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1904年10月1日-1993年6月25日),原名刘大田,中国雕塑家。
生平
刘开渠生于江苏萧县坡里乡刘窑村[1](今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刘窑村),自幼家境贫困,原名刘大田,「开渠」之名为14岁时其小学老师所改[2][3]。1920年,借得一笔萧县留外资金,并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1923年,与同学李有行、陈宗向等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4]1927年从西画系毕业。毕业后,几经周折才在南京大学谋得一份刻蜡版的工作,不久受聘任国立西湖艺术院助教,兼图书馆主任。[4]1928年8月,由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和资助,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让·朴舍教授,后于1931年受邀成为其助手。[3]1932年底,与吕斯百、常书鸿等人发起中国留法艺术研究会,通过《艺风》刊物向国内介绍欧洲绘画、雕塑。[5][3]
1933年6月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教授,1949年9月起任校长。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任杭州市副市长。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3]1953年借调北京,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195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后任院长。1963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3][4][6]「文革」期间遭隔离审查,并下放到农村。[3]1980年,被重新任命为中国美术馆馆长。[3]曾当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4]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
1993年病逝于北京。
艺术作品
- 《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34年)
- 《王铭章骑马铜像》(1943年)
- 《无名英雄像》(1943年)
- 《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1944年,后被毁,1985年重建)
- 《孙中山座像》(1944年)
- 大型浮雕《农工之家》(1945年)
- 《毛主席主席像》(1951年)
- 《刘少奇像》(1982年,与程允贤合作)[7]
- 《史达林像》(1954年)
-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3]
艺术特点
刘开渠将中国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融入西方雕塑,风格独特。[6]
个人纪念馆
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公园内。
参见
参考资料
- ^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安徽省志 66 人物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790–791. ISBN 7-80122-381-0.
- ^ 魏嘉瓒, 张菊华着. 美名 现代名人名字趣谈 下.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16: 472. ISBN 978-7-5496-1897-2.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吕章申主编. 中国近代留法学者传.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8: 115. ISBN 978-7-80047-780-5.
- ^ 4.0 4.1 4.2 4.3 周川主编.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 146. ISBN 978-7-5334-8156-8.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 美术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462. ISBN 7-5000-6826-3.
- ^ 6.0 6.1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大辞海 美术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243. ISBN 978-7-5326-3788-1.
- ^ 申志诚, 黄峥, 王双梅主编. 刘少奇大辞典.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600. ISBN 978-7-5073-2771-7.
外部连结
| | 1953年10月-1960年7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60年7月-1966年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书记处书记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79年11月-1985年5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书记处常务书记 | | | 书记处书记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标注: 任内逝世 - ^ 注1:1983年2月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推选任代主席
| |
| | 1985年5月-1998年9月 | | 主席 | | | 常务副主席 | | | 副主席 | | | 书记处常务书记 | | | 书记处书记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顾问 | | | 标注: 任内逝世 - ^ 注1:1990年增补
- ^ 注2:1990年后接任
| |
| | 1949年7月-1953年10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60年8月-1966年 1978年6月-1979年11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79年11月-1988年11月 |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79年10月-1983年12月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1983年12月-1988年10月 |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常务副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标注: 任内逝世姓名上标 +者均为1987年1月9日民盟五届四中全会上增选;姓名上标 -者均为1987年1月9日民盟五届四中全会后不再担任 - ^ 1987年1月民盟五届四中全会选举楚图南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 ^ 注1:史良于1985年9月逝世
- ^ 民盟五届中常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胡愈之副主席为代理主席
- ^ 1986年1月胡愈之逝世,同月,民盟五届中常会第九次会议推选楚图南副主席为代理主席
- ^ 1986年12月民盟五届三中全会选举楚图南为民盟中央主席
- ^ 注:1986年1月民盟五届中常会第九次会议推定费孝通为常务副主席
- ^ 1987年1月10日民盟五届中常会第十四次会议一致推定高天为常务副主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