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藩置县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廃藩置県
假名 はいはんちけん
平文式罗马字 Haihanchiken
日语旧字体 废藩置县

废藩置县是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施行中央集权,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将军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以往同时具备领地一级行政区功能的「」俱废,改以新设「」取代;新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划出超过三百个县,建立中央集权导向的地方制度,虽然幕藩体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国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一东京都)、一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其下再设立市、町、村。

背景

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施行版籍奉还,274个大名将各自的领土(即版图)和辖内臣民(即户籍)交予明治政府管辖,但各大名继续担任藩主。这是走向废除幕府制度的一步,但情况几乎与江户时代相同,新政府内部力争县府制统一国家的势力,在开始时是不敌其他政治势力[1]

新政府直辖的府县在当时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2],而由于暴乱而难以征税,导致新政府一开始就难以确保财力[3]

此外,军队由各藩主自己派兵组成,因而中央无法统一统率。而各藩主与新政府之间的对抗,以及新政府内部的对抗也在继续。由戊辰战争所造成的结果,是诸藩领的债务达到了平均年收入的三倍左右[4]。一些藩主出于自身财政恶化的境地,转而要求中央政府废除诸藩体制,而实际的废藩举动在多个藩主联名请求前就开始了,那些财政困难到连藩士俸禄都发不起的小藩是首先申请废藩,明治新政府于1869年12月就先批准了吉井藩(一万石)和狭山藩(一万石)的废藩请求,接着又受理了十多个藩的废藩申请[5]。之后以统一国家为目标,联名提出废藩的是鸟取藩主池田吉典、名古屋藩主德川义胜、熊本藩主细川守久、盛冈藩主南武利之等人[6]

明治3年12月19日(1871年2月8日),大仓大辅和大隈重信太政官提案实施「全国一致的政体」并获得了通过。这个改革的目标是为达致新国家建设所倡导的「海陆警备制度」(军事)・「教学效率培训的训练」(教育)・「审理刑罚的法例」(司法)・「理财会计的办法」(财政)等四大机能必要的确立,而以此为指向下府藩县三体分立的体制便被指责是低效率的、要求三级机制必须一统以实现「三治一致」。在寻求三级体制可共通的要求下,如果视中央派官员为标杆的话,藩地相对自主而异质地由自己的藩主或藩士管治便会很格格不入,也变相成为「三治一致」的最大「障害」。而在萨摩藩长州藩,不断膨胀的军费也成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土佐藩将萨摩、长州和广岛三藩的防务转交予新政府直属的亲兵,就可以回避财政的问题并实现中央集权化[7]


实施

明治政府在从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个藩国集调兵力组建直属「御亲兵」,对各藩国形成足够武力威慑后,在1871年正式颁令改制,成立东京、大阪和京都三府,设立302个县,令整体转向中央集权[8]。而当年真正使废藩成为现实的是萨摩和长州两藩势力,而且是以极少数萨长高官发动突然「政变」的形式所实现的政治统一,而当时新政府中萨长派系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经过一段时间在少数实权者间进行的游说拉锯,在7月9日「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加上萨摩藩的大山岩、西乡从道和长州藩的井上馨、山县有朋等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磋商,废藩计划就在如此极其隐秘的状态中推进,连新政府实权人物三条实美和岩仓具视也是在宣布实施的前两天(7月12日)才被告知相关计划。就这样到了7月14日早上,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的知藩事及其代表率先被传召入宫,以明治天皇敕语的形式被宣告了废藩决定。接着又将同一敕语转达了鸟取藩、尾张藩、熊本藩、德岛藩的县知事。 接着到下午两点,身在东京的其他56名知藩事也被传召入宫,接受用天皇名义颁下的同一诏令。这一刻标志了持续约七百年的武家政权的终结:知藩事们被免官职而集中留驻东京,由中央政府另派县令接管改换新置的县境[5]

施行初期所设府县

最初在明治四年七月十七(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实行时与现在的府县有很大分别,而府县的名字——都市名/府县厅所在地,特别是旧幕府、旗本领的旧中小藩地经常出现府县厅周边特别多飞地而没有几个完整的府县厅。粗体的县名为废藩置县前已存在。

北海地方

东北地方

关东地方

  • 常陆国 : 松冈县、水户县、宍户县、笠间县、下馆县、下妻县、麻生县、石冈县、土浦县、志筑县、牛久县、若森县、松川县、龙崎县
  • 下总国 : 多古县、小见川县、高冈县、结城县、古河县、关宿县、佐仓县、生实县、葛饰县、曾我野县
  • 上总国 : 菊间县、鹤牧县、鹤舞县、樱井县、久留里县、饭野县、小久保县、佐贯县、松尾县、一宫县、大多喜县、宫谷县
  • 安房国 : 长尾县、花房县、馆山县、加知山县
  • 下野国 : 宇都宫县、大田原县、黑羽县、乌山县、茂木县、壬生县、吹上县、佐野县、足利县、日光县
  • 上野国 : 馆林县、七日市县、小幡县、安中县、沼田县、前桥县、高崎县、伊势崎县、岩鼻县
  • 武藏国 : 川越县、忍县、岩槻县浦和县小菅县东京府品川县神奈川县、六浦县
  • 相模国小田原县、荻野山中县

中部地方

近畿地方

中国地方

四国地方

九州地方

第一次府县合并

从明治四年十月二十八(1871年12月10日)到十一月二十二(1872年1月2日)进行了第一次府县合并。原来设置的各府、县根据古代的进行了统一的重编。

明治四年年末的府县地图

先期合并

从废藩置县开始到第一次合并之间这大约4个月时间内也对部分县进行了合并。

  • 明治四年九月初四(1871年10月17日)佐贺县(第一次设置)和严原县合并,县政府移设到伊万里县。
    • 到第一次合并时周边4县合并成为新的伊万里县。
  • 明治四年九月初五(1871年10月18日)馆县、弘前县、黑石县、斗南县、七户县和八户县合并为弘前县。
    • 明治四年九月二十三(1871年11月5日),弘前县政府搬迁并改名为青森县,在第一次合并时这一形式已经被追认。

正式合并命令

下面所列的是1871年除了9月的先行合并命令外的全部和府县合并有关的太政官布告。但请注意布告内容中的部分与最终实行的方案存在差异,在不同资料上记载的时间也略有差异。

地域 布告时间 府/县 划定区域 备注
明治4年10月28日

(1871年12月10日)

群马 上野国:利根郡、吾妻郡、势多郡、群马郡、碓冰郡、那波郡、甘乐郡、佐位郡、片冈郡、多胡郡、绿野郡 佐野县(势多郡・绿野郡)、岩槻县(那波郡・势多郡)、松岭县、泉县、淀县(各自的势多郡)的飞地全部并入了群马县。
明治4年11月2日

(1871年12月13日)

姬路 播磨国全部
丰冈 丹后国全部、但马国全部

丹波国:多纪郡、冰上郡、添田郡

北海及东北地方 明治4年11月2日

(1871年12月13日)

青森 陆奥国全部

松前4郡(渡岛国:福岛郡、津轻郡、桧山郡、尔志郡)

明治5年9月23日(1872年10月7日)松前4郡移交开拓使管理。
盛冈 陆中国:闭伊郡、和贺郡、稗贯郡、紫波郡、岩手郡、九户郡
一关 陆中国:胆泽郡、江刺郡、磐井郡

陆前国:本吉郡、登米郡、栗原郡、玉造郡、气仙郡

仙台 陆前国:牡鹿郡、桃生郡、远田郡、志田郡、贺美郡(加美郡)、黑川郡、宫城郡、名取郡、柴田郡
磐城国:宇多郡(一部)、行方郡、标叶郡、田村郡、磐城郡、石川郡、白川郡、磐前郡
二本松 磐城国:白河郡

岩代国:信夫郡、安达郡、安积郡、岩瀬郡、伊达郡

若松 岩代国:会津郡、耶麻郡、大沼郡、河沼郡 也实际管辖原会津藩所属的越后国蒲原郡(后来的东蒲原郡)
秋田 陆中国:鹿角郡、羽后国:平鹿郡、雄胜郡、仙北郡、由利郡、川边郡(河边郡)、秋田郡、山本郡
酒田 羽前国:田川郡、羽后国:饱海郡
山形 羽前国:村山郡、置赐郡(一部)、最上郡
置赐 羽前国:置赐郡(一部)
关东地方及伊豆 明治4年11月14日

(1871年12月25日)

茨城 常陆国:多贺郡、久慈郡、那贺郡(那珂郡)、茨城郡、真壁郡 原来由下馆县管辖的河内国古市郡及石川县的飞地此时也由茨城管辖。

丰冈县(原峰山县)的常陆国真壁郡及淀县的真壁郡飞地并入。

新治 常陆国:新治郡、筑波郡、河内郡、信太郡、行方郡、鹿岛郡

下总国:香取郡、匝瑳郡、海上郡

印旛 下总国:结城郡、猿岛郡、葛饰郡、相马郡、冈田郡、豊田郡、千叶郡、埴生郡、印旛郡
木更津 安房国全部、上总国全部
宇都宫 下野国:芳贺郡、塩谷郡、那须郡、河内郡
栃木 下野国:足利郡、簗田郡(梁田郡)、寒川郡、安苏郡、都贺郡

上野国:邑楽郡、新田郡、山田郡

入间 武藏国:横见郡、入间郡、秩父郡、男衾郡、大里郡、榛沢郡、贺美郡、幡罗郡、比企郡、新座郡、那贺郡、児玉郡、高丽郡、多摩郡(一部)
埼玉 武藏国:埼玉郡、葛饰郡(一部)、足立郡(一部)
东京府 武藏国:荏原郡、豊岛郡、多摩郡(一部)、足立郡(一部)、葛饰郡(一部)
神奈川 相模国:三浦郡、镰仓郡

武藏国:橘树郡、久良岐郡、都筑郡

足柄 相模国:足柄上郡、足柄下郡、高座郡、爱甲郡、淘绫郡、津久井郡

伊豆国全部

九州地方 明治4年11月14日

(1871年12月25日)

小仓 丰前国全部
大分 丰后国全部
福冈 筑前国全部
三潴 筑后国全部
伊万里 肥前国:松浦郡(一部)、藤津郡、杵岛郡、佐贺郡、神崎郡(神埼郡)、三根郡、养父郡、基肄郡

对马国全部

长崎 肥前国:彼杵郡、高来郡、松浦郡(一部)

壹岐国全部

熊本 肥后国:玉名郡、山鹿郡、菊池郡、山本郡、阿苏郡、托摩郡(托麻郡)、饱田郡、合志郡、上益城郡
八代 肥后国:下益城郡、宇土郡、球磨郡、苇北郡、八代郡、天草郡
美美津 日向国:那珂郡(一部)、宫崎郡(一部)、诸县郡(一部)、児汤郡、臼杵郡
都城 日向国:那珂郡(一部)、宫崎郡(一部)、诸県郡(一部)、大隅国:菱刈郡、桑原郡、姶良郡、囎唹郡、肝属郡、大隅郡
鹿児岛 大隅国:熊毛郡、驭谟郡

萨摩国全部 (琉球国)

四国地方 明治4年11月15日

(1871年12月26日)

名东 阿波国全部、淡路国全部 5日后淡路国津名郡并入兵库县。
香川 讃岐国全部
松山 伊予国:宇摩郡、野间郡、新居郡、周布郡、桑村郡、越智郡、风早郡、和气郡、久米郡、温泉郡、伊予郡
宇和岛 伊予国:宇和郡、喜多郡、浮穴郡
高知 土佐国全部
中国地方 鸟取 因幡国全部、伯耆国全部
岛根 出云国全部、隠岐国全部
滨田 石见国全部
北条 美作国全部
冈山 备前国全部
深津 备中国全部

备后国:沼隈郡、深津郡、安那郡、品治郡、芦田郡、神石郡

广岛 安芸国全部

备后国:御调郡、世罗郡、三谿郡、三上郡、奴可郡、甲怒郡(甲奴郡)、三次郡、恵苏郡

山口 周防国全部、长门国全部
东海地方 静冈 骏河国全部
滨松 远江国全部
额田 三河国全部

尾张国:知多郡

北陆及甲信越 明治4年11月20日

(1871年12月31日)

相川 佐渡国全部
新潟 越后国:蒲原郡、岩船郡
柏崎 越后国:颈城郡、古志郡、鱼沼郡、苅羽郡(刈羽郡)、三岛郡
新川 越中国:砺波郡、新川郡、妇负郡
七尾 能登国全部

越中国:射水郡

金泽 加贺国全部
福井 越前国:足羽郡、吉田郡、丹生郡、阪井郡(坂井郡)、大野郡
敦贺 若狭国全部

越前国:今立郡、南条郡、敦贺郡

山梨 甲斐国全部
长野 信浓国:埴科郡、高井郡、水内郡、佐久郡、更科郡(更级郡)、小县郡
筑摩 飞騨国全部

信浓国:筑摩郡、伊那郡、诹访郡、安昙郡

大阪府 摄津国:岛上郡、岛下郡、豊岛郡、能势郡、西成郡、东成郡、住吉郡
兵库 摄津国:八部郡、兎原郡(菟原郡)、武库郡、川边郡、有马郡
近畿及邻接各府县 明治4年11月22日

(1872年1月2日)

和歌山 纪伊国:伊都郡、那贺郡、海部郡、有田郡、日高郡、牟娄郡(一部)
长滨 近江国:神崎郡、爱知郡、犬上郡、坂田郡、浅井郡、伊香郡
大津 近江国:高岛郡、滋贺郡、栗田郡(栗太郡)、野洲郡、甲贺郡、蒲生郡
京都府 山城国全部

丹波国:船井郡、何鹿郡、桑田郡

河内国全部、和泉国全部
奈良 大和国全部
安浓津 伊贺国全部

伊势国:安浓郡、铃鹿郡、河曲郡、三重郡、桑名郡、员弁郡、朝明郡

渡会(度会) 志摩国全部

伊势国:多气郡、度会郡、饭野郡、饭高郡、一志郡 纪伊国:牟娄郡(一部)

名古屋 尾张国:春日井郡、爱知郡、叶栗郡、海东郡、海西郡、丹羽郡、中岛郡
岐阜 美浓国全部

府县编号

明治4年12月27日(1872年2月14日)太政官布告发布了府县的编号:

  • 1-7(三大城市、开港地):东京府、京都府、大阪府、神奈川县、兵库县、长崎县、新泻县
  • 8-17(关东地区):埼玉县、入间县、足柄县、木更津县、印幡县、新治县、茨城县、群马县、橡木(枥木)县、宇都宫县
  • 18-21(近畿地区):奈良县、堺县、安浓津县、度会县
  • 22-31(东海・甲信地方):名古屋县、额田县、浜松县、静冈县、山梨县、大津县、长浜县、岐阜县、筑摩县、长野县
  • 32-42(东北地区):仙台县、福岛县、磐前县、若松县、一关县、盛冈县、青森县、山形县、置赐县、酒田县、秋田县
  • 43-49(北陆地区):敦贺县、福井县、金泽县、七尾县、新川县、柏崎县、相川县
  • 50-53(山阴地区):丰冈县、鸟取县、岛根县、滨田县
  • 54-59(山阳地区):饰磨县、北条县、冈山县、深津县、广岛县、山口县
  • 60-65(和歌山・四国地方):和歌山县、名东县、香川县、松山县、宇和岛县、高知县
  • 66-75(九州地区):福冈县、三潴县、小仓县、大分县、伊万里县、熊本县、八代县、都城县、美美津县、鹿儿岛县

两次合并之间的变动

县名更改(县厅未移动)

在这一时期,县名由原来的以城市命名的旧藩名开始向郡名转变。

但是也有县名从一开始就并未继承旧藩名,日本的宫本外骨认为,命名体现了明治政府对于各藩在戊辰战争中对新政府的「顺逆」。(参见:体现赏罚目的的县名

据一些有明确记载的改名文件称,也有一些县政府提出「人心一新」的口号,因此向太政官申请更改县名。

  • 明治4年(1871年)
    • 姬路县改名饰磨县;
    • 平县改名磐前县;
    • 福井县改名足羽县;

影响

「废藩置县」后旧士族的俸禄必须透过中央政府转发,而政府又因为财政困难,大幅削减华族、士族的俸禄,更用强发债券抵消现金的发放,使当时许多缺乏专长的武士,收入来源只有微薄的公债利息,许多收入甚至不如一般民众,让过去养尊处优的武士阶级感到不满,被认为是后1877年西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9]


参看

参考文献、相关书籍

  • 松尾正人『廃藩置県』(中央公论社・中公新书 ISBN 978-4-12-100805-3)
  • 丹羽邦男『地租改正法の起源―开明官僚の形成』(ミネルヴァ书房、平成7年(1995年)) ISBN 4-623-02510-1
  • 福地惇『明治新政権の権力构造』(吉川弘文馆、平成8年(1996年)) ISBN 4-642-03662-8
  • 石井孝『明治维新と自由民権』(平成5年(1993年)、有隣堂) ISBN 4-89660-115-7
  1. ^ 松尾正人、「廃藩置県」、中公新书、p47
  2. ^ 松尾正人、「廃藩置県」、中公新书、p152
  3. ^ 松尾正人、「廃藩置県」、中公新书、p65
  4. ^ 胜田政治、「廃藩置県」、讲谈社选书メチエ、p86
  5. ^ 5.0 5.1 日本「废藩置县」150周年:明治维新最重大变革,藩国领袖为何愿意交出权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2-01-03
  6. ^ 松尾正人、「廃藩置県」、中公新书、p143
  7. ^ 胜田政治、「廃藩置県」、讲谈社选书メチエ、p133
  8. ^ 戊辰战争后的明治维新,让日本完成改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堆隐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网易 2021-04-20 来源: 人间笔话
  9. ^ 政治的日常》改变时代的日本人:西乡隆盛、西南战争与「改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李拓梓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