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阵线
国民阵线 Barisan Nasional National Front باريسن ناسيونل பாரிசான் நேசனல் | |
---|---|
国民阵线标志
| |
简称 | 国阵,BN |
主席 | 阿末扎希 |
总秘书 | 赞比里 |
署理主席 | 莫哈末哈山 |
总财政 | 希山慕丁 |
副主席 |
魏家祥 维纳斯瓦兰 佐瑟古律 |
创始人 | 阿都拉萨 |
成立 | 1973年1月1日[1] |
注册 | 1974年7月1日 |
前身 | 联盟 |
总部 |
马来西亚 吉隆坡 50480 秋杰区敦依斯迈路太子世贸中心 拿督翁大厦8楼 |
党报 | 国阵报章: 《New Straits Times》 《星报》 《Utusan Malaysia》 《南洋商报》 《Tamil Nesan》 |
青年组织 | 国民阵线青年团 |
学生组织 | 国民阵线学生社团 |
党员 |
巫统 马华公会 国大党 沙人民团结党 |
意识形态 |
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社会保守主义 右翼民粹主义 民族保守主义 |
政治立场 | 右翼 |
国内组织 |
人民权利党 (合作) 全民党(合作) |
口号 | 以民为本,绩效为先 人民万岁! Rakyat Didahulukan,Pencapaian Diutamakan Hidup Rakyat! |
党歌 | 国民阵线(马来语:Barisan Nasional)[2] |
官方色彩 |
皇室蓝 (藏青色) 白色 |
上议院: |
21 / 70 |
下议院: |
42 / 222 |
州议会: | |
选举标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马来西亚政治 政党 · 选举 |
国民阵线 | |||||||||||||||||||||
正体字 | 国民阵线 | ||||||||||||||||||||
---|---|---|---|---|---|---|---|---|---|---|---|---|---|---|---|---|---|---|---|---|---|
简化字 | 国民阵线 | ||||||||||||||||||||
汉语拼音 | Guómín Zhènxiàn | ||||||||||||||||||||
|
国民阵线(马来语:Barisan Nasional;英语:National Front),简称国阵(BN),是1973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政党联盟,目前在州层次里掌控13州中的5个州议会及州政府。该阵线联盟主席是阿末扎希。
国阵是其前身「联盟」的「扩大版」,前后共有14个政党参与此政党联盟。[4]国阵成立后主宰了马来西亚政治至少四十年,但2008年开始面对反对党更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民联盟及其后续者希望联盟。国阵前身「联盟」自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就开始执政,现今的「国民阵线」在1973年成立,并执政至2018年,被认为是民主世界持续执政最久的政党联盟,但马来西亚长期实行议会威权体制,因此2018年政党轮替,是马来西亚民主化的重要转折。国阵于2018年5月9日大选落败,被希望联盟终结61年的执政地位,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的政党联盟。2021年,因国民联盟失去政权垮台,国阵得以重新执政。
历史
成立
国阵是早期「联盟」组织的扩大,联盟成立于1955年,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马来亚华人公会(马华)及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国大)三大政党组成。国阵的成立与政治局势有关,是1969年大选及五一三事件后成立的。「联盟」在此大选中损失许多议席,被新成立的反对党民政党及民主行动党,及已存在的泛马伊斯兰党斩获。虽然「联盟」赢得了大多数席位,但获得的总选票不到一半,导致不同族群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引发种族骚乱和宣布紧急状态。[5]
这场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马来人的焦虑和马来人的恐惧;非马来人的焦虑源于马来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马来人则慑于非马来人的力量已经可以经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胁到他们的政治特殊地位。马华与国大党的失败,对马来人而言,显示联盟已无力确保他们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须另谋出路。在漫长的紧状态期间,巫统新得势的激进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议一党专政、废除国会民主者。简言,追求新秩序、欲变法图强的渴望十分强烈。[6]
巫统想维持「马来人专政」,但若恢复国会民主运作,依1969年大选成绩(联盟在140席中仅取得77席),难以掌握绝对的主导权,于是「国阵」政治大结盟概念关始逐渐酝酿。[6]
联盟通过在某些州议会中与其他政党合作,计划构筑出「大结盟」。「大结盟」的尝试始于砂拉越,1970年五一三事件中断的国、州议会选举重新举行,选举结果于州议会中又出现僵局。砂拉越联盟(土着党、砂保守党与砂华)共获得23席,两个反对党砂拉越国民党及砂拉越人联党则各得12席。砂人联党最终被说服与砂拉越联盟结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6]
第二个结盟成功的案例发生在槟城。民政党在槟州拥有廿四席州议席中的16席,原是该州的第一大党,但首席部长林苍祐为便取得中央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资源,逐渐向中央靠拢。但是他的这次举动,更造成民政党的分裂,两名民政党发起人陈志勤与党主席赛胡申阿拉达斯因而退党,陈志勤另组社会正义党,林苍佑一派在州议会中也只剩下12席。民政党在1972年2月中旬与联盟结盟,人民进步党和伊斯兰党之后也与联盟结盟。[6]
1973年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萨将联盟改组为国民阵线,以吸纳与联盟的外围合作政党,成员党包括东马的地方政党(沙巴联盟党,砂人联党和土着保守联合党)共计11个政党。[4][6][7] 1974年国阵正式注册以参与1974年大选,并取得相当大的胜利。此后国阵在大选均以绝对优势获胜,直至2008年大选失去三分之二多数席位[6][8]。
1977年–2007年
1977年,联邦政府提名委任吉兰丹州务大臣,伊斯兰党对此事提出抗议并触发了丹州危机而被逐出国阵。国阵以绝对多数优势在1978年大选获胜,继续在1980年代和90年代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尽管在州选举有一些损失,例如伊斯兰党夺回了吉兰丹州政权,沙巴州被沙巴团结党攻下。[6]
1988年2月4日,国阵成员党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短暂代替马哈迪·莫哈末成为国阵代主席,直到同年2月16日。
2003年,国阵已经扩充至由十几个成员党组成的联盟。在2004年大选中表现特别好,在219个国会席位中赢得198席。[6]
2008年–2018年
在2008年大选中,国阵被松散的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夺去了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席,是1969年以来首次在国会失去三分之二绝对优势。五个州政权(吉兰丹、吉打、槟城、霹雳和雪兰莪)落入民联手里。2008年开始,国阵里的半岛非巫裔成员党比重大为减少[8][9][10]。
这挫败在2013年大选持续着。面对来势汹汹的民联,国阵虽然得以保住布城政权,也从对手手中赢得了吉打的执政权,但无法夺回三分之二多数优势,而且比起2008年大选的140席,还要少了7席,而且只取得47%的总选票[8]。
2015年10月27日,时任首相兼国阵主席纳吉·阿都拉萨入禀高庭起诉同属国阵成员党马华公会的前总会长林良实诽谤,因林良实此前于10月3日针对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发表指纳吉「拿人钱」的言论,并要求其辞职下台。此案也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宗执政党国阵领袖起诉国阵成员党的案件。(参见:纳吉起诉林良实诽谤案)
2018年至今
在2018年的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中,因时任首相纳吉·阿都拉萨对批评者以煽动罪名提控,以肛交案审讯监禁反对党领袖安华·依布拉欣,实行消费税,涉入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等风波,导致国阵在222席国会仅赢得79席而失去联邦执政权,而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领导的希望联盟与其盟友在该大选中取得国会222席中的122席,使得马来西亚的联邦政权首次实现政党轮替。在选后,人民进步党、沙巴成员党先后宣布退出国阵。而砂拉越成员党也在大选结束后宣布退出国阵,而独立成立砂拉越政党联盟[11][12][13][14][15][16]。其他政党如马华公会都有声音要求退出国阵。阿末扎希接任纳吉辞任的国阵领导人地位。
2018年6月23日,民政党宣布退出国阵[17],国阵成员党结构重新回到联盟时期的状态。
2020年2月,因发生政治危机,国阵与土着团结党及伊斯兰党等政党组成的国民联盟共同执掌联邦政权。
2021年8月,国民联盟政权垮台,国阵重新上台执政。
组织
2013年起,国阵的国会席位绝大多数由两个最大的土着政党-巫统和土保党持有。历史上马华公会和国大党在国阵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现今这两党的国会及州立法议会的代表权大大减少了。然而,每个成员党部分则代表单一种族,如巫统代表马来人,马华公会代表华人,国大党代表印度人等。
「联盟」和国阵注册为政党,虽然有直属党籍,[18]但大部分是由成员党的党员间接拥有党籍。国阵定义自身为「认同国阵的政党联盟」。在选举期间,所有候选人都用国阵的旗帜下竞选,还有竞选宣言,而每个成员党也发表自己的竞选宣言,提名日之前会有联盟内的协商。
成员党
旗帜 | 名称 | 意识形态 | 领袖 | 参选席位 | 2018年成绩 | 当前内部席位 | |||
---|---|---|---|---|---|---|---|---|---|
总得票(%) | 席位 | 比例 | |||||||
成员党 | |||||||||
巫统 |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
马来人至上 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
阿末扎希 | 120 | 21.10% |
54 / 222
|
39 / 43
|
||
马华 / 马华公会 |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
中华民族主义 自由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
魏家祥 | 39 | 5.30% |
2 / 222
|
2 / 43
|
||
国大党 |
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 (MIC) 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进步主义 |
维纳斯瓦兰 | 9 | 1.39% |
1 / 222
|
1 / 43
|
||
沙民团党 |
沙巴人民团结党 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 (PBRS) 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
民族主义 | 佐瑟古律 | 1 | 0.10% |
1 / 222
|
1 / 43
|
||
合作政党 | |||||||||
民权党 |
人民权利党 People's Power Party (KUASA, PKR) Parti Kuasa Rakyat |
民粹政治 左翼民族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
卡玛拉扎曼 | 0 (首次) |
0 (首次) |
0 / 222
|
0 / 43
|
||
亲政党 | |||||||||
爱国党 |
人民爱国党 Love Malaysia Party (PCM)[注 1] Parti Cinta Malaysia |
民族保守主义 | 陈荣洲 | 1 | 0.02% |
0 / 222
|
0 / 43
|
||
图 | 印进阵 |
印度人前进阵线 All Malaysian Indian Progressive Front (IPF) 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
印度族主义 反婆罗门教 |
M. Sambanthan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
图 | 印穆党 |
马来西亚印裔穆斯林大会 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 (KIMMA) Kongres India Muslim Malaysia |
伊斯兰主义 | Dato' Syed Ibrahim B. Kader | 1 | 0.03% |
0 / 222
|
0 / 43
|
|
图 | 印联党 |
马来西亚印度联合党 Malaysian Indian United Party (MMSP) Parti Makkal Sakti Malaysia |
民族保守主义 | R.S. Thanenthiran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
图 | 旁遮普党 |
马来西亚旁遮普党 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 (PPM) Parti Punjabi Malaysia |
旁遮普主义 | Gurjeet Singh Rhande | 1 | 0.01% |
0 / 222
|
0 / 43
|
前成员政党
- 人民进步党(PPP,1973–2018为国民阵线成员党,2018年大选后就是否留在国阵出现党内争议,至2019年1月14日,该党被社团注册局注销注册。)
-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1974年-197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卡达山杜顺姆鲁族统一机构(UPKO,1994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沙巴团结党(PBS,1985年-1990年;2002-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自由民主党(LDP,1991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穆斯林人民党(HAMIN,1983年-1989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砂拉越达雅党(PDBS,1983年-2004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砂拉越国民党(SNAP,1976年-2004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沙巴进步党(SAPP,1994年-200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土着保守联合党(PBB,1974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SUPP,1974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民主进步党(PDP,2002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砂拉越人民党(PRS,2004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马来西亚民政运动党(GERAKAN,1974年-2018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 沙巴华人公会(SCA,1974年-1976年为国民阵线成员党)
历届大选成绩
大选 | 当选议席数量 | 议席百分比 | 总得票 | 得票率 | 选举结果 | 领袖 |
---|---|---|---|---|---|---|
1974 |
135 / 154
|
87.7% | 1,287,400 | 60.8% | ▲135席:执政党 | 阿都拉萨·胡先 |
1978 |
131 / 154
|
85.1% | 1,987,907 | 57.2% | ▼4席:执政党 | 胡先翁 |
1982 |
132 / 154
|
85.7% | 2,522,079 | 60.5% | ▲1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86 |
148 / 177
|
83.6% | 2,649,263 | 57.3% | ▲16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0 |
127 / 180
|
70.6% | 2,985,392 | 53.4% | ▼21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5 |
162 / 192
|
84.4% | 3,881,214 | 65.2% | ▲35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1999 |
148 / 193
|
76.2% | 3,748,511 | 56.53% | ▼15席:执政党 | 马哈迪 |
2004 |
198 / 219
|
90.4% | 4,420,452 | 63.9% | ▲51席:执政党 | 阿都拉·巴达威 |
2008 |
140 / 222
|
63.1% | 4,082,411 | 50.27% | ▼58席:执政党 | 阿都拉·巴达威 |
2013 |
133 / 222
|
59.9% | 5,237,555 | 47.38% | ▼7席:执政党[19] | 纳吉 |
2018 |
79 / 222
|
35.59% | 3,794,827 | 33.96% | ▼54席:反对党 | 纳吉 |
来源:Trends in Malaysia: Election Assessment[20] |
历届州选举成绩
州选举 | 州议会 | |||||||||||||
---|---|---|---|---|---|---|---|---|---|---|---|---|---|---|
玻 | 吉 | 丹 | 登 | 槟 | 霹 | 彭 | 雪 | 森 | 甲 | 柔 | 沙 | 砂 | 当选席/参选席 | |
2/3大多数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2 / 3 |
|
1974 |
12 / 12 |
24 / 26 |
36 / 36 |
27 / 28 |
23 / 27 |
31 / 42 |
32 / 32 |
30 / 33 |
21 / 24 |
16 / 20 |
31 / 32 |
30 / 48 |
||
1976 | ||||||||||||||
1978 |
12 / 12 |
19 / 26 |
23 / 36 |
28 / 28 |
20 / 27 |
32 / 42 |
32 / 32 |
29 / 33 |
21 / 24 |
16 / 20 |
31 / 32 |
239 / 257
|
||
1979 | ||||||||||||||
1981 | ||||||||||||||
1982 |
11 / 12 |
24 / 26 |
26 / 36 |
23 / 28 |
25 / 27 |
38 / 42 |
31 / 32 |
31 / 33 |
22 / 24 |
18 / 20 |
32 / 32 |
|||
1983 |
30 / 48 |
30 / 32
|
||||||||||||
1985 |
6 / 48 |
6 / 48
|
||||||||||||
1986 |
14 / 14 |
25 / 28 |
29 / 39 |
30 / 32 |
23 / 33 |
33 / 46 |
32 / 33 |
37 / 42 |
24 / 28 |
17 / 20 |
35 / 36 |
1 / 48 |
300 / 351
|
|
1987 |
28 / 48 |
28 / 48
|
||||||||||||
1990 |
14 / 14 |
26 / 28 |
0 / 39 |
22 / 32 |
19 / 33 |
33 / 46 |
31 / 33 |
35 / 42 |
24 / 28 |
17 / 20 |
32 / 36 |
0 / 48 |
253 / 351
|
|
1991 |
49 / 56 |
49 / 56
|
||||||||||||
1994 |
23 / 48 |
23 / 48
|
||||||||||||
1995 |
15 / 15 |
34 / 36 |
7 / 43 |
25 / 32 |
32 / 33 |
51 / 52 |
37 / 38 |
45 / 48 |
30 / 32 |
22 / 25 |
40 / 40 |
338 / 394
|
||
1996 |
57 / 62 |
57 / 64
|
||||||||||||
1999 |
12 / 15 |
24 / 36 |
2 / 43 |
4 / 32 |
30 / 33 |
44 / 52 |
30 / 38 |
42 / 48 |
32 / 32 |
21 / 25 |
40 / 40 |
31 / 48 |
312 / 329
|
|
2001 |
60 / 62 |
60 / 62
|
||||||||||||
2004 |
14 / 15 |
31 / 36 |
21 / 45 |
28 / 32 |
38 / 40 |
52 / 59 |
41 / 42 |
54 / 56 |
34 / 36 |
26 / 28 |
55 / 56 |
59 / 60 |
452 / 504
|
|
2006 |
62 / 71 |
62 / 71
|
||||||||||||
2008 |
14 / 15 |
14 / 36 |
6 / 45 |
24 / 32 |
11 / 40 |
28 / 59 |
37 / 42 |
20 / 56 |
21 / 36 |
23 / 28 |
50 / 56 |
59 / 60 |
307 / 504
|
|
2011 |
55 / 71 |
55 / 71
|
||||||||||||
2013 |
13 / 15 |
21 / 36 |
12 / 45 |
17 / 32 |
10 / 40 |
31 / 59 |
30 / 42 |
12 / 56 |
22 / 36 |
21 / 28 |
38 / 56 |
48 / 60 |
275 / 505
|
|
2016 |
77 / 82 |
77 / 82
|
||||||||||||
2018 |
10 / 15 |
3 / 36 |
8 / 45 |
10 / 32 |
2 / 40 |
24 / 59 |
25 / 42 |
4 / 56 |
16 / 36 |
13 / 28 |
16 / 56 |
12 / 60 |
143 / 505
|
|
2020 |
14 / 73 |
14 / 41
|
||||||||||||
2021 |
21 / 28 |
|||||||||||||
2022 |
40 / 56
|
注释
参考文献
- ^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Routledge. 20 November 2014: 102– [2017-04-29]. ISBN 978-1-317-6223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 ^ Lagu Barisan Nasional
- ^ 安努亚:国阵暂停运作·巫统准备跟火箭合作. 星洲网. 2018-08-10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4.0 4.1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4th. Routledge. 2014-11-18 [2017-04-29]. ISBN 978-0415625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 ^ Keat Gin Ooi (编).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Volume 1. ABC-CLIO. 2004: 138–139 [2017-04-29]. ISBN 9781576077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Cheah Boon Kheng.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147–148 [2017-04-29].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Kim, Nam-Kook (编). Multicultural Challenges and Redefining Identity in East Asia. Ashgate. 2014 [2017-04-29]. ISBN 978-14094552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8.0 8.1 8.2 "Malaysia coalition extends rule despite worst electoral showing". Reuters. 2013-05-05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Keputusan Pilihan Raya Umum Ke-12.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7).
- ^ A dangerous result. The Economist. 11 May 2013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 ^ 进步党退出国阵后保持独立. 透视大马.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张志刚:即时生效·自民党退出国阵. 星洲日报.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沙巴团结党退出国阵. 光华日报.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沙巴人民团结党 退出国阵加入希盟. 南洋商报.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 ^ 特大一致通过·沙巴民统党正式退出国阵. 星洲日报.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 ^ 合组砂政党联盟捍卫砂权益·砂国阵4党退出国阵. 星洲日报. 2018-06-12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刘华才确认民政党退出国阵!. 2018-06-23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Ahmad, Zuhrin Azam. The Star Online. www.thestar.com.my.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Arno Maierbrugger. Malaysia gov't bashed for $155m election ad spending. Inside Investor. 16 August 2013 [16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Zakaria Haji Ahmad. The 1999 general elections: A preliminary overview (PDF). Trends in Malaysia: Election Assessment. Trends in Malaysia Seminar 1.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anuary 2000 [2021-08-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