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曾先后组成五次:1926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1年。

沿革

1926年6月,湘军第四师与叶琪旅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任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第2师师长何健,第3师师长李品仙,第4师师长刘兴,第5师师长叶琪,教导师师长周斓,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独立师师长贺龙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长沙第二次长沙战斗)、岳州第三次岳州战斗)等地。9月6日,攻克汉阳。1927年4月,由李品仙任军长。[1]

1928年8月,该军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师。[2]

中原大战时期

1929年3月,唐生智以第五十一师与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师合编为第八军,军长李品仙。同年夏,该军移驻河南,李品仙因病离职,由刘兴任军长。12月,第八军进至河南确山时被击败,唐再度下野,该军被蒋介石派兵收编。1930年春,蒋以原湘军叶开鑫部与新编第五十二师、新编第五二十一师合编为第八军。该军组成后,即随第二路军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在中原大战结束后,番号撤销。[2]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31年6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六师与第七十九师合编为第八军。1935年8月,军长赵观涛被免职,该军番号撤销。[3]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因应中国抗日战争需要,国民革命军第一六六师和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编为第八军,由黄杰任军长。[3]该军编成后,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因兰封会战作战不力,1938年6月,调往广西,黄杰被撤职查办,该军番号撤销。[4]

193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3师与预备第2师(师长陈明仁)、预备第11师(师长赵定昌)在湖北编成第八军,李玉堂任军长。该军组成后,即开赴江西[4]1939年6月,隶属第九战区指挥。1940年5月,因第九战区决定集中重点部队增强战力,第八军的军直辖部队及核心战力第3师移编给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预2师与预11师收回军委会统辖,第八军自然解编。

1941年5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一军改编为第八军。郑洞国任军长。[5]1942年,经郑洞国保举,李弥担任第8军副军长,并兼任湖南芷(江)绥(宁)师管区司令。1943年1月,郑洞国调任驻印度的新一军军长,第八十八军军长何绍周接任军长。2月,该军由湖南开往贵州整训。[6]不久,该军奉调滇南,在文山(开广)一带驻防。1943年春第82师第244团进驻砚山。该团在驻湖南、贵州期间,曾因被长期扣发军饷,官兵数次群起鼓噪包围师部请愿发饷,军、师长对支持闹饷的团、营长恨之入骨。驻砚山不久,第九集团军总部、第八军、第82师部密谋,调第82师移防马关,指定第244团为先头团驻防今文山市柳井乡。派第8军荣誉第1师的两个团和第52军的两个团埋伏于柳井周围山后,待第244团开入柳井后,即一举包围歼灭。第244团行军经过古木,军部副官处长刘体仁将团长喻杰、副团长陆忠夏、第3营营长罗启曙挽留在其住所,并招待晚餐,接着又打麻将。半夜1时许,众人赌兴正浓,突然,一群士兵跃身入室,将喻、陆、罗三人捆绑塞口,拖到东街外用刺刀戮死。已到达柳井的第244团所属部队,奉第82师师长命令,集中连以上军官训话,将他们全部关在一个大院内。与此同时,埋伏的部队开始用枪炮向被包围的部队射击。因事起突然,第244团下级官兵失去领导,又受到四面合围,军心涣散,经过短短几分钟的仓促抵抗后,即被解除了武装。第244团营级以上军官,除军医、军需主任幸免以外,其余均被押解到古木,集体枪杀于二道扎门。被关押在大院内的连级军官,有两人乘夜越墙逃脱,几人被杀,其余被调换到了别的部队。后第244团全团被整编,对此事有功的军部副官处长刘体仁担任团长。此事件当时在文山(开广)地区引发热议,第九集团军、第8军对外解释为该团「图谋不轨」「要跑越南」,真实原因从未向公众透露。1944年5月,何绍周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军军长。在滇西的松山战役中,何绍周指挥第8军改变进攻方向,选定爆破子高地方案,最终取得全胜。松山战役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由此中方开始战略大反攻,又攻克芒市、畹町,打通了滇缅交通线,何绍周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8年9月,李弥任第八军军长。[6]

1948年12月初,李弥免除兼职,由周开成任军长。1949年1月10日,该军大部在陈官庄附近被歼,周开成被俘。其残部运至福州后重建第八军,隶属第六编练司令部。李弥任军长。8月,福州沦陷,该军撤至云南。12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倒戈时,曾将李弥和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绑架,要求两人一起投共,两人先假意配合,说愿意带着部队一起投共,于是卢汉就先放走两人让他们去和第八军与第二十六军联系,没想到后来两人带着第八军与第二十六军共同向昆明猛攻。1950年1月,第八军与第二十六军在云南大部份被歼,残部撤入滇缅边境地区,形成后来的泰缅孤军[7]

参考

  1.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1页
  2. ^ 2.0 2.1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2页
  3. ^ 3.0 3.1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3页
  4. ^ 4.0 4.1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4页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158个军,第65页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6.0 6.1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6页
  7.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