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担语,又称黑傣语,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的傣语方言,和泰语有亲属关系,使用傣担文书写。以母语为傣担语的总人口超过76万,近70万在越南,是越南泰族的一支,称为黑泰,自称傣担。中国境内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金平县,被中国官方归入傣族,称为白傣,自称傣罗迷。
语音和文字
声调
六个声调,分高调和低调两组,每组三个声调。高调和低调用发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声母来区别。每组内的三个声调,通过在字母上不加标记、加标记「1」、加标记「2」来表示。
| 无标记(调值) | 上标"1"(调值) | 上标"2" (调值) |
低调字母 | 第1声 (22) | 第2声(45) | 第3声(21) |
高调字母 | 第4声(55) | 第5声(44) | 第6声 (31) |
入声只能是第二声和第五声。
辅音
文字 | 名称 | 国际音标[1] |
高音组 | 低音组 |
ꪀ | ꪁ | ko | /k/ |
ꪂ | ꪃ | kho | /kʰ/ |
ꪄ | ꪅ | khho | /x/ |
ꪆ | ꪇ | go | /g/ |
ꪈ | ꪉ | ngo | /ŋ/ |
ꪊ | ꪋ | co | /tɕ/ |
ꪌ | ꪍ | cho | /tɕʰ/ |
ꪎ | ꪏ | so | /s/ |
ꪐ | ꪑ | nyo | /ɲ/ |
ꪒ | ꪓ | do | /d/ |
ꪔ | ꪕ | to | /t/ |
ꪖ | ꪗ | tho | /tʰ/ |
文字 | 名称 | 国际音标[1] |
高音组 | 低音组 |
ꪘ | ꪙ | no | /n/ |
ꪚ | ꪛ | bo | /b/ |
ꪜ | ꪝ | po | /p/ |
ꪞ | ꪟ | pho | /pʰ/ |
ꪠ | ꪡ | fo | /f/ |
ꪢ | ꪣ | mo | /m/ |
ꪤ | ꪥ | yo | /j/ |
ꪦ | ꪧ | ro | /r/ |
ꪨ | ꪩ | lo | /l/ |
ꪪ | ꪫ | vo | /v/ |
ꪬ | ꪭ | ho | /h/ |
ꪮ | ꪯ | o | /ʔ/ |
全部字母都可以做声母。其中阴声字母-m、-n、-ŋ、-ʔ、-p、-d、-g、-v(w)、-j也用于做韵尾,-ʔ、-p、-d、-g作韵尾的时候是入声。
元音
以下声母位置用一个圆形 (◌) 表示.
文字 | 名称 | 国际音标[2][1] |
◌ꪰ | mai kang | /a/ |
◌ꪱ | aa | /aː/ |
◌ꪲ | i | /i/ |
◌ꪳ | ue | /ɨ/ |
◌ꪴ | u | /u/ |
ꪵ◌ | ee | /ɛ/ |
ꪶ◌ | o | /o/ |
◌ꪷ | mai khit | /ɔ/ |
文字 | 名称 | 国际音标[2][1] |
◌ꪸ | ia | /iᵊ/ |
ꪹ◌ | uea | /ɨᵊ/ |
◌ꪺ | ua | /uᵊ/ |
ꪻ◌ | aue | /əw/ |
ꪼ◌ | ay | /aj/ |
◌ꪽ | an | /an/ |
◌ꪾ | am | /am/ |
部分元音需要用两个元音记号的组合来表示:
文字 | 国际音标[2][1] |
ꪹ◌ꪸ | /e/ |
ꪹ◌ꪷ | /ə/ |
ꪹ◌ꪱ | /aw/ |
◌ꪚꪾ | /ap/ |
参见
外部连结
| | 分布 | | | 支系 | | | 语言文字 | | | 历史 | | | 文化 | 傣族佛教 | | | 历法 | | | 民俗 | | | 文学 | | | 音乐 | | | 舞蹈 | | | 曲艺 | | | 传统技术 | | | | -
分类 -
共享资源 | |
| | 官方语言 | | | 其他泰语 | 清盛支 | 南部泰语(下南泰语 · 上南泰语 · 达拜话) · 北部泰语(清迈北泰语 · 清莱北泰语 · 南邦北泰语) | | 寮普泰支 | 寮语(孔敬寮语 · 永珍寮语 · 东部寮语 · 占巴塞寮语) · 普泰语 | | 西北支 | | | | 少数民族 | | | 非土着语 | | | 手语 | | | 注: 通用语 · 极危语言(泰国境内极危语言) · 绝迹语言(泰国境内绝迹语言) | |
- ^ 1.0 1.1 1.2 1.3 1.4 Brase, Jim. Writing Tai Don. 5 May 2008 [28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 ^ 2.0 2.1 2.2 Brase, Jim. Towards a Unicode Proposal for the Unified Tai Script. 27 January 2006 [28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