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水塘

城门水塘
从针山山顶俯瞰城门水塘
针山山顶俯瞰城门水塘
城门水塘在香港的位置
城门水塘
城门水塘在香港的位置
坐标 22°22′46.82″N 114°8′53.97″E / 22.3796722°N 114.1483250°E
水库位置  香港荃湾区城门谷荃湾区城门谷城门郊野公园
大坝位置 城门峡(主坝)、
菠萝凹(菠萝坝)
最大库容 1.3278千万立方米
开工时间 1923年
竣工时间 1937年
总费用 950万港元

城门水塘(英语: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个水塘,位于荃湾区城门谷一带(城门郊野公园),为第一个把所储存的水由新界区输往港岛区使用的水塘。为区别下城门水塘,城门水塘又称为上城门水塘。亦因如此,广义上,城门水塘是指上城门水塘下城门水塘;而狭义上,城门水塘则是上城门水塘的真正名称。由于兴建时是正值英国国王佐治五世登基25年(1935年),上城门水塘亦名为银禧水塘。由于整个城门水塘群刚好处于新界东与西的分界线上,上城门水塘被划属界线以西(属荃湾区),下水塘则划入界线以东(属沙田区),所以,从广义而言,城门水塘地既处新界西,亦处新界东。而贯穿两地者便是1990年通车、同样以该地地名「城门」命名的城门隧道,其共两组隧道之间均以高架桥连接,并正正在下城门水塘和城门峡上方跨过。

历史

城门水塘为城门谷计划一部份。计划始于1923年,惟1939年完成第三期的部份后,日本入侵香港而搁置。

1923年展开第一期工程,目的为改引城门河水至九龙接收水塘,再经过滤分配至市区。于城门谷上游建临时土坝、临时水道至城门峡,及由城门峡建两条输水隧道及引水道至同期兴建的九龙接收水塘。第一期工程还包括九龙副水塘、石梨贝滤水厂、石梨贝配水库、琵琶山配水库、动植物公园配水库、首条维港下的海底水管等等,当时耗资413万7千港元。

1933年展开第二期工程,狭义上城门水塘由时年开始建筑。于城门峡筑280呎高主坝、菠萝凹筑82呎高的菠萝坝及30呎的草坝。由于进度理想,1935年9月2日主坝建到160呎左右,水塘就开始使用,当时港督修顿进行了启用仪式。1937年1月30日水塘正式竣工落成,储水量达30亿加仑,为当时英国本土及属土中最大的储水库。由于兴建时(1935年)正值英国国王佐治五世登基25周年,所以水塘又被名为银禧水塘Jubilee Reservoir)以作纪念[1]。第二期工程还包括石梨贝滤水厂加装滤水器、第二条维港海底输水管等等。城门水塘的食水成为第一个把所储存的水由新界区输往港岛区使用的水塘。

兴建主坝时,由于工程浩大。香港政府聘请英国工程顾问阿历山大·宾尼及迪勤公司(Sir Alexander Binnie Son & Deacon)的技术人员及曾兴建星洲山顶水塘的南洋工人一起参与兴建,技术人员加工人人数多达约2,500人。由于工程复杂,加上当时未完全掌握使用新型「11炸药」的技术,发生多宗引致伤亡的意外事件。在工程初期,由于环境及气候因素,有不少工人感染疟疾。幸得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协助防治,感染人数才显著下降。

根据香港政府在1928年发表的《搬迁城门村落报告》,城门水塘于建造前有8条主要村落,称「城门八村」,分别为城门老围、白石窝、碑头肚、石头见、芙蓉山、南房肚、大碑沥和张屋,共855人受影响,在兴建主坝前其中有6条村共540人,连同村内庙宇及学校等搬到现时锦田城门新村,其他搬到大埔泮涌粉岭和合石等不同的地方。[2]

第三期工程包括延长引水道以收集大帽山南麓的山水及第三条海底输水管等等。全部工程1939年完工,全三期计划耗资950多万港元。

位于针山以南的下城门水塘Lower Shing Mun Reservoir)始建于1961年,于1965年开始供水,容水量429.9万立方米,约为城门水塘三分之一,是船湾淡水湖供水计划一部份,两个水塘储水量共1,758万立方米。

城门水塘为醉酒湾防线的一部份,其中的城门棱堡更是利用城门水塘第三期工程作为掩饰秘密建造。在1941年12月香港保卫战期间,成为驻港英军与入侵香港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在新界区的主要战场之一,目前在水塘附近的孖指径仍有多个战时遗址。

历史建筑

城门水塘内有多座历史建筑,详细资料列于下表:

上城门水塘

名称 历史评级 动工/落成年份 补充资料
上城门(银禧)水塘纪念碑 法定古迹 1933年-1937年 最下方写着「Nisi Dominus Frustra」的拉丁文,意思是「若不是上主,一切皆徒然」,出自《圣经》中的《诗篇》127篇第1节「若不是上主建造房屋,建造者的工作都是徒劳;若不是上主保护城池,守城者保持警觉也是徒然。」
上城门(银禧)水塘主坝 一级历史建筑 1933年-1937年
上城门(银禧)水塘铁桥 一级历史建筑 1933年-1937年
上城门(银禧)水塘水掣房 一级历史建筑 1933年-1937年
上城门(银禧)水塘钟形溢流口 一级历史建筑 1933年-1937年
城门碉堡 - 1930年代中

下城门水塘

蝴蝶观赏

环保团体绿色力量调查,城门水塘获市民选为「本港最佳的观赏蝴蝶地点」。同时,该团体亦公布为期两年的蝴蝶多样性调查的结果,指出城门水塘能发现达120种蝴蝶,已占去全港一半的蝴蝶品种,而其中包括全球最细小的凤蝶──燕凤蝶[3][4]

交通

新界区专线小巴82线

新界区专线小巴94S线

参考资料

  1. ^ 《绿色香港─生态欣赏与认识》,花千树出版。181页。ISBN 962-8884-44-1。
  2. ^ Report on the Move of the Shing Mun Villages
  3. ^ 城门水塘获选为本港最佳观蝶地点. 《新城广播有限公司》. 2007年9月30日 [200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8日). 
  4. ^ 9至11月 斑蝶品种多 城门水塘踏入赏蝶佳期. 《苹果日报》. 2007年10月1日 [200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9日). 

参见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