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托利亚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在有些分类中,此族不属于印欧语系,但极为接近)。
概述
此语族语言曾在小亚细亚使用,目前已消亡,包括西台语、卢维语(「西台象形文字」使用的语言)和Palaic语。其后是吕底亚语和吕西亚语,现存文献只有一些铭文碑刻而已。
1906年,德国科学家于小亚细亚中部发掘出重要的文物,在博阿玆柯伊(哈图萨)发现了古西台帝国的首都,公元前1900至1200年此帝国盛极一时。遗址中发掘出成千上万的粘土板,上面写有楔形文字,大多数是从公元前17到14世纪遗留下来的。1916到1917年,贝德日赫·赫罗兹尼发现此语属于印欧语系。西台语的构词比其他古印欧语言要简单,或许印欧语系的一些特征在西台语中消失,或许其他语言后来继续演变。此语含有的很多古语特征对语言学研究来说极为重要。在这些黏土板中也发现了其他一些语言。
分支
- 卡里亚语 Carian (xcr)
- 吕底亚语 Lydian (xld)
- 西台语支 Hittite (hit)
- 旧西台语 Old Hittite (oht)
- 中西台语 Middle-Hittite (htx)
- 新西台语 Neo-Hittite (nei)
- Palaic (plq)
- Pisidian (xps)
- Sidetic (xsd)
- 卢维语支
- 卢维语(象形文字)(Hieroglyphic Luwian)(hlu)
- 卢维语(楔形文字)(Cuneiform Luwian)(xlu)
- 吕西亚语(Lycian、曾称 Lycian A)(xlc)
- Milyan(曾称 Lycian B) (imy)
参看
参考文献
- J.P. Mallory,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Thames and Hudson Ltd., London (1989).
- G. Steiner, The immigration of the first Indo-Europeans into Anatolia reconsidered, JIES 18 (1990), 185–214.
- Patri, Sylvain (2007), L'alignement syntaxique dans les langues indo-européennes d'Anatolie, (StBoT 49),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ISBN 978-3-447-05612-0
外部连结
| | 非洲和西南亚洲诸语系 | | | | 欧洲、西亚、南亚 及近代美洲、大洋洲诸语系 | | | 北亚、中亚 及北欧、东欧诸语系 | | | 东亚、东南亚 及太平洋、印度洋诸语系 | | | 美洲原住民诸语系 | | | 澳大利亚原住民诸语系 | 帕马-恩永甘语系 | · · · | | 其它 | Garawan-Tangkic · Arnhem · Giimbiyu · 伊瓦江语系 · 达尔文区语系 · Tiwi · Yangmani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