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亚
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英语) | |
---|---|
![]() 国徽 | |
![]() | |
首都 | 阿布札 |
最大城市 | 拉哥斯 |
官方语言 | 英语 |
政治体制 | 联邦制、总统制 |
法律体系 | 英美法系 |
领导人 | |
• 总统 | 穆罕默杜·布哈里 |
成立 | |
• 从英国独立 | 1960年10月1日 |
面积 | |
• 总计 | 923,768平方公里(第31名) |
• 水域率 | 2.4% |
人口 | |
• 2021年估计 | 211,400,708(第7名) |
• 密度 | 218/平方公里(第42名) |
GDP(PPP) | 2021年估计 |
• 总计 | 11,160亿美元(第25名) |
• 人均 | 5,280美元(第129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1年估计 |
• 总计 | 5,140.49亿美元(第27名) |
• 人均 | 2,432美元(第137名) |
货币 | 奈拉(NGN) |
时区 | UTC+1 |
行驶方位 | 靠右 |
电话区号 | +234 |
ISO 3166码 | NGA |
中央银行 | 奈及利亚中央银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539(第161名)-低 |
吉尼系数 | 35.1(2020年) |
最长河流 | 尼日河 |
最大湖泊 | 查德湖 |
海岸线 | 853公里 |
网际网路顶级域 | .ng |
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英语: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通称奈及利亚(英语:Nigeria),是西非国家,位于非洲的几内亚湾西岸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南,北边的尼日,东北方与查德接壤一小段国界,正东则是喀麦隆。奈及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大英国协成员。
奈及利亚的首都原本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迁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国国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奈及利亚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中第四大成员。军事独裁与不间断的内战在该国境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99年该国颁订了新宪法之后才开始有转机。2003年的大选是奈及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21年,奈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25位,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当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100年。[2]
语源
奈及利亚这个名字取自贯穿全国的尼日河。这个名字于1897年1月8日,由英国记者弗洛拉·肖所创造,她后来嫁给了英国殖民地行政官勋爵卢吉。邻国尼日也从同一条河得名。尼日这个名字最初仅适用于尼日河中游,其起源尚不确定。在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之前,该词可能是廷巴克图附近河中游地区居民使用的图阿雷格人名字egerew n-igerewen的变体。[3][4]
历史
殖民地时期


8世纪,查德湖畔的札加瓦人(Zaghawa)建立加奈姆-博尔努帝国(Kanem-Bornu)。14世纪至16世纪,由桑海帝国统治。1472年,受到葡萄牙的侵略。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贩卖奴隶;1861年英国在拉哥斯建立据点后,不断向内陆扩张;1900年,南、北奈及利亚均沦为英国「保护国」;1914年合并成为英国殖民地「奈及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
独立以后
1947年,英国批准其宪法,联邦政府成立。1954年,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成为大英国协成员国。
1963年10月1日,改为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其后军事政变多次发生,军人长期掌权。 1998年6月8日,军政府首脑阿巴查在自家别墅去世,接任者阿卜杜勒萨拉米·阿布巴卡尔决定还权给民选政府。
1967年5月30日,伊博族人奥朱古宣布退出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成立比亚法拉共和国;同年7月,以戈翁为首的联邦政府出兵镇压,内战爆发;至1970年1月,比亚法拉军队战败。
2007年4月21日,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6]奥马鲁·亚拉杜瓦当选总统。[7]2010年5月5日奥马鲁·亚拉杜瓦病逝,副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继任总统。
2011年4月16日,古德勒克·乔纳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5月29日,在首都阿布札雄鹰广场宣誓就职。大选结束后动乱,造成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几百人遭逮捕,近4万人无家可归。
2012年后开始爆发博科圣地组织动乱,2014年血腥化,政府军节节败退失守22座城市,博科圣地与伊斯兰国、基地组织互相呼应,形成铁三角彼此还有资金人员流通。
2015年1月9日,博尔诺州临近查德湖城镇巴加在过去的两天中被博科圣地烧毁,可能已经有超过2000余名居民被屠杀,上万名难民已逃离家园。
政治
该国的联邦共和制度仿效自美国,总统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任期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一次。总统的职权受到奈及利亚议会的制约,国会分参议院(Senate of Nigeria)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Nigeria)。参议院有109个席位,36个州各有三个席位,首都有一个。众议院按照每州人数的多少选出一定比例的代表,总共360个席位。议员与代表都由民选方式产生。[8]
1998年6月,奈及利亚开放党禁[9]。
人权
奈及利亚人权受该国1999年现行宪法保护。[10]虽然奈及利亚根据该宪法在人权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进,但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其中包括[11]博科圣地对战俘和平民的虐待、政府部队的杀戮、缺乏社会平等和言论自由问题。人权观察的2015年世界报告指出,奈及利亚人权在博科圣地加大暴力和政府腐败之下继续遭到破坏。[12]
军事
奈及利亚军因长期国家贫困和内战,虽有近两亿人口但长期武力贫弱,武器老旧,目前空军只有十架冷战时代老款战机,军力以存在原则为主。实战能力仅对叛乱游击队有一定打击能力。总兵力约16万人,陆军战斗部队有6个师编制。
地理
地形
奈及利亚西接贝南,东临查德及喀麦隆,北抵尼日。南部是几内亚湾。奈及利亚北部有阿达马瓦高原、曼比拉高原、乔斯高原和奥布杜高原等,南部主要是尼日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潟湖。主要的河流有尼日河和贝努埃河[13]。受整体地形北高南低影响,尼日河顺流南下进入海口三角洲[14]。
气候
奈及利亚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潮湿。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拉哥斯受几内亚暖流影响,自北向南年降水量200-3000毫米。
行政区划
奈及利亚全国自1996年10月以来下分36个州(state)和1个特区,州以下又有774个地方政府[9]。每个州都设有一院制的州民大会(House of Assembly)以及一个民选的州长。这些一级行政区划分别为:
| ![]() |
重要城镇

经济




奈及利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自1970年代以来,石油出口逐渐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在2006年,奈及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国际汇率)达238,920,居非洲第二,仅次于南非(408,074)。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奈及利亚的GDP按购买力平价算自2005年的1707亿美元到2007年的2926亿美元,几乎翻了1倍。而2014年奈及利亚国家标准局统计学家耶米•卡莱表示,奈及利亚的经济规模已达5090亿美元,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储备能力方面,该国仍不敌南非。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时期,奈及利亚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募集资金而积累了外债。在8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油价下跌,奈及利亚努力偿还其外债但最终还是拖欠了其主要债务的款项,也限定了贷款利息部分的偿还。欠款和惩罚性利息累积在未支付的本金上,进一步扩大了债务的规模。
然而,在奈及利亚当局与债权国谈判之后,2005年10月奈及利亚与巴黎俱乐部的债权人达成了协议,奈及利亚以大约60%的折扣重新买回他的债务。并用它的部分石油收益支付剩余的40%,每年拿出至少11.5亿美元用于减少贫困项目。奈及利亚在2006年4月创造了历史:它成为第一个全部偿还完巴黎俱乐部贷款的非洲国家(估计有300亿美元)。
奈及利亚是世界第12大产油国和第8大石油出口国,石油探明储量是世界第10位(该国于1971年加入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石油产业在奈及利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占GDP的40%和政府收入的80%。然而,在尼日三角洲(主要石油产区)要求更好的进行资源控制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的生产,现阶段也阻止了该国将全部石油产量用以出口。
奈及利亚的通讯市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主要新兴市场电信运营商(如MTN、Etisalat、Zain和Globacom)都在该国最大和最具利润的中心地区开展了业务。政府最近也开始发展卫星通讯服务。奈及利亚有颗宇宙卫星,由总部位于阿布札的奈及利亚国家空间研究与发展局监控运行。
目前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为其主要石油贸易伙伴。2006年1月9日,中国大陆公司中海油以22.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奈及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OML130)的45%的工作权益,中国大陆将成为该国另一个重要石油贸易伙伴。
奈及利亚被归类为新兴市场,并且正迅速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该国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发展良好的金融、法律、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有非洲第2大的证券交易所(奈及利亚证券交易所)。按购买力评价计算,2007年奈及利亚的GDP排在世界的第37位。奈及利亚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提供给美国的石油量位于所有国家中的第5位(11%的石油进口)。它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贸易的第7大顺差国。奈及利亚现在是美国的第50大商品出口市场,是美国的第14大进口商品来源国。美国是该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大多数经济活动集中在四个主要城市:拉哥斯、卡杜那、哈科特港和阿布札。除了这几个经济中心,其他地区的发展正被边缘化。
以前,奈及利亚经济发展受到多年的军政府统治、腐败和管理不善的困扰,而现如今民主制度的恢复和后来的经济改革成功的使奈及利亚重新走上正轨,开始发挥其强大的经济潜力,以达到成为非洲主要经济体的目标。
该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有本地和国外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证券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经纪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投资银行。
农业是奈及利亚过去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奈及利亚在过去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落花生、可可和棕榈油出口国以及椰子、柑橘类水果、玉米、御谷、木薯、山药和甘蔗的重要生产国。大约有60%的奈及利亚人从事农业生产,并且该国还有很多未被利用的可耕种土地。
奈及利亚有很多还未被大规模开发的矿物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矾土、钽铁矿、黄金、铁矿石、石灰石、锡、铌、石墨和锌。尽管这些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储量,但该国的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奈及利亚的制造业包括皮革制造和纺织业(集中在卡诺、阿贝奥库塔、奥尼查和拉哥斯),汽车制造(比如法国汽车制造商标志和英国卡车制造商百福,现在是通用汽车的一个子公司),T恤、塑料制造和食品加工业。
最近这个国家的国内收入相当可观,使奈及利亚电影《瑙莱坞》在当地和国际上得到了销售,并且在非洲其他国家和部分欧洲地区得到了普遍欢迎。
人口

历回奈及利亚人口普查 | ||
---|---|---|
年份 | 人口 | ±% |
1952 | 30,418,025 | — |
1963 | 55,670,055 | +83.0% |
1991 | 88,992,220 | +59.9% |
2006 | 140,431,790 | +57.8% |
2019 | 205,134,248 | +46.1% |
1963年:一般相信数据高估。 来源:奈及利亚国立人口委员会 |
现在奈及利亚人口超过2亿1千万人,居住在南部的基督徒与北部的穆斯林人口几乎1比1,育龄妇女人均生育率平均为5.5个小孩,最高为8.6个[15]。据预测,到了2050年左右,奈及利亚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人口第3多的国家,超过3亿人居住在当地[16]。到了2100年,奈及利亚人口更将达到8亿,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而全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三番,达到42亿[17]。
奈及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近八千万人)、约鲁巴(近四千万人)、伊博(两千万人)三大部族,1967至1970年间的奈及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18]。
宗教
奈及利亚人民主要是南方信奉基督教及北方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占总人口44.21%,伊斯兰教为52.61%,传统宗教约3%,北部有些地方已采用伊斯兰教法。
奈及利亚的基督徒有约四分之一为天主教徒,其余大部分为新教徒,其中奈及利亚圣公会更成为非洲最大的圣公会教省。[19][20]奈及利亚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或无教派穆斯林。其中许多逊尼派穆斯林是苏菲兄弟会的成员。奈及利亚苏菲派大多追随卡迪里耶、提加尼或穆里德教团。此外,奈及利亚还存在少数穆斯林属什叶派、阿赫迈底亚派和马赫迪派。[21]若按奈及利亚的主要民族来划分,则北部的豪萨人以穆斯林为主;西部的约鲁巴人以穆斯林和基督徒为主,兼有部分传统宗教的信徒;东部的伊博人和南部的伊爵人主要是基督徒,也有一些传统宗教的信仰者。[22]
名人
网络管制
- 推特:2021年6月,时奈及利亚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的一条推文被推特官方撤下。两天后,推特被奈及利亚政府以「一些人持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破坏奈及利亚企业生存的活动」为由禁止,政府指示网络提供商阻止对推特的访问。即使有西非经济共同体法院的施压,但是截止到2021年7月18日,奈及利亚政府毫不退让,国内的主要媒体依旧不使用推特[23],普通人利用VPN使用推特会被联邦检察官定罪。[24]
参考文献
- 引用
- ^ Library of Congress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Country profile: Nigeria (PDF): 9. July 2008 [2011-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7).
- ^ McIntosh, Susan Keech, Current directions in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Palo Alto, California: Annual Reviews Inc., 1981. 215–258 p.: ill.
- ^ The Arabic name nahr al-anhur is a direct translation of the Tuareg.
- ^ Online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Etymonline.com.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奈及利亚概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新华网
- ^ 荆晶,李怀林,详讯:奈及利亚开始总统选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新华网
- ^ 李怀林,荆晶,简讯:奈及利亚执政党候选人当选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新华网
- ^ 存档副本.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 ^ 9.0 9.1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 Amnesty International Nigeria. Nigeria : Human Rights Agenda. Amnesty International Nigeria. 2019 –透过Amnesty.
- ^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Human Rights Practices for 2012. 2012.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0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周海霞着. 江河湖海大盘点.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4: 110. ISBN 978-7-5534-3799-6.
- ^ 李超编. 地球的血脉 河流与湖泊.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3: 94. ISBN 978-7-81141-433-2.
- ^ 2015年尼日利亚人口达到1.83亿人.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 ^ 未来世界人口供应商:非洲.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尼日利亚将超中国成人口最多国家.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 ^ 奈及利亚「乔斯」在哪里? 手机南都网,2010年1月24日,于2010年3月9日查阅。
- ^ Global Christianity: A Report on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Christian Population (PDF). [2015-0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7-23).
- ^ The countries with the 10 largest Christian populations and the 10 largest Muslim populations. Pew Research Center.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美国英语).
- ^ Diversity in Nigerian Islam (PDF). [2014-04-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9).
- ^ Nigeria: a secular or multi religious state - 2. [2014-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6).
- ^ Major Nigerian media houses stay off Twitter, despite ECOWAS Court order. Premium Times Nigeria. 2021-07-15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 ^ Nigeria announces talks with Twitter after ban, as Ecowas court bars government crackdown on users. CNN. 2021-06-23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参见
外部连结
- 奈及利亚政府官方网站入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英文)
- 奈及利亚华人论坛
- 奈及利亚媒体和娱乐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奈及利亚国情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中国驻奈及利亚大使馆
-
维基媒体的奈及利亚地图集
(英文)
-
OpenStreetMap上有关奈及利亚的地理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