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卡达国
دولة قطر阿拉伯语
卡达国徽
国徽
国歌:السلام الأميري
和平归埃米尔
卡达(绿色)于欧亚非大陆上的位置
卡达(绿色)于欧亚非大陆上的位置
卡达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位置。
卡达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杜哈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族群(2016年[1]
宗教 伊斯兰教
政府 单一 议会制
君主专制
• 埃米尔
塔米姆·本·哈迈德·阿勒萨尼
• 副埃米尔
阿卜杜拉·本·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 首相
阿卜杜拉·本·纳赛尔·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立法机构 协商会议
成立
1878年12月18日
• 宣布从英国独立
1971年9月1日
• 被承认
1971年9月3日
面积
• 总计
11,586平方公里(第164名
人口
• 2014年估计
2,155,446[a][2]第142名
• 2010年普查
1,699,435[3]第148名
• 密度
176人/平方公里(第76名
GDPPPP 2016年估计
• 总计
3,344.91亿美元[4]第50名
• 人均
129,726美元[4]第1名
GDP(国际汇率) 2016年估计
• 总计
1,565.95亿美元[4]第55名
• 人均
60,732美元[4]第4名
吉尼系数 0.411[5](2007年)
人类发展指数  0.848[6](2018年)
极高 · 第41名
货币 里亚尔QAR
时区 UTC+3UTC+03:00
行驶方位 靠右[7]
电话区号 +974
ISO 3166码 QA
网际网路顶级域
卡达 的位置
卡达位于世界上的位置

卡达国,通称卡达(阿拉伯语:قطر‎;阿拉伯语发音:[ˈqɑtˤɑr],当地方言的阿拉伯语发音:[ɡitˤar]),是位于西亚君主专制国,属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也是地处阿拉伯半岛边上的半岛国家,该国绝大部分领土均被波斯湾所围绕,仅其南部疆域与沙乌地阿拉伯接壤,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

鄂图曼帝国的统治后,卡达于20世纪初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于此时期发现石油天然气,因此取代原有的采珠业而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卡达于1971年独立。自19世纪起皆由阿勒萨尼家族统治。卡达是一个酋长国,其系采行君主立宪制[9][10]绝对君主制[11][12][13][14]仍有争议。2003年新宪法依据全民公投通过,赞成率达98%[15][16]。卡达人口于2017年为260万,包括313,000的卡达公民,以及230万侨民[17]

卡达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且天然气的总储量为全世界第三名[18],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1]。卡达的人类发展指数属极高,为阿拉伯国家中最高者[19]。卡达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力量,与西方关系良好,在阿拉伯之春中支持数个抗争运动,借由财务及全球性媒体半岛电视台提供支持[20][21][22]。有认为卡达属中等强国[23][24]。卡达将于2022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为阿拉伯国家中首个举办该比赛的国家[25]

词源

中文「卡达」是译自Qatar,而Qatar可能来自于Qatara。现在一般相信Qatara是指卡达一个废弃的城镇「祖巴拉」(الزبارة‎),其在以前曾是个经济贸易繁荣的港口[8]

历史

在卡达半岛上,当地居民已经维持了数千年的生产活动,但在前期的大部分时间,也仅仅是一些游牧部落的短期居住。其中,哈里发和萨乌德部落曾席卷过整个阿拉伯半岛(后来他们分别成为巴林沙乌地阿拉伯的国王),并沿海岸线定居,进行捕鱼和珍珠养殖。这些部落为了争夺有利的牡蛎饲养场经常相互争斗,使整个领地分分合合,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主权[26]

卡达在7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入侵[27][28],1555年被并入鄂图曼帝国版图,受土耳其统治200多年[29]。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达酋长国。

巴林和沙乌地统治(1783年至1868年)

1766年,阿勒哈利法家族的Utub部落从科威特迁移至祖巴拉[30][31]

在19世纪哈里发部落统治着由巴林岛直到北部卡达半岛的西部。尽管当时卡达处在合法的从属国地位,但由于沿东海岸杜哈沃克拉的渔村中,反对巴林人哈里发统治的呼声高涨,终于,在1867年,哈里发成功地将大量海军登陆沃克拉并取缔造反者。然而巴林人的进攻,违反了1820年签订的英巴条约,英国以保护国身份立即启动了外交回应,施加政治压力,责难巴林违反条约,英国由刘易斯·佩利上校代表与卡达代表进行磋商,默许卡达由从巴林独立出来。为了与刘易斯·佩利上校进行磋商,卡达人选出了德高望重的杜哈本土人士萨尼·本·穆罕默德。他的萨尼部落,曾经参与过一些波斯湾地区的相关政治活动,并拥有一定的政治声望。谈判的结果最终使卡达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直到1916年,卡达才得到正式的认可成为英国的被保护国。

鄂图曼统治(1871年至1915年)

在来自鄂图曼帝国总督的压力之下,统治卡达的萨尼王室最终于1871年向鄂图曼帝国屈服。[32]

英国统治时期(1916年至1971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鄂图曼帝国在多个中东战役失败之后陷入混乱。卡达加入了反对鄂图曼帝国的阿拉伯起义。起义的胜利导致鄂图曼帝国在地区的统治进一步衰弱。

英国最初想占据卡达和波斯湾,是企图把这里作为殖民印度的理想的中途落脚点。20世纪初期,石油天然气的发现,便成为英国占领这里的又一个理由。在鄂图曼帝国分裂之后,卡达于1916年11月3日成为英国保护国。英国与萨尼签订协议,将卡达纳为其特鲁西尔国家的行政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1947年印度取得独立以后,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权大大削弱。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放弃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在1961年,英国接受了科威特独立宣言。7年以后,英国官方宣布他们将在3年时间内放弃政治上对波斯湾的控制,随后卡达加入了巴林和其他七个休战国家联盟。但卡达内部的反对意见很大,很快迫使卡达脱离这个最终发展为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联盟。最终,1971年,卡达举行开国典礼,正式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独立后发展(1971至今)

自从1995年,卡达由埃米尔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统治,他是在他的父亲萨尼·哈里发·本·穆罕默德在瑞士休假期间通过不流血政变夺得的国家控制权。在他的统治下,卡达的社会政治生活较之前自由,包括妇女解放、新宪法的建立以及备受争议的半岛电视台的开播。2001年,卡达同时与巴林沙乌地阿拉伯解决了长久以来的边界争议。于2003年,卡达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飞弹发射基地[33],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在位至2013年,6月25日哈迈德则在电视演讲中宣布退位,并且把王位与政治权力传给王储塔米姆·本·哈迈德·阿勒萨尼

2007年4月3日,卡达埃米尔哈马德任命哈马德·本·贾西姆·本·贾比尔·阿勒萨尼为内阁首相[34]。2017年6月,埃及、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巴林、叶门、利比亚等国与卡达断交,认为卡达支持极端组织[35]

地理

卡达位于阿拉伯湾西海岸的中部,是由沙乌地阿拉伯向北延伸的一个半岛,周围有几个岛屿。从南到北全长160公里,自东向西宽80公里,包括诸岛在内总面积11532.5平方公里。在西南方向与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接壤,其余三面临海,在西北部与巴林隔海相望,相距仅不到30公里。

卡达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靠近西海岸地势略高,由ZIKRIT向南存在大范围裸露石灰岩,卡达的陆上石油也主要储藏在这个区域。[1]

环境

1992年6月11日卡达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1996年8月21日正式成为其成员[36],随后开始执行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37]。在卡达共发现了142种真菌[38],另外根据环境部的调查,认为可能有蜥蜴族群[39]

但卡达依然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人均排放量达49.1公吨。[40]此外其人均每日耗水量也相当高,达400升。[41]

气候

卡达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摄氏50度以上,冬季凉爽干燥,最低气温在摄氏7度左右;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为125毫米。气候也因此影响卡达许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例如主办2022年国际足总世界杯时,将原先夏季为主的比赛时间延至11月。

卡达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2
(72)
23
(73)
23
(73)
32
(90)
38
(100)
39
(102)
41
(106)
45
(113)
40
(104)
35
(95)
29
(84)
24
(75)
33
(91)
平均低温 °C(°F) 09
(48)
13
(55)
17
(63)
21
(70)
25
(77)
27
(81)
29
(84)
29
(84)
26
(79)
23
(73)
19
(66)
15
(59)
21
(7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2.7
(0.50)
17.8
(0.70)
15.2
(0.60)
7.6
(0.30)
2.5
(0.10)
0
(0)
0
(0)
0
(0)
0
(0)
0
(0)
2.5
(0.10)
12.7
(0.50)
71
(2.8)
数据来源:weather.com[42]

行政区划

自2004年起的卡达行政区划

自2004年,卡达划分为7个大区(阿拉伯语:baladiyah[43]

  1. 北部区
  2. 豪尔
  3. 乌姆锡拉勒
  4. 戴扬
  5. 赖扬
  6. 杜哈
  7. 沃克拉

基于统计需要,大区则近一步划分为98个地区(截至2010年[44],再细分为乡(block)[45]

编号 市 名 面积
(km²)
人口普查
2004.3.17
人口普查


2010.4.20

01 杜哈市 Ad Dawhah 188.7 402,459 796,947
04 豪尔 Al Khawr 1,624.2 33,706 193,983
06 赖扬 Ar Rayyan 5,864.6 227,229 455,623
08 北部 Madinat ach Shamal 902.1 4,915 7,975
09 乌姆锡拉勒 Umm Salal 309.7 25,413 60,509
10 沃克拉 Al Wakrah 2,471.1 44,115 141,222
13 达延市 Al Daayen 160.7 6,192 43,176
  卡达 Qatar 11,521 744,029 1,699,435

政治

卡达是君主专制的酋长国。[1]卡达埃米尔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并禁止任何政党活动。此外,卡达并没有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1]

法律

根据卡达宪法,伊斯兰教法为卡达立法的主要法源[46][47],但在法实践上,卡达司法体系混合了欧陆法系及伊斯兰教法[48][49],相对其他阿拉伯国家来说比较世俗。伊斯兰教法适用于家庭法继承法及部分刑法(包括通奸、抢夺及谋杀),在部分案件中,基于伊斯兰教法的家庭法庭对女性证词效力仅有男性的一半[50]。2006年引进的而编撰的家庭法允许一夫多妻[51]

自从现任埃米尔推翻他父亲的政权以后,卡达社会进一步自由化。与阿拉伯世界许多保守伊斯兰国家如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相比,卡达法律相对比较宽松。

例如,卡达法律允许女性驾车,而且女性驾车在卡达已经较为普遍[52];卡达法律允许女性在公众场合随意穿着,然而事实上,卡达当地大部分女性通常仍旧穿着传统的黑色阿拉伯长袍,2014年卡达提醒游客穿着上有部分限制[53],女性游客在公众场合不宜穿着紧身衣、迷你裙、无袖连衣裙、短裤等,男性游客不宜穿着短裤、汗衫[54];卡达法律允许饮用酒精饮料,但不能在公共场合饮用,且实际上任意提供酒精饮料的酒吧通常只在价格较高昂的酒店。国外常住人口可以在指定商店购买限量酒精饮料,并只可以在自己家里饮用[55][56]。而在斋戒月期间,卡达航空则在地面停止供应酒精饮料。卡达航空的子公司卡达经销公司则被允许进口酒类及猪肉,该公司经营卡达国内唯一的酒类商店,该商店同时贩售猪肉与特定许可业者[57][58]

外交

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卡达大使馆

卡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早期成员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亦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虽然是君主专制国家但在军事上获美国支持。2018年12月3日宣布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已于2019年1月1日生效。

卡达与各种外国势力的互动相当频繁。该国允许美国军队为了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使用他们的空军基地。[59]卡达同时也与伊朗签署了一项防务合作协议[60],使双方能共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北方-南帕斯天然气田

近年伊拉克[61]埃及[62]叙利亚[63]先后指责卡达支持恐怖组织在国外活动。卡达也被指支持反以色列的哈马斯,并利用卡达王室所有的半岛电视台以阿拉伯语服务向区内国家「传播激进的信息、煽动教派分歧」和「宣传极端分子的观点」。[64]

2017年6月5日至7日,沙乌地阿拉伯巴林埃及阿联叶门亚丁政府(获国际普遍承认)、利比亚东部政府(未获国际普遍承认)、马尔地夫葛摩茅利塔尼亚先后以卡达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叶门青年运动组织等)为由,宣布与卡达断交[65]

卡达与马来西亚关系密切。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多体现于经贸往来[66]。卡达对马来西亚出口运输的首要产品包含石油、化工、铝制品与轻机械设备;马来西亚则对卡达出口运输为机械、木制品、电气设备和金属制品[67]。2019年12月11日,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抵达卡达展开为期四天的官访,两国领导人见证两国外交部成立高阶联合委员会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68]

军事

至2012年初,卡达的陆海空三军合计有大约12,000人,陆海空军分别为8,500、1,800及1,500人[69],于2010年,卡达军事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额的1.5%[70]。卡达于2015年为第16大武器进口国,2016年则居第11位[71]。卡达特种部队由法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进行训练,一般认为具备相当技能[72],该部队参与2011年的的黎波里之战[72]。卡达亦参与了沙乌地领导的干预叶门行动,对抗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叶门许多平民被杀害,基础设施遭受破坏[73],亦有医院遭受沙乌地阿拉伯的轰炸[74][75]

人口

杜哈天际线
人口
年份 人口 ±%
1904 27,000 —    
1970 111,133 +311.6%
1986 369,079 +232.1%
1997 522,023 +41.4%
2004 744,029 +42.5%
2010 1,699,435 +128.4%
2013 1,903,447 +12.0%
2016 2,545,000 +33.7%
来源: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1904–2004);[76] 2010 Census;[3] 2013 est.[77][78] 2016[79]

由于卡达高度依赖外籍劳动力,故人口数量有较大程度的波动,于2017年初,卡达人口约260万人,其中313,000为卡达公民(12%),其余230万人为侨民[17],非阿拉伯外国人为卡达主要人口组成;印度人为最大社群,约65万人[17],依次为尼泊尔人35万、孟加拉人28万、菲律宾人26万、埃及人20万、斯里兰卡人14.5万以及巴基斯坦人12.5万[17]

卡达首次人口纪录始于1892年,由鄂图曼帝国进行,该次统计仅记录城市居民,当年总人口为9,830[80]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卡达人口为1,699,435.[3]卡达统计局于2013年1月估计该国人口为1,903,447,其中男性为1,405,164人;女性为498,283人[77],而首次人口普查于1970年进行,当时人口为111,133[76]。人口于2000年代成长了3倍,由2001年的60万人,至2011年约180万人[78],由于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造成性别失衡,女性仅占四分之一的人口。

宗教

位于卡达沃克拉的清真寺

卡达宗教(2010年)[81][82]

  伊斯兰教(68.2%)
  基督宗教(15.6%)
  印度教(11.3%)
  佛教(3.1%)
  其他(0.7%)
  无信仰(0.9%)

伊斯兰教为卡达的主要宗教及国教,但仍存在其他宗教信仰[83],大多数卡达公民信仰为属瓦哈比派萨拉菲运动,约有20%穆斯林什叶派,其余穆斯林派别则较少[84][85][86][87]。整体而言,穆斯林占67.7%、基督徒占13.8%、印度教占13.8%、佛教占3.1%,其他宗教或无信仰者占1.6%[88]。根据卡达宪法,伊斯兰教法则为卡达立法的主要法源[46][47]

基督徒人口几乎为外国人,自2008年起,基督徒被允许于政府捐赠的土地建立教堂[89],但外国人的传教活动仍被禁止[90],在卡达活动的教会包括马克·托马叙利亚教会玛兰卡正统叙利亚教会天主教杜哈玫瑰圣母堂圣公宗的显现堂[91][92][93],另有两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教堂[91][92][93]

语言

阿拉伯语为卡达官方语言,卡达阿拉伯语则为当地方言,卡达手语则为听障人士使用,英语则常被作为第二语言[94]以及通用语,尤其在商业领域,卡达采取了行动,以保存阿拉伯语不被英语入侵[95] ,英语与卡达大量外派人口沟通相当重要,另有其他语言被使用,包括俾路支语印地语马拉雅拉姆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坦米尔语泰卢固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孟加拉语他加禄语印尼语,反映了卡达的多元文化[96]

经济

卡达出口产品类别比例图
(2011年)
杜哈商业区

在发现石油之前,卡达经济仅以渔业和珍珠养殖为主,根据鄂图曼帝国地方政府于1892年做出的报告,卡达的珍珠养殖收入为2,450,000吉兰(kran)[80]。在1920年代-30年代,日本的人工养殖珍珠进入世界市场之后,卡达的珍珠养殖业立刻失去了竞争力,处境艰难。但是随后,1940年代发现杜汉油田[97],随着石油储量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现在,这个国家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准,并有许多提供给国民的社会福利,例如免费的医疗服务。由于没有所得税,卡达成为全世界主权独立国家中两个税收最少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巴林。卡达失业率于2013年6月为0.1%[98]。根据卡达公司法规定,该国各企业必须由卡达国民持股51%以上[51]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卡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4]。卡达的经济成长高度依赖外国劳动力,外籍劳工占全国人口86%以及94%的劳动力[99][100]。卡达的劳工政策则受遭国际工会联合会批评[101]。卡达的经济成长几乎完全依赖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化石产业则自1940年代开始发展[102],卡达为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72],于2012年计划在未来10年对能源产业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103],卡达于1961年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104]。卡达虽然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类发展指数也已达「极高」水平,但仍旧被视为开发中国家而非已开发国家

卡达航空空中巴士A380,卡达航空为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航点超过150个,以杜哈为营运枢纽

卡达投资局为卡于2005年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着重于外国投资[105],基于石油及天然气获取的数十亿美元收益,卡达政府直接投资于美国、欧洲及亚太地区卡达控股为卡达投资局的国际投资机构,至2013年,持有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自2009年起,卡达控股每年自该国获得300至400亿美元投资资金,于2014年,已投资于全世界诸多企业,如范伦铁诺西门子公司春天百货哈洛德百货公司碎片大厦巴克莱银行伦敦希斯路机场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大众集团荷兰皇家壳牌美国银行蒂芙尼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森宝利黑莓手机[106]巴西桑坦德银行[107][108]

卡达并无任何税收,但当局计划就垃圾食品、奢侈品扣税,该税针对有害健康的商品,如速食、烟草制品、含糖饮料等。有认为这些税收是为了因应2016年油价下跌而产生的赤字,此外,卡达政府于2016年对石油产业及其他产业进行裁员[109][110]

卡达的政府收入主要来自石油天然气出口。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估计有150亿桶(24亿立方米),天然气则占世界13%。卡达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该国并无居民处于贫穷线以下,失业率不到1%[111]。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只能支撑未来有限的时间,所以卡达正致力于寻求鼓励生产部门私有化并发展知识经济。在2004年,卡达科学技术公园落成使用,吸引国内外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和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文化

卡达文化与其他东阿拉伯国家相似,高度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每年12月18日为卡达国庆节,对于国家认同感的形塑相当重要[112],以纪念卡塞姆·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继承王位,随后团结各部族[113][114]哈马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卡瓦里自2008年7月1日起接任卡达文化、艺术部长。

哈里发国际体育场卡达国家足球队的主场,且亚洲运动会、亚洲杯足球赛及世界杯足球赛都在此举行

体育

与其他中东国家一样,足球是卡达最受欢迎的运动[115],其次是板球。2010年12月2日于瑞士苏黎世申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成功,将会是中东国家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型体育盛事[116]。2006年卡达的首都杜哈亦曾成功的举办了亚运会,2011年亦会作为东道主举办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2011年泛阿拉伯运动会WTA巡回赛总决赛2008年至2010年都在首都杜哈的哈里发国际网球中心举行。2022年世界杯将于卡达举行[117]

教育

近几年,卡达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每一名儿童可以享受由幼稚园高中的免费教育[118]。2012年,卡达的男性、女性文盲率分别为3.1%、4.2%,为阿拉伯国家中最低者[119]。成立于1973年的卡达大学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大学[120][121]。在卡达基金会的支持下,许多美国学校也在卡达教育城建立了分支机构,开设专修课程。这些大学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乔治城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维吉尼亚联邦大学康乃尔大学[72]。2004年,卡达在教育城建立了卡达科学技术公园以加强大学和工业间的沟通。

2002年11月,埃米尔哈马德创立了卡达高等教育理事会[122]。这个机构指导并管理所有年龄段人群的教育,并提倡「教育新时代」的改革建议[123]。现任埃米尔的第二个妻子蒙萨·宾特·纳赛尔·米斯奈德,对教育改革的起步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她负责卡达基金会并在卡达高等教育理事会任职。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中东地区:卡达. 《世界概况》. 中央情报局. [2009-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2. ^ Population structure.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3-08-31 [2015-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3. ^ 3.0 3.1 3.2 Populations. Qsa.gov.qa.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9). 
  4. ^ 4.0 4.1 4.2 4.3 4.4 Qatar.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October 2016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5.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6.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7. ^ List of left- & right-driving countries - World Standards.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9). 
  8. ^ 8.0 8.1 Johnstone, T.M. "Ķaṭar." Encyclopaedia of Islam. Edited by: P. Bearman , Th. Bianquis , C.E. Bosworth , E. van Donzel and W.P. Heinrichs. Brill, 2008. Brill Online. 04 April 2009 www.brillonline.nl[永久失效连结]
  9. ^ BBC News, How democratic is the Middle E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9 September 2005.
  10.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for 2011: Qata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1.
  11. ^ US State Dept's Country Political Profile - Qatar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2). 
  12. ^ Gardener, David. Qatar shows how to manage a modern monarchy. 金融时报.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13. ^ The World Factbook. 世界概况.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14. ^ Canada – Qatar Bilateral Relations. 加拿大政府.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5. ^ IFES Election Guide - Elections: Qatar Referendum Apr 29 2003. www.electionguide.org. [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6. ^ Qatar 2003. www.princeton.edu. [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17. ^ 17.0 17.1 17.2 17.3 Population of Qatar by nationality - 2017 report.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18. ^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June 2014
  19. ^ Qatar human developm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1). 
  20. ^ Dagher, Sam. Tiny Kingdom's Huge Role in Libya Draws Concern. Online.wsj.com. 17 October 2011 [30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21. ^ Qatar: Rise of an Underdog. Politicsandpolicy.org. [30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0). 
  22. ^ Ian Black in Tripoli. Qatar admits sending hundreds of troops to support Libya rebels. Theguardian.com. [30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23. ^ Cooper, Andrew F. Middle Powers: Squeezed out or Adaptive?. Public Diplomacy Magazine. [1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9). 
  24. ^ Kamrava, Mehran. Mediation and Qatari Foreign Policy (PDF). [1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0月7日). 
  25. ^ Paul Rhys in Doha. Blatter reaches out to Arabia. Aljazeera.com. [30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26. ^ History of Qatar. Diwan.gov.qa.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2). 
  27. ^ Althani, Mohamed. Jassim the Leader: Founder of Qatar. Profile Books. 2013: 16 [2017-07-01]. ISBN 978-17812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28. ^ Gillespie, Carol Ann. Bahrain (Modern World Nations). Chelsea House Publications. 2002: 31 [2017-07-01]. ISBN 978-07910677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29. ^ Anscombe, Frederick. The Ottoman Gulf: The Creation of Kuwait, Saudia Arabia, and Qata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 [2017-07-01]. ISBN 978-02311083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30. ^ Heard-Bey, Frauke. From Tribe to St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Structure in Five States of the GCC. 2008: 39 [2017-07-09]. ISBN 978-88-8311-6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31. ^ 'Gazetteer of the Persian Gulf. Vol I. Historical. Part IA & IB. J G Lorimer. 1915' [1000] (1155/1782), p. 1001
  32. ^ Rogan, Eugene; Murphey, Rhoads; Masalha, Nur; Durac, Vincent; Hinnebusch, Raymond. Review of The Ottoman Gulf: The Creation of Kuwait, Saudi Arabia and Qatar by Frederick F. Anscombe; The Blood-Red Arab Flag: An Investigation into Qasimi Piracy, 1797–1820 by Charles E. Davies; The Politics of Regional Trade in Iraq, Arabia and the Gulf, 1745–1900 by Hala Fattah. British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Studies. November 1999, 26 (2): 339–342. JSTOR 195948. doi:10.1080/13530199908705688. 
  33. ^ Qatar (01/10). State.gov.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4). 
  34. ^ 林苏,卡达埃米尔任命新首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新华网
  35. ^ Saudi Arabia and Bahrain break diplomatic ties with Qatar over 'terrorism'. The Guardian. The Guardian.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36. ^ List of Partie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4). 
  37. ^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State of Qatar (PDF).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2-1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5). 
  38. ^ A. H. Moubasher. Soil Fungi in Qatar and Other Arab Countries. Centre for Scientific and Applied Research, University of Qatar. 1993: i–xvi, 570 pp., 86 plates. ISBN 978-99921-21-02-3. 
  39. ^ The Lizards Living in Qatar. 2014. First edition, Published in Doha (Qatar), 2014, 5 June (World Environment Day). 570 pages. (PDF).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08). 
  40. ^ CO2 emissions (metric tons per capita). Data.worldbank.org.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41. ^ Pearce, Fred. Qatar to use biofuels? What about the country'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Guardian (London). 2010-01-14 [2015-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4). 
  42. ^ Monthly Averages for Doha, Qatar. weather.com. The Weather Channel. [200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9). 
  43. ^ Qatar Municipalities. Qatar Ministry of Municipality and Urban Planning.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44. ^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the State (PDF). The General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and Establishment Apr 2010. State of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25. [2017-07-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28). 
  45. ^ Population By Gender, Municipality And Zone, March 2004. General Secretariat for Development Planning.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2). 
  46. ^ 46.0 46.1 The Permanent Constitution of the State of Qatar. Government of Qatar.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7. ^ 47.0 47.1 Constitution of Qatar.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According to Article 1: Qatar is an independent Arab country. Islam is its religion and Sharia law is the main source of its legislation. 
  48. ^ The World Factbook.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3). 
  49. ^ Qatar (PDF). 美国国务院.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09). 
  50. ^ Qatar Gender Equality Profile (PDF). UNICEF.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6-29). 
  51. ^ 51.0 51.1 nouvelobs.com: "Qatar : "S'ils pouvaient, ils achèteraient la Tour Eiff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7 April 2013
  52. ^ Richard H. Curtiss. For Qatari Educators, Women Are Both the Problem and the Solution (May/June 1996). Washington Report on Middle East Affairs: 84. [17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5). 
  53. ^ Elgot, Jessica. 'Leggings Are Not Pants' Qatar's New Modesty Campaign Aimed At Westerners'. Huffington Post. 28 May 2014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4. ^ Aningtias Jatmika. Qatar Bans Tourists from Wearing Leggings in Public. 29 May 2014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5. ^ Alex Delmar-Morgan. Qatar, Unveiling Tensions, Suspends Sale of Alcohol. Wall Street Journal. 7 January 2012 [1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8). 
  56. ^ Jenifer Fenton. Qatar's Impromptu Alcohol Ban. The Arabist. 16 January 2012 [1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57. ^ Qatar Distribution Company. Qatar Loving.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8. ^ Purchasing Alcohol in Qatar. Qatar Visitor. 2 June 2007 [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日). 
  59. ^ Zacharia, Janine. For Qatar, relations with West are a balancing act. New York Times. 2008-03-04 [201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60. ^ Qatar and Iran sign defense agreement. Tehrantimes.com. 2010-02-25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61. ^ 公才金. 沙特被指涉恐 盟友阿联酋传召伊拉克大使抗议_大公财经_大公网. finance.takungpao.com.hk.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62. ^ 被斥支持恐怖主义 卡塔尔召回驻埃及大使.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63. ^ L_104092. 叙利亚致信联合国 直指三国"支持恐怖组织"--黑龙江频道--人民网. hlj.people.com.cn.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64. ^ 卡塔尔是哈马斯的钱袋子. 2014-08-27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65. ^ 张媛. 巴林 沙特 埃及 阿联酋四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_新闻_央视网(cctv.com). m.news.cctv.com.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66. ^ Najib, Emir witnesses Malaysia-Qatar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Bilaterals.org. 2009-05-20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英语). 
  67. ^ 为什幺卡塔尔的埃米尔访问马来西亚?. 51koyx.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68. ^ 敦马抵达卡塔尔 展开4天官访. 东方网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中文(简体)). 
  69. ^ We're sorry, that page can't be found.. www.state.gov.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70. ^ Military expenditure by country as percenta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003-2016 (PDF). SIPRI.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3). 
  71. ^ TIV of arms imports to the top 50 largest importers, 2016-2016. SIPRI.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72. ^ 72.0 72.1 72.2 72.3 The Strange Power of Qatar by Hugh Eaki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73. ^ Yemen crisis: Who is fighting whom?. 28 March 2017 [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透过www.bbc.com. 
  74. ^ Airstrike Hits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Hospital in Yemen. [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75. ^ Yemen conflict: MSF hospital destroyed by air strikes. 27 October 2015 [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透过www.bbc.com. 
  76. ^ 76.0 76.1 History of Census in Qatar.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1). 
  77. ^ 77.0 77.1 Population structure.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3-01-31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8). 
  78. ^ 78.0 78.1 Qatar's delicate balancing act. BBC News. 2013-01-16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79. ^ Qatar population hits 2.5 million on worker influx. Tengrinews.kz.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0). 
  80. ^ 80.0 80.1 Kursun, Zekeriya. Katar'da Osmanlilar 1871–1916. Turk Tarih Kurumu. 2004. 
  81. ^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Pew Forum.
  82. ^ Population By Religion, Gender And Municipality March 2004.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8). 
  83. ^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 Qata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The official state religion follows the conservative Wahhabi tradition of the Hanbali school of Islam 
  84. ^ Tiny Qatar's growing global clout. BBC. 2011-04-30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85. ^ Qatar's modern future rubs up against conservative traditions. Reuters. 2012-09-27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86. ^ Rising power Qatar stirs unease among some Mideast neighbors. Reuters. 2013-02-12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87. ^ 2011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 Qata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88. ^ Religious Composition by Country (PDF).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Pew Forum. [2013-07-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3-09). 
  89. ^ Christians to Welcome Qatar's First Christian Church. Christianpost.com. 2008-02-24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90. ^ CIA The World Fact Book. State.gov. 2006-06-29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91. ^ 91.0 91.1 Report on Qatar. Cumorah Project.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92. ^ 92.0 92.1 The Anglican Centre in Qatar. Epiphany-qatar.org.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93. ^ 93.0 93.1 David B. Barrett; George Thomas Kurian; Todd M. Johnson.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churches and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617. ISBN 978-0-19-510318-2. 
  94. ^ Baker, Colin; Jones, Sylvia Prys.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429 [2017-07-01]. ISBN 978-1853593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95. ^ Guttenplan, D. D. Battling to Preserve Arabic From English's Onslaught.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6-11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96. ^ Qatar Facts. First Qatar Orthodontic Conference. [2017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2日). 
  97. ^ Rasoul Sorkhabi. The Qatar Oil Discoveries. GEO ExPro Magazine. 2010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volume=被忽略 (帮助); |issue=被忽略 (帮助)
  98. ^ Nordland, Rod. New Hope for Democracy in a Dynastic Land. NYTimes.com. 2013-06-25 [201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9. ^ Bill Crane (20 April 2015). Gravediggers of the Gul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雅各宾. Retrieved 20 April 2015.
  100. ^ Qatar: Migrant Construction Workers Face Abuse. Human Rights Watch. [201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101. ^ Robert Tuttle (22 May 2014). World Cup Host Qatar Ranked Among Worst Places to Work by Un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 Retrieved 29 July 2014.
  102. ^ About Qatar E Visa Online.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03. ^ Doing Business in Qatar: 2012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 for U.S. Companies (PDF). US & Foreign Commercial Service And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3-01-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1-16). 
  104. ^ Qatar. OPEC.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105. ^ Kortekaas, Vanessa. New Qatar emir shakes up sovereign wealth fund. Financial Times. 2013-10-28 [2013-12-30]. 
  106. ^ Qatar Holding LLC Among Investors in BlackBerrys $1 Billion Convertible Debt. Berryreview.com. 2013-11-06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07. ^ Hall, Camilla. Qatar fund quietly builds $1bn Bank of America stake. Financial Times. 2013-10-30 [2013-12-30]. 
  108. ^ Hall, Camilla. Qatar: what's next for the world's most aggressive deal hunter?. Financial Times. 2013-07-04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109. ^ Taxes on junk food, luxury items to be rolled out in Qatar soon. 2017-02-16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110. ^ layoffs Archives - Doha News. Doha News.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111. ^ Simon Lincoln Reader. Qatar shows how money can solve most problems. Bdlive.co.za. 2013-11-12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12. ^ Kamrava, Mehran. Qatar: Small State, Big Politic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2017-07-01]. ISBN 978-08014520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13. ^ Qatar National Day 2011. Time Out Doha. 2011-11-29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14.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Qatar National Day 2012. Doha News. 2012-12-10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9). 
  115. ^ Qatar – a Sporting Nation. Qatar e-Government.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116. ^ Paul Radford. Russia, Qatar win 2018 and 2022 World Cups. Reuters. 2010-12-02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4). 
  117. ^ 【扑槌】2022冬季世杯 12.18决赛争霸.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118. ^ Qatar constitution. [201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24). 
  119. ^ In the occasion of Literacy Arab Day, Qatar has the Lowest Illiteracy Rates in 2012. Qatar Statistics Authority. 8 January 2013 [201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20. ^ Our history. Qatar University. [1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5). 
  121. ^ Hendengren, Adam. SPECIAL REPORT: UNIVERSITY STUDIES IN THE MIDDLE EAST. Your Middle East. 25 June 2013 [12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122. ^ About the SEC. Supreme Education Council. [200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1). 
  123. ^ Education for a New Era. Supreme Education Council. [200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13). 

来源

参阅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