川机场磁浮线
低运量 5,000以下 轻轨运输(Light Rail Transit; LRT) 钢轮/胶轮 富山港线高雄轻轨淡海轻轨安坑轻轨香港轻铁

现况发展

营运中

规划中

台湾以外以「MRT」作为官方名称的系统

相关条目

概念

台湾

中国大陆

香港

东南亚

欧美国家

注释

  1. ^ 另有Metro Rail Transit、Metropolitan Rapid Transit等用法,指都市轨道快捷运输之意,大致相当于日本的都市高速铁道
  2. ^ 一小时单方向运载人次
  3. ^ 包括采用第三轨,小隧道断面的标准型捷运(Standard Metro)与采用高架电车线,大隧道断面的铁路型捷运(Railway Metro)。[3]
  4. ^ 区域铁路的系统运量未必是高运量,部份是中运量。[3]
  5. ^ 包括区域铁路(例如美国Metrolink)、捷运版本的区域铁路(RRT-type RGR, 例如旧金山湾区捷运BART)与机场快线(例如吉隆坡的KLIA Ekspres)。[3]
  6. ^ 胶轮捷运的系统运量未必是高运量,部份是中运量。[3]
  7. ^ 包括个人捷运(Personal Rapid Transit,例如伦敦希斯洛机场的ULTra)、团体捷运系统(Group Rapid Transit,例如东京百合海鸥号)与穿梭大众捷运(Shuttle-Loop Transit,例如各种机场的运人系统)[3]

参考资料

  1. ^ 世界捷运与轻轨图鉴 - 苏昭旭着,人人出版
  2. ^ 轻轨纳入大众捷运系统管理 立法院初审通过大众捷运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 法源法律网. 2013-04-23 [202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苏, 昭旭. 世界捷运与轻轨百科. Taiwan: 人人出版. 2017. ISBN 9789864610877. 
  4. ^ 常见问题 6.请问轻轨和捷运有什么不同?. 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 张, 志荣. 《都市捷运发展与应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年. ISBN 9789575750350. 
  • 张, 有恒. 《都市公共运输》 (4版). 华泰文化. 2018年. ISBN 9789869531276. 
  • 张, 有恒. 《现代运输学》 (4版). 华泰文化. 2017年. ISBN 9789869362948. 
  • 张, 有恒; 苏, 昭旭. 《现代轨道运输》. 人人出版. 2002年. ISBN 9867916123. 
  • 杨, 子葆. 《世界经典捷运建筑》. 木马文化. 2004年. ISBN 9867475224. 
  • 沈, 龙利; 许, 浚嘉. 《大众运输规划:理论与实务: 理论与实务》. 秀威出版. 2010年. ISBN 9789862214473. 
  • 苏, 昭旭. 《世界捷运与轻轨图鉴》. 人人出版. 2009年. ISBN 9789866435133. 
  • 苏, 昭旭. 《世界捷运与轻轨百科》. 人人出版. 2017年. ISBN 9789864610877. 
  • 黄国伦,〈轨道运输与环境控制〉,《土木水利,第34卷第3期》,2007年6月。
  • 黄国伦,〈列车进入长隧道之微波噪音分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中兴工程第97期》,2007年10月。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