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娄

![]() 中国东北地区 (满洲) 历史 | ||||||||||||||
---|---|---|---|---|---|---|---|---|---|---|---|---|---|---|
中国东北史前史 | ||||||||||||||
燕国 | (辽西郡) | 箕子朝鲜 | 东胡 | 肃慎 | 濊貊 | |||||||||
(辽东郡) | ||||||||||||||
秦朝 | (辽西郡) | |||||||||||||
(辽东郡) | ||||||||||||||
西汉 | (辽西郡) | 卫满朝鲜 | 匈奴 | |||||||||||
(辽东郡) | ||||||||||||||
(汉四郡) | 扶余国 | 沃沮 | 高句丽 | |||||||||||
东汉 | (辽西郡) | 乌桓 | 鲜卑 | 挹娄 | ||||||||||
(辽东郡) | ||||||||||||||
(玄菟郡) | ||||||||||||||
曹魏 | (昌黎郡) | (公孙度) | ||||||||||||
(辽东郡) | ||||||||||||||
(玄菟郡) | ||||||||||||||
西晋 | (平州) | |||||||||||||
慕容部 | 宇文部 | |||||||||||||
前燕 | (平州) | |||||||||||||
前秦 | (平州) | |||||||||||||
后燕 | (平州) | |||||||||||||
北燕 | ||||||||||||||
北魏 | (营州) | 柔然 | 契丹 | 库莫奚 | 室韦 | 勿吉 | ||||||||
东魏 | (营州) | |||||||||||||
北齐 | (营州) | |||||||||||||
北周 | (营州) | |||||||||||||
隋朝 | (柳城郡) | 突厥 | 靺鞨 | |||||||||||
(燕郡) | ||||||||||||||
(辽西郡) | ||||||||||||||
唐朝 | (营州) | (松漠都督府) | (饶乐都督府) | (室韦都督府) | (黑水都督府) | 渤海国 (渤海都督府) | (安东都护府) | |||||||
辽朝 |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 女真 | 东丹国 | |||||||||||
定安国 | ||||||||||||||
(东京道) | ||||||||||||||
金朝 | (东京路) | (上京路) | ||||||||||||
东辽 | 大真国 | |||||||||||||
元朝 | (辽阳行省) | |||||||||||||
明朝 | (辽东都司) | (奴尔干都司) | ||||||||||||
建州女真 | 海西女真 | 野人女真 | ||||||||||||
清朝 | (满洲地区: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 |||||||||||||
(东三省) | 俄占外满 | |||||||||||||
中华民国 东三省 | 远东共和国 | |||||||||||||
苏联远东 | ||||||||||||||
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满洲国 | ||||||||||||||
苏联占领下的满洲 | ||||||||||||||
中华民国 东九省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东北 | 俄远东 | |||||||||||||
注 | 政区、政权大部在今东北三省者用粗体。 | |||||||||||||
参见 |
历史
两汉时期他们是继肃慎后生活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东汉以来他们是夫余臣民,扶余对他们课以重税,魏黄初三年叛。扶余多次发兵镇压终不能服。魏明帝与魏元帝时代也有进贡,在北魏前也有向中原进贡,唐代属黑水部,一直生活到渤海国时代被渤海人统治,在辽代属五国部,金代属胡里改路,他们是建州女真族源之一。
近来有少数学者(如徐松石着《日本民族渊源》)认为,实质上的通古斯民族此时尚在蒙古高原东北部,尚未从其他阿尔泰民族的共同始祖民族(群体)中分化出来。
勿吉与肃慎、挹娄是同种异族,婚丧习俗不同,而不是同一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称呼。[原创研究?]
透过古音来看,肃慎的上古发音应为/siukdins/,与女真的/dʒuʃən//ʐuʂən//ʑuʃən/等发音不甚相近。又考察到中原群体在周民族东迁以前,民族成分中大部分体质与今楚科奇地区极为相似,由此可推论,楚科奇所属的古亚洲民族在秦汉,乃至周前应该都居于中原北部及黑龙江流域以南,包括吉利雅克、科里亚克人、尼夫赫人 及伊捷尔缅族。后来,由于周民族东迁所带动的移民潮将原阿尔泰民族带往蒙古高原东北部,自此,原通古斯族便不断往东迁移,同时也将古亚洲族切开,并且往其他方向移动,如楚科奇进入亚洲环境恶劣的最东隅。而原本居于长白山北边的古亚洲民族则进入朝鲜半岛,并与半岛南方的南岛人逐渐通婚,形成今日之朝鲜族(见凌纯声着「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如上述情况,认为肃慎所指可能为今日的楚科奇(Chukchee)。 而挹娄则指吉利雅克。[原创研究?]
真正的通古斯[需要解释][原创研究?]应是勿吉、靺鞨,该名称被认为与今日之乌德盖族之族名同源,而该族又处于南北通古斯之交界,以「勿吉」一名的古音/mudged//vudged/及「靺鞨」/modged/(唐初本写作靺羯/ㄐㄧㄝˊ/,后改作靺鞨。故本应读作/ㄇㄛˋㄐㄧㄝˊ/,而非今日之官方读音/ㄇㄛˋㄏㄜˊ/)来看,通古斯民族应于隋唐前迁徙至今日的黑龙江流域并且定居,并自此开始分化出南北通古斯(见胡增益着「鄂伦春语研究」)。
但这里仍有争议,因为肃慎、挹娄等等称呼未必是该民族自身称呼,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他们的叫法,用肃慎及女真古音去对应,不能证明两者不是同一族系。
民族系统
三上次男与白鸟库吉说挹娄在满语解鹿(使鹿部)[需要解释],但他们其实以养猪,捕猎,简单农业为主。他们用毒箭,作厕家中,穴居与用尿洗手的习惯与濊人相似。东夷传说他们形似扶余但语言不通。挹娄另一解释是洞穴。
分布
《三国志》说他们在夫余与北沃沮与高句丽以北一千里,西接寇漫汗国,在现在依兰县至俄国远东区犹太自治州(乌苏里江,牡丹江至日本海)。佳木斯是他们最集中的地方。
习俗
东夷传说他们穴居,养猪衣皮食肉(夏季接近全裸),冬以豕膏涂身。他们好穴居作厕家中,食饮无俎豆,用尿洗手。他们每年夏天也抄掠北沃沮(用毒箭攻击),陈寿说他们是东夷中最无纲纪。
物产
五谷、牛、马、麻布、赤玉、貂皮。
|
#
- 三国
- 三星堆遗址
- 三皇五帝
- 上古时代
- 上山遗址
- 下七垣文化
- 东丹
- 东夷
- 东汉与鲜卑的战争
- 东鞑靼利亚
- 中国传说时代
- 中国史前文化
-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 中国青铜时代
- 丰镐
- 乌苏里江
- 九夷
- 二里岗文化
- 二里頭文化
-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 仰韶文化
-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 伊通满族自治县
- 佘城遗址
- 佳木斯市
- 倭國與蝦夷、肅慎之戰
- 偃师商城遗址
- 兀惹
- 先秦
- 兴凯湖
- 兴辽
- 兴隆洼文化
- 凌家滩文化
-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 北扶餘
- 北辛文化
- 卒本扶餘
- 南莊頭遺址
- 南蠻
- 南越人
- 卡拉蘇克文化
- 卡若遗址
- 原始朝鲜语
- 双鸭山市
- 古蜀
- 后冈文化
- 后李文化
- 后汉书
- 后金
- 吳城文化
- 吳越族
- 夏家店上層文化
- 夏家店下層文化
- 外滿洲
- 大汶口文化
- 大渤海
- 大溪文化
- 奇和洞遗址
- 契丹人
- 女真
- 女真 (消歧义)
- 姜寨遗址
- 安州 (渤海国)
- 安德罗诺沃文化
- 安邊府
- 定理府
- 宝墩文化
- 宝镜湾遗址
- 小双桥遗址
- 小河文化
- 小河沿文化
- 小珠山遗址
- 小荆山遗址
- 尚志市
- 屈家嶺文化
- 山戎
- 山背文化
- 岳石文化
- 崧澤文化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干越
- 庙岩洞穴遗址
- 廣富林文化
- 彭头山文化
- 扶餘語系
- 拾年山遗址
- 揚越
- 新乐遗址
- 新砦遗址
- 方正县
- 昂昂溪遗址
- 昙石山遗址
- 李家村文化
- 東北新省區方案
- 東扶餘
- 林雅文化
- 樊城堆文化
- 河南龙山文化
- 河姆渡文化
- 洹北商城
- 浮滨文化
- 淮夷
- 湖熟文化
- 满族
- 满洲
- 滨海边疆区
- 滿洲歷史
- 牡丹江市
- 玉蟾岩遗址
-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 王波 (十六国)
- 琉璃河遗址
- 甑皮岩遗址
- 白金宝文化
- 盘龙城遗址
- 石峁遗址
- 磁山文化
- 粟末靺鞨
- 縛婁
- 红山文化
- 老官台文化
- 舒国
- 良渚文化
- 虞娄靺鞨
- 裴李崗文化
- 西坡遗址
- 西戎
- 豆莫婁
- 象雄
- 賈湖遺址
- 辽宁歷史
- 逊克县
- 郑州商城遗址
- 錢山漾遺址
- 长江文明
- 阿凡納謝沃文化
- 雒邑
- 馬橋文化
- 马家浜文化
- 马家窑文化
- 骆驼墩遗址
- 高朱蒙
- 魏略
- 黄河文明
- 黑水靺鞨
- 黑龍江政府
- 黑龍江省 (中華民國)
- 齊家文化
- 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