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计算机



大型电脑(英语:mainframe),又称大型电脑、大型主机、主机等,是从IBM System/360开始的一系列电脑及与其相容或同等级的电脑,主要用于大量数据和关键专案的计算,例如银行金融交易及资料处理、人口普查、企业资源规划等。
特征
现代大型电脑并非主要通过每秒运算次数MIPS来衡量效能,而是可靠性、安全性、向下相容性和极其高效的I/O效能。大型电脑通常强调大规模的资料输入输出,着重强调资料的吞吐量。
有些大型电脑可以同时执行多作业系统,因此不像是一台电脑而更像是多台虚拟机器,因此一台大型电脑可以替代多台普通的伺服器,是虚拟化的先驱。同时主机还拥有强大的容错能力。
大型电脑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处理资料的规模、减少人力开支、实现不间断服务和其他成本的缩减。若大型电脑的平台与作业系统并不连接网际网路,将很难经由网际网路被骇客攻击,安全性会增强。
大型电脑使用专用的作业系统和应用软体,在大型电脑上编程常采用COBOL,同时采用的资料库为IBM自行开发的DB2或是甲骨文公司开发的Oracle等。在大型电脑上工作的DB2资料库管理员能够管理比其他平台多3~4倍的资料量[1]。
市场
历史
在1960年代,大多数主机没有互动式的介面,通常使用打孔卡、磁带等等。
1964年,IBM引入了System/360,它是由5种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电脑所组成的系列,这些电脑执行同一作业系统并能够使用相同的44个外围装置。[3]
1972年,SAP公司为System/360开发了革命性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1999年,Linux出现在System/390中,第一次将开放式原始码计算的灵活性与主机的传统可伸缩性和可靠性相结合。[4]
与超级电脑的区别
超级电脑有极强的计算速度,通常由于科学与工程上的计算,这些计算的速度受运算速度与记忆体大小所限制;而大型电脑运算任务主要受资料传输与转移、可靠性及并行处理效能所限制。
大型电脑更倾向于整数运算,如订单资料、银行资料等,同时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优于超级电脑。而超级电脑更强调浮点运算效能,如数值天气预报。大型电脑在处理资料的同时需要读写或传输大量资讯,如海量的交易资讯、航班资讯等等。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参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