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滋
| 徐惠滋 | |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六任院长 | |
|
任期 1995年7月 - 1997年11月 | |
| 个人资料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32年12月9日 |
| 逝世 | 2005年1月5日(72岁) |
| 国籍 |
|
| 政党 |
|
| 军阶 | 上将 |
| 部队 |
|
经历
| |
| |
军阶记录
| |
徐惠滋(1932年12月-2005年1月5日),山东省蓬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生平
徐惠滋原为中华民国国军士兵。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第6师第1团(即第39军第117师第349团)担任师尖刀任务的第一连连长、著名战斗英雄黄达宣(1950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为四野选出的候补委员)在沈阳大西门里靠故宫不远处路南1座小楼(「世合公」银行)院里的千余名国军俘虏中挑选出80名年纪轻、有文化、有精气神的「解放战士」编入解放军,其中就有年仅16岁的徐惠滋。徐惠滋随后参加了四野进关南下的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韩战全部五次战役。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经第349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长、副科长、副处长、处长、师副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39军军长。1985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阶,1994年晋升上将。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2][3][4]。
2005年1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5]。
参考文献
- ^ 韩泰华主编. 新中国50年 中.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9.11: 897. ISBN 7-5051-0423-3.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一局编.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大事记 1998.3-2003.2.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01: 405. ISBN 7-80078-793-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998 总第18期. 中国年鉴社. 1999.01: 41. ISBN 7-80056-903-9.
- ^ 龙德,蔡翔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2: 1832. ISBN 7-205-04473-1.
- ^ 徐惠滋简介.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军职 | ||
|---|---|---|
| 前任: 赵南起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1995年7月 - 1997年11月 |
继任: 刘精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