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官话 亦名北方官话 ,是汉语 官话 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 大部、天津 除武清区 及市区、塘沽、东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区、山东 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北京市 平谷区 ,山西 广灵县 ,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9000余万。冀鲁官话是除东北官话 外,与北京话 最为接近的北方方言。
特征 冀鲁官话区主要的特点是大都有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四个声调,古平上去三声和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各地相同。即:
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读阴平,浊音声母字今读阳平; 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上声; 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 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古入声清音声母字保唐片今入派四声,而石济片和沧惠片今入派四声但阴平声比其他声多。 分区 根据《汉语官话方言研究》(2010)的分类,冀鲁官话包括河北省119个县市,山东省61个县市,天津市18个县市,北京市平谷县,山西广灵县,共200个县市。进一步的分区如下:
冀鲁官话 保唐片 :清入散归四声,只有唐县 、顺平 、曲阳 三地清入多归上声。调值接近北京,尤其是上声,一般都是降升调。一般不分尖团。影疑母开口呼洪音一般有声母 [n] ,少数为 [ŋ] 。 石济片 :清入多归阴平;一般上声读高(平)调,去声低降,阳平高降;知系字合一不分;影疑母开口呼洪音有鼻音,一般为 [ŋ] 。 沧惠片 :清入多归阴平;一般阴平读低降升,阳平高降,上声高平,去声低降;影疑母开口呼洪音有声母 [ŋ] 。 章利片 :清入基本独立成调。地域较小,不再细分。除利津 外,其他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沧惠片 亦含莒照小片 (含莒县 、莒南 、日照 三县市),《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改归胶辽官话 。章利片 在《地图集》中是属沧惠片 的章桓小片 ,《研究》中则另立成片。
各分支调值的差异 大片 小片 代表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保唐片 涞阜小片 涞源话 55 24 213 51 定霸小片 保定话 45 22 214 51 蓟遵小片 唐山话 55 22 213 51 天津小片 天津话 21 45 213 53 滦昌小片 昌黎话 32 13 213 55 抚龙小片 抚宁话 33 35 214 51 石济片 赵深小片 石家庄话 23 53 55 31 邢衡小片 衡水话 213 53 55 31 聊泰小片 济南话 213 42 55 21 沧惠片 黄乐小片 沧州话 213 55 31 阳寿小片 寿光话 213 53 55 21 章利片 利津话 213 53 55 21 44 • 甲类(石、沧、章):阴平低调,阳平高降,上声高平,去声低降,阴入半高平(章) • 乙类(涞、定、蓟、抚):阴平高调,阳平低调,上声降升,去声全降 • 丙类(津):阴平低降,阳平高升,上声降升,去声高降 • 丁类(滦):阴平低降,阳平低升,上声降升,去声高平
京承片/幽燕片
京师小片
官话 地区 粤语 地区 闽语 地区 客语 地区 梅州普通话 · 客家腔国语
湘语 地区 吴语 地区 上海普通话 · 江南普通话
晋语 地区 新 马 地区 其他地区 菲律宾标准华语 · 越南标准华语 · 日本标准华语 · 韩国标准华语
怀承小片
朝峰片/锦兴片
黄骅话 乐陵话 沧州话 无棣话 博兴话 沾化话 庆云话 宁津话 商河话 临邑话 平原话 阳信话 寿光话 惠民话 滨州话 垦利话 东营话 济阳话 博兴话 淄博话 广饶话 昌乐话 潍坊话
北/平阳小片
临汾话 吉县话 洪洞话 霍州话 翼城话 浮山话 稷山话 中/绛州小片
新绛话 万荣话 闻喜话 襄汾话 曲沃话 垣曲话 夏县话 南/解州小片
运城话 临猗话 永济话 芮城话 平陆话 河津话 郃阳话 韩城话
分区
西蜀片 (灌赤片)
雅安话 – 汉源话 – 天全话 – 石棉话 – 名山话 – 宝兴话
其他
历史 书写 相关语言
西康片
滇中小片
昆明话 楚雄话 弥勒话 寻甸话 陆良话 沾益话 嵩明话 曲靖话 泸西话 丘北话 宜良话 澄江话 玉溪话 晋宁话 石林话 富民话 峨山话 牟定话 元谋话 元江话 滇西小片
石屏话 建水话 个旧话 屏边话 蒙自话 开远话 河口话 元阳话 文山话 丽江话 洱源话 宾川话 兰坪话 滇南小片
保山话 临沧话 果敢话 双江话 耿马话 大理话 永德话 昌宁话 永平话 未分类
湖广片
鄂北小片
鄂中小片
鄂西小片
湘西小片
湘北小片
怀玉小片
黔东小片
黎靖小片
方言区
扬州小片
润州小片
建盐小片
滨阜小片
滨海话 · 阜宁话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芜湖小片
巢湖小片
巢湖话 ·
无为话 · 庐江话 · 和县话 · 含山话 安庆小片
安庆话 · 桐城话
枞东小片
南通小片
泰州小片
泰州话 ·
姜堰话 · 海安话 · 东台话 · 大丰话
黄冈小片
黄冈话 · 九江话 · 蕲春话
孝感小片
孝感话 ·
安陆话 · 应城话 · 云梦话 · 红安话 · 新洲话 · 大悟话 黄梅小片
方言岛 竹山话 · 竹溪话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冀鲁官话 . Glottolog 2.7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