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

北京皇城位于明清北京紫禁城之外、北京内城之内。四周由城墙环绕,并设置城门,被称为皇城。
北京皇城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其范围南至东长安街、西长安街和毛主席纪念堂处;北至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西至府右街、灵境胡同、西黄城根南街、西黄城根北街;东至晨光街、东黄城根南街、东黄城根北街。面积约6.87平方公里。
历史

北京皇城前身即隋代征高丽行宫临朔宫宫城和北苑,辽朝设置瑶屿行宫,金朝为金中都离宫大宁宫,元初金中都因战火破败,在此增筑大都皇城。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大都改名北平。由于未经历战火,大都皇城及元朝宫殿被完整保存下来,但于1369年被朱元璋下令拆除。1370年朱元璋封四子朱棣就藩于北平时,曾令其在元皇城内的隆福宫建造王府。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就国。
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由于明初北平城曾截去城北约2.8公里的空旷地区,1416年的扩建工作将北京城的南城墙向南移动约0.8公里,因此北京宫殿位置在元故宫的基准上向南移建,同时将其中轴线向东错开约150米,以将元故宫中轴线置于所谓「白虎位」即西方的「杀位」上。由于南京宫殿和明中都宫殿北面都有镇山,于是用挖掘宫城护城河的泥土在元故宫延春阁的基址上堆筑万岁山,作为宫城镇山和北京城的中心基准点,同时亦作为厌镇元朝王气之术。
为了容纳在宫城之南设置的太庙和太社稷,新皇城在元皇城基础上向北、东、南及西苑四面扩建,将太液池北端和元朝通惠河包入皇城中。皇城南面设置千步廊,两侧布置五府六部的衙署。
城墙及城门

皇城墙遗址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东城区、西城区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 |
登录 | 2003年12月11日 |
明朝永乐五年至十八年(1407年至1420年),兴建北京的宫殿及衙署,同时修筑皇城。[1]
- 外郛:是一座「丁」形的广场,称为皇城「外郛」。「丁」形的南端为大明门;东西两端分别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1]
除了外郛之外,皇城的城门有:
- 承天之门:外郛正北为皇城的正门承天之门。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皇城墙自该门两侧向东西延伸。[1]
- 东安门:皇城的东门。[1]
- 西安门:皇城的西门。[1]
- 北安门: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地安门」。为皇城的北门。[1]
除了外郛之外,皇城墙的走向是:[1]
- 皇城南墙:位于今西长安街及东长安街北侧。
- 皇城东墙:位于今晨光街、东黄城根南街、东黄城根北街西侧。
- 皇城西墙:南段自西长安街开始,沿中南海西侧向北,到达灵境胡同东口后,向西折入灵境胡同,到达西黄城根南街南口后,折向北,沿西黄城根南街、西黄城根北街东侧向北达地安门西大街。
- 皇城北墙:位于今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南侧。
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将原位于御河以西的皇城东墙迁移至御河以东,东安门也随之被迁到河东,原来的东安门处改设「东安里门」。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1754年至1760年),重修皇城,并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外增筑围墙共三百二十二丈五尺一寸,两端各设三座门一座,分别称东长安门和西长安门。《大清会典》载:「皇城广袤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下广六尺,上广五尺二寸」。[1]
内皇城

明朝皇城北安门以内的大街两侧,有两道「黄瓦墙」,从北抵达南端后,各自向东西延伸,是当时区隔库署的墙,俗称「内皇城」。该墙东、西有门,称「黄瓦门」,后来讹传为「黄华门」、「黄化门」。[1]元大都宫城外有「大内夹垣」,当时宫城外没有护城河。「大内夹垣」的门称「上门」。明朝永乐年间,按照明里制,在元朝皇宫与大内夹垣之间,规划兴建了皇宫护城河,即今筒子河。由于有了护城河,永乐帝下令拆除了皇宫外侧的「大内夹垣」,但保留了「大内夹垣」的北上门、东上门、西上门以及阙左门、阙右门。明朝,以上各门以及内皇城的主要分布如下:[3][4]
- 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正对紫禁城东华门开有东上门,坐西朝东。东上门外南北两侧分别开有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位于驰道(今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中央。
- 西上门、西上南门、西上北门:正对紫禁城西华门开有西上门,坐东朝西。西上门外南北两侧分别开有西上南门、西上北门,位于驰道(今南长街、北长街)中央。
- 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正对紫禁城神武门开有北上门,坐北朝南,位于景山门正南,景山前街南侧。北上门外东西两侧分别开有北上东门、北上西门,位于驰道(今景山前街)中央。北上东门位于今景山公园外东南角。北上西门位于今景山公园外西南角。
- 内皇城:明朝时,内皇城东墙起于今景山前街东口北侧,先沿今景山前街北侧向西,然后在今景山东街东侧转向北,一直到今吉安所右巷南段西侧,然后再折向西,到今地安门内大街东侧转向北,一直到地安门东侧连接皇城墙。[5]内皇城西墙起于今景山西街西侧,一直到今景山西街北口处折向西,到今地安门内大街西侧转向北,一直到地安门西侧连接皇城墙。[6]
此外,明朝时,在内外皇城的相对城门之间,分别增筑一座城门:[3]
平面布局
明朝的皇城内是禁地。紫禁城西侧是西苑(北海、中海、南海),东侧是东苑(又名「小南城」),此外都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内府衙门及仓库、作坊、马厩。清朝将内府机构缩减,皇城开放,居民及商店入住,至清朝末年,皇城内外已没有分别。[1]
皇城内除宫城、太庙、太社稷、西苑之外,还有皇太孙宫(明英宗之后改为南内)、西内、大量内廷供奉机构(统称「二十四衙门」)以及仓库。明英宗天顺年间,开凿了太液池南海。明武宗在西苑内修建了豹房。嘉靖朝还在皇城内兴建了大高玄殿、大光明殿、玉熙宫等道教建筑。
清朝迁都北京后,撤裁了明朝的二十四衙门,西部除保留太液池、西什库、大光明殿之外,均改为王府和八旗民居用地。东部区域除保留由南内重华宫改造而成的普度寺以及皇史宬、缎库外,余地也划拨给八旗居民。
清朝灭亡后,皇城由中华民国接管。中南海改为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期间曾改名新华宫)。太庙原属清皇室,曾短时期改为和平公园,后归故宫博物院管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景山、北海亦改为公园。西什库、缎库、普度寺等建筑则逐渐沦为民居。
破坏与保护
民国元年(1911年)打通东长安街、西长安街,拆除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两侧的围墙。1913年,皇城南墙拆出了「南长街」和「南池子」两个街口。后来又拆出了南河沿街口。1912年北京兵变时,东安门被焚毁,只保留了三座门式的东安里门。到1927年,除皇城南墙及千步廊东西墙外,皇城墙全部拆完。
1950年,西安门遭遇火灾被焚毁。1955年,拆除地安门。1959年,拆除中华门及千步廊东西墙。[1]
1949年之后,皇城区域内遭到大规模改造。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西三座门、西安门、地安门、大高玄殿习礼亭、大高玄殿牌楼、金鳌玉𬟽坊、金鳌玉𬟽桥、满洲堂子等建筑均被拆除,中南海内多处古建筑被拆除,景山寿皇殿改为北京市少年宫,北海西墙外建起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大楼,大高玄殿被军事单位占用,处于失修状态。
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皇城东墙的原址处修建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建设中发掘出土了明代东安门和门内石桥局部遗址,并对其进行保护及公开展示,还在公园北部的皇城东墙原址上复建了一小段皇城墙,以标示其原来的位置及形制。[1]
2000年之后,北京市陆续修复了皇史宬和普度寺,修建了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并拟议将景山公园寿皇殿内的北京市少年宫迁至别处。2004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了以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87年修正)的旧皇城及北城区(含故宫)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基础的故宫保护缓冲区。2005年,皇城和北海拟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皇城墙,东华流韵,于2013-04-23查阅.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 ^ 宫廷广场与千步廊,国际在线,于2013-04-23查阅.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0 3.1 单士元,故宫史话,中华书局,1962年
- ^ 北上门南向之谜,搜狐,2008年01月20日. [2013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北京老民居里还藏着两段古城墙,搜狐,2005年11月22日. [2013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北京地安门内大街将重现皇城墙景观,新华网,2006年07月07日
外部连结
-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关北京皇城的多媒体资源
参见
|
|
#
- 万宁桥
- 上駟院
- 东三座门 (东长安街)
- 东不压桥
- 东交民巷
- 东公生门
- 东华门大街
- 东安门大街
- 东板桥街
- 中华门 (北京)
- 中和殿
- 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
-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 中法大学
- 主席府
- 乾清宫
- 乾清门
- 交泰殿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佟麟阁路
- 保和殿
- 元上都
- 先农坛
- 光禄寺
- 兔园山
- 八国联军之役
- 前門大街
- 北京中轴线
-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
- 北京太庙
- 北京市行政區劃
- 北京皇城艺术馆
- 北京社稷坛
- 北京貴賓樓飯店
- 北京鼓楼和钟楼
- 北新华街
- 北河沿大街
- 北辰路 (北京)
- 南新仓
- 南长街 (北京)
- 历代帝王庙
- 历代帝王庙 (北京)
- 吉安所
- 地安門
- 地安门外大街
- 坤宁宫
- 坤寧門
- 大德显灵宫
- 天坛
- 天安门广场
- 太和殿
- 太和門
-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 宣統
- 宸垣識略
- 崇真万寿宫
- 嵩祝寺
- 嵩祝院
- 弘仁寺 (北京西安门)
- 御花園 (北京故宮)
- 恭俭胡同
- 故宫
- 文津街
- 新华门
- 明代建筑
- 明清北京城
- 昭显庙
- 普胜寺
- 東安門
- 正义路
- 正阳桥坊
- 正阳门
- 永佑庙
- 永定门
- 永定门公园
- 永定门广场
- 淑园
- 燕墩
- 珠市口
- 番经厂、汉经厂
- 皇城
- 石碑胡同
- 神武門
- 端门
- 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纳福胡同
- 西三座门 (西长安街)
- 西公生门
- 西四
- 西四北大街
- 西華門
- 討逆軍
- 象来街
- 赵登禹路
- 金水桥
- 长安街
- 陈宝琛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