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雷

哈拉雷
Harare

索尔兹伯里(Salisbury)(-1982年)
首都
哈拉雷的天际线
哈拉雷的天际线
哈拉雷 Harare旗帜
旗帜
哈拉雷 Harare徽章
徽章
绰号:Sunshine City, H Town
格言:
  • 为人民服务
  • (绍纳语: "Pamberi Nekushandira Vanhu")
哈拉雷位置(红色)
哈拉雷位置(红色)
坐标: 17°51′50″S 31°1′47″E / 17.86389°S 31.02972°E
国家  辛巴威
省份 哈拉雷
建立 1890年
重新修建 1935年
改名 1982年
政府
 • 省长 Bernard Manyenyeni[1]
面积
 • 首都 960.6 平方公里(370.9 平方英里)
海拔 1,490 公尺(4,890 英尺)
人口(2009年)
 • 首都 1,606,000人
 • 密度 2,540人/平方公里(4,330人/平方英里)
 • 市区 1,619,000人 (2,013年3月)[2]
  估计
居民称谓 哈拉雷人
时区 CATUTC+2
电话区号 4
气候 海洋性气候
网站 hararecity.co.zw
拨号4(或来自辛巴威的04)

哈拉雷(英语:Harare),旧称索尔兹伯里(英语:Salisbury),是辛巴威的首都。市区人口1,600,000,都会区人口2,800,000(2006年)。

附近多铬矿和金矿开采。周围是辛巴威最富庶的农牧业区。商业繁荣,农矿产品贸易甚盛,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有较大的卷烟、炼油、化肥纺织等工厂,还有造纸、金属加工、橡胶、食品、车辆修配等工业。市内铁路、公路可通往辛巴威国内其他主要城镇,以及邻国莫三比克波札那南非。有国际航空站哈拉雷国际机场及烟叶研究站和大学、博物馆、艺术馆。

哈拉雷之所以与非洲多数城市景观不同,是因为这最初是由白人所建立的欧洲式现代化城市环境优美、布局整齐,多公园、绿地。市区的中南部为商业区、北部和东部是高级住宅区,有一幢幢围有树篱,拥有花园、草坪和游泳池的小别墅。一些豪华的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等娱乐场所,穿插其间。西南部的哈拉雷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是过去殖民者划为黑人居住的地方。

历史

1930年的哈拉雷,当时称索尔兹伯里。

建于1890年,早期是英国殖民者为侵略马绍纳兰而建立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现代化城市。1982年4月18日,辛巴威政府决定把索尔兹伯里改名为哈拉雷。在肖纳语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相传,此名是由一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他一直保持警惕,从不睡觉,富有斗智克敌的气概。

气候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哈拉雷拥有宜人的海洋性气候,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

年降水量约在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8℃。常年凉爽如春,四季宜人。

哈拉雷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33.9
(93.0)
35.0
(95.0)
32.3
(90.1)
32.0
(89.6)
30.0
(86.0)
27.7
(81.9)
28.8
(83.8)
31.0
(87.8)
35.0
(95.0)
36.7
(98.1)
35.3
(95.5)
33.5
(92.3)
36.7
(98.1)
平均高温 °C(°F) 26.2
(79.2)
26.0
(78.8)
26.2
(79.2)
25.6
(78.1)
23.8
(74.8)
21.8
(71.2)
21.6
(70.9)
24.1
(75.4)
28.4
(83.1)
28.8
(83.8)
27.6
(81.7)
26.3
(79.3)
25.5
(77.9)
日均气温 °C(°F) 21.0
(69.8)
20.7
(69.3)
20.3
(68.5)
18.8
(65.8)
16.1
(61.0)
13.7
(56.7)
13.4
(56.1)
15.5
(59.9)
18.6
(65.5)
20.8
(69.4)
21.2
(70.2)
20.9
(69.6)
18.4
(65.1)
平均低温 °C(°F) 15.8
(60.4)
15.7
(60.3)
14.5
(58.1)
12.5
(54.5)
9.3
(48.7)
6.8
(44.2)
6.5
(43.7)
8.5
(47.3)
11.7
(53.1)
14.5
(58.1)
15.5
(59.9)
15.8
(60.4)
12.3
(54.1)
历史最低温 °C(°F) 9.6
(49.3)
8.0
(46.4)
7.5
(45.5)
4.7
(40.5)
2.8
(37.0)
0.1
(32.2)
0.1
(32.2)
1.1
(34.0)
4.1
(39.4)
5.1
(41.2)
6.1
(43.0)
10.0
(50.0)
0.1
(32.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0.8
(7.51)
176.3
(6.94)
99.1
(3.90)
37.2
(1.46)
7.4
(0.29)
1.8
(0.07)
2.3
(0.09)
2.9
(0.11)
6.5
(0.26)
40.4
(1.59)
93.2
(3.67)
182.7
(7.19)
840.6
(33.09)
平均降水天数 17 14 10 5 2 1 0 1 1 5 10 16 82
平均相对湿度(%) 76 77 72 67 62 60 55 50 45 48 63 73 62
月均日照时数 217.0 190.4 232.5 249.0 269.7 264.0 279.0 300.7 294.0 285.2 231.0 198.4 3,010.9
日均日照时数 7.0 6.8 7.5 8.3 8.7 8.8 9.0 9.7 9.8 9.2 7.7 6.4 8.2
数据来源 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3] NOAA (sun and mean temperature, 1961–1990),[4]
数据来源 2:Deutscher Wetterdienst (humidity, 1954–1975),[5] 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6]

建筑

辛巴威在非洲班图语中是石头建筑的意思,以它为国名意在展示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哈拉雷东南300多公里处有一处被称为「大辛巴威」的庞大石头建筑群遗址。它约建于公元八至十世纪,占地1万余亩。那一堵约250米长、10米高的椭圆形城墙、一座约9米高的圆锥形石塔和建筑在90米高悬崖上的「卫城」,全部用约30厘米长、1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块垒成。大辛巴威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风格类似的石头建筑群遗址在辛巴威已发现百余处。

哈拉雷市内有维多利亚博物馆,内藏有早年土着人的绘画以及从「大辛巴威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另外还有大教堂、大学、鲁法罗体育场和美术馆等。林木苍翠的科彼山坐落在市区西部,1980年4月,当时的总理穆加贝曾亲自在此点燃了长明火炬,悼念为独立自由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从山顶上可以眺望哈拉雷全景。城西南30公里处是国家公园,那里丛林密布,湖水澄碧,是游泳、泛舟和观赏非洲动植物的良好场所。市东南郊和西郊是工业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这里的市郊,本地人称为「戈瓦」,意思是「红土」。

哈拉雷市内街道成「井」字分布。林荫大道宽阔整洁而幽静,多公园、花园,其中有名的索尔兹伯里公园中有模拟「维多利亚大瀑布」的人工瀑布。

姐妹城市

交通

城市客运:主要是由本土私营的小型客车承担。

参考资料

  1. ^ Mayor 2013–2018. City of Harare.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2. ^ 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PDF (March 2013) (PDF). Demographia. [2013-11-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07). 
  3.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Harar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4. ^ Harare Kutsaga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0 June 2016]. 
  5. ^ Klimatafel von Harare-Kutsaga (Salisbury) / Simbabwe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24) (德语). 
  6. ^ Station Harare. Meteo Clima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法语).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