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


巡洋舰(英语: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于吨位大、火力强、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军用舰艇 ;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执行任务。不过随着现代驱逐舰大型化后,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吨位其实超过早年的巡洋舰,所以这个区分已不明显,很多新式的大型军舰都不再冠以巡洋舰之名。到了现代足够资格被称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战时也是属于战列舰的级别。
早期巡洋舰舰砲火力仅次于战列舰。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进的飞弹系统、火炮、鱼雷等武器,能执行远海攻击行动。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执行反潜及巡逻任务;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驱逐舰的作战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吨位接近轻型巡洋舰,故也能执行巡洋舰的任务,现今只有美国海军及俄罗斯海军的巡洋舰仍在服役中。而韩国海军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055型驱逐舰和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吨位、性能及作战能力亦等同巡洋舰级别。另外,由于海军航空兵亦能分担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份国家已无计划新建巡洋舰。
历史
发展时期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7世纪出现的。巡洋舰与其说作为舰只的分类,不如说是表明这种舰只的作用和任务。无论如何,这个词被用作形容小的、快速的、合适于这种角色的战舰。在十七世纪,舰队的主体则由战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昂贵得多,也慢得多,并不适合执行远距离的任务(例如美洲)。而且战舰在战略上太过重要,执行持续巡逻任务显得过于冒险。巡洋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
荷兰海军在17世纪开始登录巡洋舰的数量和配置,英国海军以及晚些时候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赶上这个潮流。为了保护国会中的商业利益,英国颁布巡洋舰和护航法——开始将海军的注意力放在用巡洋舰进行商业保护和搜捕,而不是建造更多恐怖和昂贵的战舰。在18世纪中,巡防舰是一种卓越的巡洋舰种。巡防舰是一种既小、又快、远距离、轻武装(单层炮甲板)的战舰,主要用来侦查,运送信件,破坏敌方贸易线等等。另一种主要的的巡洋舰种是单桅纵帆船,不过其他各色各样的船只也被当作巡洋舰使用。
在19世纪,各国海军开始使用蒸汽动力战舰,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时,开始出现实验性的蒸汽巡防舰和单桅纵帆船。在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开始制造拥有很长的船体和重炮的蒸汽巡防舰,比如USS Merrimack和HMS Mersey。在1860年代,铁甲舰登上战争舞台。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个炮台,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装其它的炮台。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像战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当作巡洋舰使用。
法国人以1865年下水Belliqueuse号为起点,建造了许多较小型铁甲舰来执行远海巡洋任务。这些「车站铁甲舰」是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开端——一种为了快速、独立、搜捕和巡逻的传统巡洋舰任务而生的铁甲舰。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巡洋舰是俄罗斯的General-Admiral号,在1874年完工。英国的HMS Shannon号在数年后服役。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舰之间这个空档。巡洋舰足以抵挡小型船只的进攻,而且足以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航行。而战舰虽然在作战时威力非常大,但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轮机后),使它们在远距离作战时非常依赖补给舰队。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速度:它们瘦长、流水线的船体尤其利于高速航行。为了减少流体漩涡,它们的船首和船尾均逐渐变细。
在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防护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没有侧舷装甲,而是在甲板内设有弓型的水平装甲。
同时,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途。
随着战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快速的战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包括很老的舰只,也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则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最为常见)。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规定8英寸为重巡洋舰的炮径上限。只有五艘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在此之上:三艘德国德国级装甲舰和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实际上,这五艘军舰就性质来说都不完全是巡洋舰,而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称为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尤其重视巡洋舰。原因在于英国有大量殖民地,需要保持大量的巡洋舰以保持殖民地的安全。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舰舰队开赴远处,亦可以群攻敌人的大型军舰。比如在1941年5月,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舰,直到英国战舰和航空母舰到达并最终击沉俾斯麦号。而在1939年12月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英国的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舰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20世纪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与雷达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雷达的搜索能力让舰队监控的死角减少。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军舰设计注重单一任务,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和秘鲁海军是目前少数拥有巡洋舰的海军。
二次大战后,德国、日本与义大利三个战败国被禁止生产具有侵略性的巡洋舰,而此一禁令则持续至今。然而西欧与南欧国家在二战以后,航空母舰的璀璨光环使得巡洋舰的身影逐渐消失。
1982年发生了英国与阿根廷间的福克兰战争,阿军从美国购入的于二战时期制造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遭到英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
苏联海军将重型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苏联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之后取代它们的则是装备大量飞弹的大型巡洋舰,体现了苏联人对重型机械的狂热。而因为其装载大量的飞弹,及新创的饱和攻击思想,对海军战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新的四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在1980和90年代建造的。由于其排水量太大(24,300吨),也有人将其称为战斗巡洋舰。而因为经费紧张,现在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外其它三艘的维护状态目前均较差。除了基洛夫级以外,俄军的光荣级巡洋舰配备了十六枚SS-N-12巡弋飞弹。
二战后美国海军的核心是航空母舰。美国曾于越战时期生产了试验性质的核动力巡洋舰,在波斯湾战争后全部退役。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飞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极强大的反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神盾系统的作战能力,而从性质上它们仍然是驱逐舰。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弋飞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飞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
类别
辅助巡洋舰
另一种称为「巡洋舰」的船只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小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这些船一般伪装成中立甚至盟军的商船,取得了一些战果。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曾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30节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一战和二战的初期英国也曾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以弥补驱逐舰的不足。
防护巡洋舰
轻巡洋舰前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几乎被轻巡洋舰取代。
装甲巡洋舰
近代巡洋舰的前身,提升了装甲防护。
轻巡洋舰
英文缩写CL。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方面强于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的舰只。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在其后的修订版《伦敦海军条约》中,划定了轻巡和重巡的区别,以155毫米主炮为界,轻巡的主炮不得超过155毫米,但没有限制其排水量。因此,轻巡洋舰是指主炮在127毫米到155毫米之间的巡洋舰。二战时,轻巡排水量普遍在2000吨至10000吨之间,155毫米主炮。
重巡洋舰
英文缩写CA。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仅次于战舰的舰只。根据《伦敦海军条约》,重巡洋舰是指主炮在155毫米到203毫米之间的巡洋舰。二战时,重巡排水量普遍在12000吨至15000吨之间,203毫米主炮8至10门。
战列巡洋舰
军舰设计的一个标准是,自己的装甲需要抵挡自己发射的炮弹。比如说,一艘战舰发射的是16英寸炮弹,则装甲亦要抵挡16英寸的炮火。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火力和防护力的均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经有过一种破坏这样的均衡的设计:无敌级战斗巡洋舰。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速度与防护相当于巡洋舰,但是在火力上与战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
一般战列巡洋舰的大小和火力与战舰相当,但只有巡洋舰等级的装甲,省下来的承载能量被投资到更强大的引擎中。造就一种拥有高战术机动性的船只:比巡洋舰的武力均强,速度则比战列舰快。
在图纸上,战斗巡洋舰的设计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在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舰时它们非常脆弱。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斗巡洋舰在德国重火力下爆炸。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斗巡洋舰在火力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一发炮弹在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后落入弹药库,导致弹药库发生爆炸,船体断裂为两半沉没。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1943年的北角海战中,沙恩霍斯特号战斗巡洋舰的蒸汽管道被约克公爵号战舰的炮弹命中,航速锐减,而它的火力防护均不及约克公爵号,最终被摧毁。
大型巡洋舰
罕见的类别,拥有比重巡洋舰更强的火力和装甲,但不及于战舰,另外也拥有比标准的战斗舰更快的速度。其设计目标是猎杀其它重巡洋舰和袖珍战舰。[1]由于大型巡洋舰与战斗舰的界线已有所模糊,加上又存在具两者部分性质的战斗巡洋舰,故该类别常难以辨认,不少接近的舰种都被归类于战斗巡洋舰,因此此类别仅为政府官方认定而存在。仅有美国建造过一级大型巡洋舰。
航空巡洋舰
安装飞行甲板或水上飞机弹射器的巡洋舰。此词为航母代字「CV」的由来——人类首次从军舰上起降的记录即是从一艘巡洋舰上起飞并降落在另一艘巡洋舰上,而C=Cruiser、V=Voler(法语,= fly)正是「航空巡洋舰」的字面意思。
飞弹巡洋舰
在驱逐舰取代巡洋舰前的过渡舰种,其主要火力改以反舰飞弹取代主炮,并强化防空与反潜能力的现代化巡洋舰。现役的飞弹巡洋舰就只有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俄罗斯的光荣级及基洛夫级。不过,中国的055型虽然定义为「驱逐舰」(DDG),但美国和北约却将它定义为「巡洋舰」(CG)[2]。
现役巡洋舰
- 22艘提康德罗加级飞弹巡洋舰
大型驱逐舰
- 6艘055型飞弹驱逐舰:中国将其划分至「驱逐舰」行列,被称为「大型驱逐舰」、「055大驱」。美国国防白皮书将其认定为巡洋舰。
参见
参考文献
|
|
#
- 055型导弹驱逐舰
- 150毫米TbtsK C/36型艦炮
- 152毫米口徑55倍徑1930年型艦炮
-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 1910年10月5日革命
- 2008年2月
- 2月25日
- 91式便攜地對空導彈
- CB
- M242巨蝮式鏈炮
- O级战列巡洋舰
- QF 2磅速射艦炮
- RIM-24导弹
- RIM-2飛彈
- RUR-5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 S-75导弹
- SB2C俯冲轰炸机
- U-21号潜艇 (1913年)
- U-66号潜艇 (1915年)
- UB-16号潜艇
- U型潜艇
- Z计划
- ①计划
- 丁汝昌
- 不伦瑞克号战列舰
- 丙寅洋擾
- 东帝汶国际部队的后勤保障
- 两伊战争
- 两栖战舰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列表
- 中国装甲巡洋舰列表
- 中国轻巡洋舰列表
- 丸2计划
- 主舰炮
- 丽蝇级布雷巡洋舰
- 乌列尔·塞伯里
- 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岸防战列舰
- 九一式穿甲彈
- 九津见雅雄
-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 伊伦娜号防护巡洋舰
- 伊號第二十四潛艦
- 伍德沃斯号驱逐舰 (DD-460)
- 信天翁号布雷巡洋舰
- 俾斯麥號戰艦
- 俾斯麦级战列舰
- 俾斯麦首爵号装甲巡洋舰
- 元山封鎖
- 入侵图拉吉岛 (1942年5月)
- 八六舰队案
- 八四舰队案
- 冰上航行
- 冰雹行動
- 凡爾賽體系
- 分舰队
- 刘冠雄故居
- 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 加古号重巡洋舰
- 加拿大军事史
- 加藤宽治
-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 南美海军无畏舰竞赛
- 卡尔斯鲁厄号小巡洋舰 (1912年)
- 卡尔斯鲁厄级小巡洋舰
- 卡罗拉号护卫舰
- 各国军事装备水平
- 吕措号重巡洋舰
- 吳紉禮
- 国王号战列舰
- 国王级战列舰
- 国际法院案件列表
- 地中海戰役
- 坦特维四号飞船
- 埃斯佩兰斯海角海战
- 埃普索姆行动
- 基洛夫级巡洋舰 (1936年)
- 塞班島號航空母艦
- 夏威夷王国的覆灭
- 夏洛特号巡洋巡防舰
- 大和级战列舰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
- 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
- 太田敏夫
- 奥古斯塔皇后号防护巡洋舰
- 奥尔加号护卫舰
- 奥斯利雅维亚号战列舰
- 奥马哈海滩
- 威廉王妃号防护巡洋舰
- 威斯巴登号小巡洋舰 (1915年)
- 威斯特法伦号战列舰
- 宁芙号小巡洋舰
- 安森號戰艦
- 对马海峡海战
- 小号手 (品牌)
- 尼俄伯号小巡洋舰
-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 山本五十六
- 岸防舰
- 巡洋巡防舰
- 巡洋护卫舰
- 布吕歇尔号大巡洋舰
- 布雷巡洋舰
- 帕拉达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 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
- 德国巡洋舰
- 德国级战列舰
- 德国装甲巡洋舰列表
- 德意志國防軍
- 德意志帝国海军法
- 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
- 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
-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 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
- 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
- 忒提斯号小巡洋舰
- 恩加尼奥角海战
- 恩斯特·林德曼
- 意大利海军
- 意大利装甲巡洋舰列表
- 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級巡防艦
- 托雷翁大屠殺
- 护航驱逐舰
- 拉斐爾颱風武器站
- 拉菲號驅逐艦 (DD-459)
- 斯图加特号小巡洋舰
- 斯德丁号小巡洋舰
- 施瓦本号战列舰
- 旗鱼号潜艇 (SS-192)
-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 日本战列巡洋舰列表
- 日本海军历史
- 日本-马耳他关系
- 明石號防護巡洋艦
- 春日级装甲巡洋舰
- 春日號裝甲巡洋艦
- 昭和金融恐慌
-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
- 有马良橘
- 東普魯士撤退
- 板门店事件
- 林仙级轻巡洋舰
- 林仙级轻巡洋舰 (1913年)
- 柏林号小巡洋舰
- 柏林行動 (大西洋海戰)
- 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
- 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15年)
- 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 (1905年)
-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
- 格奥尔格·冯·特拉普
- 梅克伦堡号战列舰
- 楊廉臣
- 气窗行动
- 水妖号巡洋护卫舰
-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 河川炮舰
- 法兰克福号小巡洋舰
- 波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 波将金号战列舰
- 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
- 海上联合-2012
- 海军舰艇命名条例
- 海军舰队
- 海因里希亲王号装甲巡洋舰
- 海圻号巡洋舰
-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 海安级无防护巡洋舰
- 海王星导弹
- 海軍機關學校
- 海防舰
- 海雕号巡洋舰
- 涅普頓級輕巡洋艦
- 淺羽金三郎
- 燕子号巡洋舰
- 燕子级巡洋舰
- 狮鹫号通报舰 (1886年)
- 王储号战列舰
- 王储号铁甲舰
- 琯头镇
- 瑞典海軍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由良号轻巡洋舰
- 甲午战争
- 皇家港號導彈巡洋艦
- 皇帝級戰艦
- 皮劳号小巡洋舰
- 相控阵
- 硫磺岛战役
- 神鹫号巡洋舰
- 秃鹫号巡洋舰
- 科孚海峽事件
- 空襲日本
- 突袭南海
- 第6艦隊 (日本海軍)
- 第一代切爾伍德的塞西爾子爵羅伯特·塞西爾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
- 第一次世界大战遭U艇袭击的最大型舰船列表
- 第一次朝核危机
- 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表 (1940年)
-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
- 第二次布尔战争
- 笹井醇一
- 策林根号战列舰
- 納爾遜號戰艦
- 约瑟夫·康拉德
- 约翰·莫尔斯比
- 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06年)
- 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16年)
- 维多利亚·路易丝级防护巡洋舰
-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 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
- 罗恩号大巡洋舰
- 罗恩级大巡洋舰
- 美因茨号小巡洋舰
- 美国国家侦察局
- 美國海軍艦艇列表
- 美杜莎号小巡洋舰
-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 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 致遠級巡洋艦
- 航空巡洋艦
- 航空潛艦
- 舰队巡洋舰
- 苏俄战列巡洋舰列表
- 英戈尔斯造船厂
- 英桑战争
- 范寧號驅逐艦 (DD-385)
- 茅舍行動
- 荷蘭港戰役
- 莱比锡号小巡洋舰
- 菲律賓戰役 (1944年至1945年)
- 萊特號航空母艦
- 葛冯号巡洋舰
- 蒙·卡拉马里星际巡洋舰
- 蔚山海战
- 薩馬島海戰
- 藩侯号战列舰
- 螳螂行動
- 衣笠号重巡洋舰
- 西班牙轻巡洋舰列表
-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 譚學衡
- 训练船
- 诺曼底登陆
- 谢尔盖·戈尔什科夫
- 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岸防战列舰
- 谷口尚真
- 費城實驗
- 贼鸥式战斗轰炸机
- 超勇級巡洋艦
- 超大和型戰艦
- 輕巡洋艦
- 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
- 辛姆斯号驱逐舰 (DD-409)
- 迈克尔·墨菲号驱逐舰
- 通濟號練習艦
- 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
- 速科夫號潛艇
- 野村吉三郎
- 长门炮台
- 闪电级通报舰
- 阿尔比恩行动
- 阿尔萨斯号战列舰
- 阿尔贝特国王号战列舰
- 阿普拉克辛海军大将号岸防战列舰
- 阿武隈级护卫舰
- 阿科纳号小巡洋舰
- 阿达尔贝特亲王级大巡洋舰
- 阿里阿德涅号小巡洋舰
- 陣法
- 隼号巡洋舰
- 雀鹰号巡洋舰
- 雅科夫·古尔耶维奇·波丘派洛
- 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 青叶号重巡洋舰
- 靖远 (消歧义)
- 韦尔特号战列舰
- 韦廷号战列舰
- 須磨號防護巡洋艦
- 馬達加斯加戰役
- 马斯廷号驱逐舰 (DD-413)
- 马格德堡号小巡洋舰
- 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
- 马肯森号大巡洋舰
- 驱逐母舰
- 驱逐舰中队
- 高平兩用砲
- 鱼雷炮舰
- 鵟級巡洋艦
- 鵟號巡洋艦
- 鸡貂号炮舰
- 鸬鹚号巡洋舰
- 鹰号战列舰
- 黃龍旗
- 黄海海战 (1904年)
- 黑尔戈兰号战列舰
- 黑尔戈兰岛
- 黑尔戈兰级战列舰
- 龙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