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旅行
学校旅行,又称修学旅行、教育旅行、户外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一环,指教职员带领学生集体行动、合宿的旅行活动,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自2000年左右开始,英国、美国、日本、澳洲等国纷纷以国家层级制定相关政策并投入资源,推行户外教育实施。
历史沿革
日本的修学旅行最早为1882年(明治15年)栃木县第一中学校(现・栃木县立宇都宫高等学校)的学生由教师带领参观「第二回勧业博覧会」、1886年(明治19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在的筑波大学)的「长途远足」创造长达11天的修学旅行记录。
台湾从殖民的日治时期各校已开始系统地透过推广登山、游泳等教育活动促进户外教育。随着时空变化,现行的户外教育也包含例如校外教学、远足、童军、乡土教学、自然观查、环境教育等等教学模式。[1]
各国相关政策
在2014年「中华民国户外教育宣言」中,教育部与相关专家学者、团体、教师家长合作,倡导「走出课室外」的学习。[2]「国民中小学办理校外教学实施原则(104年版本)」中,建议选择地点时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把握由近及远之原则,依照低中高年级依序安排校园附近社区、邻近乡镇、邻近直辖市、全国各地等,并避免易发生危险地区,以确保师生安全。并且,需配合课程内容,参访公共机关(消防队、图书馆、法院等)、参访地方特色文物或地形、邀请地方耆老解说等。[3]
英国教育部于西元 2006 年颁布「课室外学习宣言」(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Manifesto),并由国会在 2010 年建议将户外教育纳入正式的国家课程。[1]
美国民间社会自 2007 年起即开始推动户外教育专门法案「不让孩子待在室内法案」(No Child Left Inside Act),期望借由环境教育的推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户外进行学习。2012 年欧巴马提出「美国大户外倡议」(America's Great Outdoors Initiative),期望学生在接触户外的过程中,培养自然保育的观念。[1]
日本文部科学省、总务省与农林水产省,以跨部会方式推动国小学生五日农村体验与独立生活课程。[1]
参见
来源
外部连结
- 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日语)
- 韩国的修学旅行(1976年) (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