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 |
---|---|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东城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6 |
登录 | 2003年12月11日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原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所在地,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此处原为清朝大学士赛尚阿的宅第。《宸垣识略》载:「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天咫偶闻》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东堂子胡同,故大学士赛尚阿第也。」后来,此处成为铁钱局公所。[1][2]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顺天府志》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堂子胡同北,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奏请设立。初定约时,借宛平县署东之嘉兴寺为办理交涉事务之所,至是就东堂子胡同铁钱局公所改建,额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载《新设衙门章程十条之二》:「查各衙门分司办事,往往多者数百间,少者亦百余间,方可敷用。房间既多,官役亦因之而增。此次总理衙门义取简易,查东堂子胡同旧有铁钱局公所,分设大堂、满汉司造科房等处,尽足敷用,无庸另构。惟大门尚系住宅旧式,外国人后来接见,若不改成衙门体制,恐不足壮观,且启轻视,拟仅将大门酌加修改,其余则稍加整理,不必重行改修。」[1][2]
同治年间,在院内设「同文馆」,挑选八旗子弟学习外语,这是中国首所外语学校,称「东所」。1875年,西院被改建为出使各国大臣留住之地,也是各部院大臣接见各国大臣之地,称「西所」。[1][2]
后来,此处建筑先后成为清朝外务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所在地。《燕都丛考》载:「光绪之末,改总理各国通商衙门为外务部。民国初建,改称外交部,地址均仍其旧。……近年,外交部移入石大人胡同之迎宾馆办公,而以旧署为总次长官舍。」[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此处建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使用,后成为「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
建筑
根据1980年代的实测图,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有的大多数院落仍然存在。其东部即原「东所」,是「同文馆」的所在,已全部拆除,原地兴建了几座六层住宅楼。[2]
如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仅剩两个院子比较完整,一西一东,用作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的办公用房。[2]
- 西院:入口处有大门。大门左右分别有倒座房两间和倒座房三间。院内有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前出悬山抱厦一间。正房和大门之间,有一条游廊。院西另有厢房五间。[2]
- 东院:与西院相通,临街原有南房一座,现已拆改。院中有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北原还有一进正院和一座后照院,现在其中的建筑均已被改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