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傣族 ᦺᦑ ᥖᥭᥰ | |
---|---|
![]() 1962年 云南德宏傣族姑娘绕丝 | |
总人口 | |
1500万—2000万 | |
分布地区 | |
![]() | 6,345,236 |
![]() | 1,261,311(2010年人口普查) |
![]() | 145,236 |
![]() | 126,229 |
语言 | |
傣仂语、傣那语、黑傣语、掸语、兰纳语等等傣语,汉语 | |
宗教信仰 | |
南传佛教 | |
相关族群 | |
佬族、掸族 |
傣族(傣仂语:ᦺᦑ /tai˥˩/;傣阮语:ᨴᩱ/tai˧/;傣那语:ᥖᥭᥰ /tai˥/;泰语: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称泰老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大陆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泰族。傣族是中国大陆跨境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寮国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泰语:ไทย /tʰaj˧/),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国大陆境内的傣族,包括有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傣阮(云南西双版纳,有几个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体主要位于泰国北部,此外还有寮国北部、缅甸掸邦)、傣龙(即掸族,缅甸掸邦云南德宏)、黑泰(云南金平)、傣痕(云南普洱,傣痕的主体主要位于缅甸掸邦景栋)等等。佤族对傣族称呼为「Siam」[1]。
泰老民族按照地区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称呼,可以划分为30多个群体,主要的是:
- Shan(掸族 / Tai Long,傣龙)(Tai Yai,傣亚 / 花腰傣、Tai Nüa,傣那/花腰傣);
- 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分布于印度和印缅边境
- Laos(老族,又有6个支系老龙、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国依善地区老族)、Nyaw(泰国依善地区)、Phu Thai(普泰,泰国依善地区和寮国中部)
-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红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傣痕)
- Siamese(暹罗泰族)、Southern Thai(泰国南部泰族)、Khorat(呵叻泰族)。
分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内有傣族人口1,261,311(一百二十六万一千三百一十一)人,位列第19大民族。在中国内地,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金平、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2]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寮国北部。
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
傣族自治地方
傣族乡
傣族乡 | 省 | 市州 | 县区 |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 云南 | 临沧市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湾甸傣族乡 | 云南 | 保山市 | 昌宁县 |
湾碧傣族傈僳族乡 | 云南 | 楚雄州 | 大姚县 |
船房傈僳族傣族乡 | 云南 | 丽江市 | 华坪县 |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 | 云南 | 丽江市 | 华坪县 |
新庄傈僳族傣族乡 | 云南 | 丽江市 | 华坪县 |
平村彝族傣族乡 | 云南 | 临沧市 | 临翔区 |
芒宽彝族傣族乡 | 云南 | 保山市 | 隆阳区 |
龙潭彝族傣族乡 | 云南 | 普洱市 | 思茅区 |
荷花傣族佤族乡 | 云南 | 保山市 | 腾冲县 |
东坡傣族乡 | 云南 | 楚雄州 | 武定县 |
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 | 云南 | 临沧市 | 永德县 |
永兴傣族乡 | 云南 | 楚雄州 | 永仁县 |
栗树彝族傣族乡 | 云南 | 临沧市 | 云县 |
高大傣族彝族乡 | 云南 | 玉溪市 | 通海县 |
新安傣族乡 | 四川 | 凉山州 | 会理县 |
中国傣族人口分布
位次 | 地区 | 总人口 | 傣族 | 占傣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少数民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人口比例(%) |
合计 | 1,245,110,826 | 1,159,231 | 100 | 1.10049 | 0.09310 | |
31省份合计 | 1,242,612,226 | 1,158,989 | 100 | 1.10143 | 0.09327 | |
G1 | 西南地区 | 193,085,172 | 1,150,154 | 99.217 | 3.19090 | 0.59567 |
G2 | 华东地区 | 358,849,244 | 4,283 | 0.369 | 0.17137 | 0.00119 |
G3 | 中南地区 | 350,658,477 | 3,528 | 0.304 | 0.01193 | 0.00101 |
G4 | 华北地区 | 145,896,933 | 682 | 0.059 | 0.00782 | 0.00047 |
G5 | 东北地区 | 104,864,179 | 187 | 0.016 | 0.00171 | 0.00018 |
G6 | 西北地区 | 89,258,221 | 155 | 0.013 | 0.00089 | 0.00017 |
1 | 云南 | 42,360,089 | 1,142,139 | 98.526 | 8.06663 | 2.69626 |
2 | 四川 | 82,348,296 | 6,642 | 0.573 | 0.16127 | 0.00807 |
3 | 山东 | 89,971,789 | 1,797 | 0.155 | 0.28400 | 0.00200 |
4 | 广东 | 85,225,007 | 1,256 | 0.108 | 0.09896 | 0.00147 |
5 | 江苏 | 73,043,577 | 1,083 | 0.093 | 0.41669 | 0.00148 |
6 | 广西 | 43,854,538 | 847 | 0.073 | 0.00503 | 0.00193 |
7 | 贵州 | 35,247,695 | 755 | 0.065 | 0.00566 | 0.00214 |
8 | 重庆 | 30,512,763 | 604 | 0.052 | 0.03060 | 0.00198 |
9 | 湖南 | 63,274,173 | 587 | 0.051 | 0.00916 | 0.00093 |
10 | 浙江 | 45,930,651 | 540 | 0.047 | 0.13658 | 0.00118 |
11 | 河南 | 91,236,854 | 500 | 0.043 | 0.04372 | 0.00055 |
12 | 安徽 | 58,999,948 | 373 | 0.032 | 0.09376 | 0.00063 |
13 | 北京 | 13,569,194 | 265 | 0.023 | 0.04526 | 0.00195 |
14 | 上海 | 16,407,734 | 246 | 0.021 | 0.23683 | 0.00150 |
15 | 河北 | 66,684,419 | 229 | 0.020 | 0.00789 | 0.00034 |
16 | 海南 | 7,559,035 | 197 | 0.017 | 0.01500 | 0.00261 |
17 | 福建 | 34,097,947 | 169 | 0.015 | 0.02895 | 0.00050 |
18 | 湖北 | 59,508,870 | 141 | 0.012 | 0.00543 | 0.00024 |
19 | 辽宁 | 41,824,412 | 104 | 0.009 | 0.00155 | 0.00025 |
20 | 内蒙 | 23,323,347 | 96 | 0.008 | 0.00198 | 0.00041 |
21 | 江西 | 40,397,598 | 75 | 0.006 | 0.05966 | 0.00019 |
22 | 山西 | 32,471,242 | 68 | 0.006 | 0.06592 | 0.00021 |
23 | 陕西 | 35,365,072 | 68 | 0.006 | 0.03854 | 0.00019 |
24 | 吉林 | 26,802,191 | 60 | 0.005 | 0.00245 | 0.00022 |
25 | 新疆 | 18,459,511 | 59 | 0.005 | 0.00054 | 0.00032 |
26 | 天津 | 9,848,731 | 24 | 0.002 | 0.00899 | 0.00024 |
27 | 黑龙江 | 36,237,576 | 23 | 0.002 | 0.00130 | 0.00006 |
28 | 西藏 | 2,616,329 | 14 | 0.001 | 0.00057 | 0.00054 |
29 | 甘肃 | 25,124,282 | 13 | 0.001 | 0.00059 | 0.00005 |
30 | 宁夏 | 5,486,393 | 11 | 0.001 | 0.00058 | 0.00020 |
31 | 青海 | 4,822,963 | 4 | 0.000 | 0.00018 | 0.00008 |
现役军人 | 2,498,600 | 242 | 0.021 | 0.21664 | 0.00969 |
族源与历史
傣族源于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汉称其先民为滇国,东汉称为「掸」,唐、宋称黑齿蛮、「 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茫蛮、绣脚,「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白夷」、「摆夷」、「百夷」。
他们于12世纪曾有自己的国家,称为勐泐(即车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版图至兰纳、寮国与越南西北。国主叫叭真(帕雅真),有四子,小儿子管西双版纳,其他三人分别管泰国的清迈、越南西北、寮国的丰沙里省,他的王国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带则有被称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权,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时代。
文化
语言文字



傣族说德宏傣语(傣那语)、西双版纳傣语(傣仂语)、红金傣语、金平傣语(傣端语)等多种傣语,都属于壮侗语系的台语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为四种形式:在西双版纳等地通行的称为傣仂文﹐又称西双版纳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称为傣哪文﹐又称德宏傣文﹔在瑞丽﹑澜沧﹑耿马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使用的称为傣绷文﹔在金平使用的称为傣端文,又称金平傣文。这四种傣文都是从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的﹐与寮国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4]
傣文书法是以傣文字体为表观内容,以最初时的火炭笔、白泥巴笔以及后来的「列占」(铁锥笔)、蕨笔、钢笔和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传统傣文书法有「多温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顸」、「多洛谷」、「多麻环折」、「多南帘夺」等六种书体,傣语把它们统称为「南赞贺折」,意即「六种技法」或「六大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现的书法艺术有「折篾形」、「猫闭眼形」、「方体形」、「叠压形」、「鸡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绕圈形」、「金花吐丝形」等众多流派、风格各异的优秀傣文书体。[5]
文学戏曲
傣族文学主要为叙事诗。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现在保留的傣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如《布桑盖与瓦桑盖》、《坤撒》,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召网香召网朔》、《勐卯与景欠战争史》,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通过爱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朗鲸布》、《线秀》,还有新中国成立后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5]
传统傣戏:过去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戏曲风格。在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挥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时借鉴京剧、滇剧和傣拳创造了傣戏的武打动作,脸谱的化装则由原来的红、黑、白三色发展为较为细致的「勾脸」,以表现人物性格。另外还根据剧情和角色的性格改进了曲调形式,音乐集傣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曲调而成,伴奏从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发展到使用多种乐器,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经常有剧团演出,每逢节庆日,村与村、坝与坝之间还举行巡回的交流演出。[5]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西双版纳傣族称舞蹈为「凡」。民间舞蹈有:凡婻诺、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诺以模仿禽类动作为主要特征,包括孔雀舞、鹭鸶舞、斑鸠舞等。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为道具而表演的兽类舞蹈,此外还有狮子舞、大象舞等。凡光为鼓舞,舞蹈者挎鼓或击鼓而舞,自己为自己伴奏,仅限于男性表演,在民间流传极广。常见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等。哈凡为边歌边舞的集体性舞蹈,常见的有《依拉贺》和放高升舞,多在节日期间结群表演。凡整为武术舞,其中包括拳术舞、棒术舞、刀术舞等。表演时常敲击鼓、铓、镲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者的步伐、节奏应与鼓点协调,具有娱乐和自身防卫等特点。除了以上几种有统一名称的舞蹈外,民间还有一些反映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舞蹈,常见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环舞、花棍舞、蜡条舞、荷花舞等,其特点以舞蹈动作表现傣族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要表演孔雀舞。[5]
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嘎腊萨是竹制、吊桥形的敲击体鸣乐器。玎是弹拨弦鸣乐器,傣族青年恋爱时经常弹奏,有「爱情乐器」之誉。[5]
医药
傣族医学相当发达。傣医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风、土、水、火「四塔」,而人体同样由风(气)、水(血)、火、土「四塔」构成。四者平衡则身体健康,四者不平衡则生病。傣医将疾病分为四大类,即热病类、斑疹类、痹病类及毒病、血病类。傣医还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将一年分为冷、热、雨三季,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不同季节的疾病。傣医治疗疾病,除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合治三种疗法外,还有一些独特治疗方法,如睡药、敷药、蒸药、薰药、研磨药、刺药等。傣医常用成方有万应小药丸、五宝药散、大成金丹以及目疾咽痛方等。现存傣医药文献有《嘎牙山哈雅》、《玛弩萨罗》、《药典》、《医书》、《药书及病理》等。[5]
傣医院校有:
武术
武术,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过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岁,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腾冲县的永乐寨,男女老幼人人习武,被誉为「傣族武术之乡」。傣族武术广泛吸收了中国汉族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和气功的内容,又引进缅甸、泰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步伐多以四平马步、弓步、跪步为基础,步稳势烈,节奏分明,多借劲含力,以巧取胜。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有四个流派:一是以拳术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为主的汉族传来派,三是以长刀为主的缅甸传来派,四是以短刀为主的泰国传来派,总共有130多套武术。武术中以拳术最为丰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扑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傣族人还善于把各种动物的姿态糅合在武术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鹭鸶拳、猴拳等。[5]
黑陶红陶
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双版纳、普洱镇远等地是黑陶的主产地。黑陶器的原料是傣乡特有的一种黑土,经与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沤透后捶砸揉压制成。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制作,坯拉好后用刀刮或刻画出花纹,晾干后烧制即成。黑陶器一般皆为素色,表面光滑,质地细腻。 由于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而在炎热的傣乡,长时间用它蓄水不仅不会变质,而且能保持水的清凉感觉。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庙佛殿中的柱脚处通常会有一个落水小洞,根据滴水的情况占卜,若有不吉要请佛爷为其念经解除。[5]
傣族红陶制作材料为当地一种红粘土,呈砖红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后,用自制的转盘手工拉坯。坯拉好后用有花纹的木拍拍上简单的花纹,放入棚下阴干,阴干后即行烧制。傣族红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语称为「莫丁」,一般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于盛水装饭,在炎热条件下能免除腐坏之虞,为所有傣族人家必备之器。[5]
习俗
服饰
傣族妇女多数束发,着窄袖短衫和长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着短衫,束小围腰,婚后改为穿对襟短衫和黑色筒裙。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上着短衫,下穿长裤,冬天冷时披毛毯。过去傣族人有纹身的习俗。
节庆
- 泼水节
- 傣族人结婚时要杀牛,并请全村人来到自家吃饭。酒席持续三天。贺者为示感谢,会说一些吉祥话,或送上红包。三天酒席结束后,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只种一次粮食在冬天结束农耕逸居。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 Photos related to Dai Theravada Buddhism
- Site including information on some endangered Tai scrip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
|
|
#
- 1906年中国
- 4月
- 4月13日
- Z161/162次列车
- 丁國琳
- 万历云南通志
- 万小散
- 三水区
- 上座部佛教
- 上海市民族构成列表
- 东平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识别民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列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日与公众假期
- 中华文化
- 中华民族
- 中国传统历法
- 中国佛教协会
- 中国共产党瑞丽市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芒市委员会
- 中国各民族生育率表
- 中国地理
- 中国民俗
- 中国音乐
- 中國
- 中國佛教史
- 中國佛教建築
- 中國姓氏
- 中國民族列表
-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战斗
- 中心镇 (华坪县)
- 中泰國境戰爭
- 中泰關係
- 九保阿昌族乡
- 云南民族博物馆
- 云南民族村
- 云南省县级行政区列表
- 云南省民族乡列表 (按民族分类)
- 云南省民族构成列表
- 云南驿镇
- 云龙县
- 京族
- 仙岛语
- 份田制
- 伍古腊
- 伍并亚·温撒
- 会同四译馆
- 传教士
- 伯爍縣
- 佛教
- 佛教历史
- 佛教派别
- 佤語
- 佤邦
- 侗族
- 信國一村
- 俸力秋
- 傣仂
- 傣仂語
- 傣担
- 傣族佛教
- 傣族剪纸
- 傣曆
- 傣端语
- 傣绷文
- 傣那
- 傣雅语
- 僜人
- 僧階
-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八甲人
- 兴泉镇
-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构成列表
- 冒险雷探长
- 刀世勋
- 刀京版
- 刀国栋
- 刀姓
- 刀威伯
- 刀安仁
- 刀安年
- 刀承宗
- 刀承恩
- 刀晓勤
- 刀晓瑞
- 刀林荫
- 刀栋庭
- 刀栋梁
- 刀白鳳
- 刀美兰
- 刀美英
- 刀述仁
- 剑川木雕
- 勐
- 勐养镇 (梁河县)
- 勐卯土司
- 勐卯街道
- 勐巴娜西珍奇园
- 勐拉
- 勐来乡
- 勐省镇
- 勐腊县
- 勐董鎮
- 北京市民族构成列表
- 华夷译语
-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
- 南甸土司
- 南腊河 (澜沧江)
- 南诏
- 南赛县
- 卞章戛
- 卫岗 (人物)
- 印度文化圈
- 印度语言
- 古塔列表
- 召存信
- 召尚弄·岩相
- 召树屯
- 召武定
- 台语民族民间信仰
- 吉林省民族构成列表
- 哈尼族
- 哏德全
- 唐姓
- 四川省民族构成列表
- 回环 (瑞丽)
- 土司
- 地湧金蓮
- 坐月子
- 城郊镇 (潞西市)
- 基諾語
- 基诺族
- 塔
- 壮族
- 多英培
- 大厂乡
- 大悶法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大種
- 天津市民族构成列表
- 太平乡 (攀枝花市)
- 奘房
- 姐乌乡
- 姐冒乡
- 姐相镇
- 姜建萍
- 婿養子
- 孟卯
- 孟定府
- 孟定路
- 孟必光
- 孟艮府
- 孟萊王
- 孟邦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构成列表
- 安徽省民族构成列表
- 宾川县
- 富川瑶族自治县
- 寒赛
- 寸姓
- 小厂乡 (梁河县)
- 山东省民族构成列表
- 山西省民族构成列表
- 岗勐乡
- 岩龙
- 岳阳市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州
- 布朗语
- 布芒语
- 帕松列龙庄勐
- 干崖土司
- 平原镇 (盈江县)
- 平缅路
- 广东省民族构成列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构成列表
- 庄河市
- 庄相
- 康朗甩
- 康朗英
- 廣府民系
- 建水县
- 弄岛镇
- 张家口市
- 征鹏
- 德姓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乡级行政区列表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德昂族
- 德馬吉縣
- 忠貞新村
- 思华章
- 憍賞彌
- 成昆铁路
- 户板
- 户语
- 拉市海
- 招魂
- 掸邦
- 改土归流
- 放庆禄
- 放承恩
- 放正德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文麻壯語
- 斗味
- 斗鸡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构成列表
- 方云龙
- 方克光
- 方克明
- 方克胜
- 方克良
- 方御龙
- 方文信
- 族群列表
- 旺腊
- 昆明市
- 明朝
- 明麓战争 (1386年-1388年)
- 昔董
- 昭通市
- 景姓
- 景棟
- 景洪市
- 景迈古茶园
- 景迈山
- 景陇金殿国
- 木叶
- 木姐
- 木连路
- 朱婧汐
- 東亞人種
- 東山文化 (越南)
- 松溜·阿嘎牟尼
- 果敢
- 根仑与根兰
- 桑孔语
- 梅花拳
- 梵天 (佛教)
- 橡膠
- 武術
- 毕苏语
- 毛姓
- 毛相
- 民族团结誓词碑
- 民族韵律操
- 永康市
- 汉传佛教
- 汉姓
- 江应樑
- 江油市
- 江苏省民族构成列表
- 江西省民族构成列表
- 河北省民族构成列表
- 河南省民族构成列表
- 河西乡 (梁河县)
- 油紙傘
- 法帕镇
- 泛泰主義
- 泰国历史
- 泰國佛教
- 泰國飲食
- 泰族 (越南)
- 泰沅
- 浙江省民族构成列表
- 海南省民族构成列表
- 混板乡
- 混等
- 混顿
- 清邁
- 湖北省民族构成列表
- 湖南各市州民族构成列表
- 湖南省民族构成列表
- 滇越
- 潘哨山口
- 澜沧江
- 灣甸州
- 灵光寺 (北京)
- 烟台市
- 牙帅喊很
- 牛吼
- 狼王梦
- 猛梭寨
- 王慧中
- 王砚蒙
- 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 班洪乡
- 班老乡
- 琅勃拉邦
- 瑞丽市
- 瑞丽市人民政府
- 瑞丽设治局
- 瑞板
- 甘肃省民族构成列表
- 畹町镇
- 白夷
- 白象舞
- 皮亞鬼
- 盐边县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石龙坝镇
- 福建省民族构成列表
- 秦丽云
- 穿鼻蠻
- 立蛋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管国芳
- 管姓
- 糖棕
- 糯康
- 緬曆
- 緬甸華人
- 红塔区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约相
- 纳贡
-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 缥甸府
- 罕华相
- 罕富成
- 罕荣高
- 罗红江
- 美丽中国
- 老佛爺
- 老品语
- 老泰亮
- 老龍族
- 耿馬司
- 臘戍
- 自治州
- 臺灣人口
- 舞乐传奇
- 舞草
- 舞蹈
- 良渚文化
- 芒东镇
- 芒允乡
- 芒卡镇
- 芒市人民政府
- 芒市土司
- 芒市镇
- 芒棒乡 (瑞丽市)
- 芒海镇
- 芦笙
- 花姓
- 花西子 (彩妆品牌)
- 芳罕
- 苗族
- 茂名市
- 茫蛮
- 荣将镇
- 莲花山乡 (盈江县)
- 菠萝饭
- 菩提寺 (芒市)
- 营山县
- 蓬国
- 蔡四宏
- 藏南地區
- 蘇卡法
- 蚂蚁
- 螺号
- 衎景泰
- 袁运生
- 西双版纳总佛寺
- 西双版纳黄瓜
- 西盟佤族自治县
- 西藏自治区民族构成列表
- 诏祜巴等傣
- 语言联盟
- 诸葛亮
- 谢金翔
- 象脚鼓舞
- 貝葉經
- 贝叶棕
- 贵州省民族构成列表
- 贵池市
- 赵冬梅
- 赵坚 (1963年)
- 越國
- 越語支
- 趙樸初
- 轩岗乡
- 辽宁省民族构成列表
- 遮放土司
- 遮放镇
- 那嵩
- 邵梅罕
- 都罕听
- 里麻長官司
- 重庆市民族构成列表
- 金娜丽花纹
- 金小凤
- 金麵
- 金齿
- 鎮康州
- 鐵刀木
- 钟山县
- 钱三
- 阿姓
- 阿洪姆人
- 阿洪姆王国
- 阿瑜陀耶王国
- 阿诗玛 (舞剧)
- 陀羅缽地
- 陕西省民族构成列表
- 陶姓
- 雲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 青海省民族构成列表
- 風俗
- 风平镇
- 马曜
- 马鹿舞
- 鸡形目
- 麓川之役
- 麓川路
- 黃欣苑
- 黎聖宗
- 黑龙江省民族构成列表
- 龍形傳說生物
- 龔綬
- 龙州县
- 龚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