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语(傈僳语:ꓡꓲ-ꓢꓴ;缅甸语:လီဆူဘာသာစကား)是傈僳族的语言,谱系分类上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布于中国云南。在缅甸、泰北、越南也有分布。傈僳语和彝语中部方言,尤其是里泼土语密切相关。
方言
傈僳族分成三个支系:
- 黑傈僳:云南西北部和缅甸最北部
- 花傈僳:云南西部和缅甸东北邻近地区
- 黄傈僳:云南最东南部、缅甸东部掸邦和泰国
傈僳语可以按此划分成三个方言。
彝语中部方言里泼土语也被称为东傈僳语。
语音
怒江傈僳语有单辅音29个,无复辅音;单元音13个,分鼻化与非鼻化两类。后响复元音5个,无辅音韵尾。有6个声调,含4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音节结构比较简单。
词汇
词汇主要是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复合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大多是音译。
语法
语法意义主要用虚词和语序表达。动词有时态、态,用助词表达。有丰富的方位名词、量词和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在句法关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基本语序为主-宾-谓,修饰语为名词和代词时位于中心词前,为形容词和数量词时位于中心词后。
文字
傈僳语有三种文字:
- 老傈僳文,又称富能仁文字,是传教士富能仁在1915年创制的,目前是傈僳族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广泛地使用于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其字形来自无衬线体正写和倒转的大写拉丁字母,并附以标记以示声调。虽然字形来自拉丁字母,但是老傈僳文字母的读音不一定与其类似的拉丁字母相关。这种文字基于花傈僳方言,但亦可兼容其他方言。
- 新傈僳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国家语言机关基于碧江县的傈僳语方言所创立的新拉丁字母文字。这种文字50年代末使用较多,目前已经暂停推广。
- 另一种是在1920年代由维西的傈僳族农民哇忍波(汪忍波)模仿汉字而自创的文字[1],称作傈僳竹书。这种文字极少使用。
另外东部傈僳族所说的彝语中部方言里泼土语,20世纪初用柏格理苗文来书写。现在仍在里泼基督教徒中使用。
参考
参考文献
- Mu Yuzhang, Sun Hongkai [木玉璋, 孙宏开]. 2012. A Study of Lisu dialects [傈僳语方言研究]. Beijing: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延伸阅读
外部连结
| | 官方语言 | | | 半官方语言 | | | 其他语言(依照缅甸行政区划划分) | 钦邦 | 库基-钦语支 | 北库基-钦语支 | - Falam
- Siyin
- Tedim
- Thado
- Zo
| | 中库基-钦语支 | - Bawm
- Hakha Chin
- 米佐语
- Ngawn
- Tawr
| | Maraic | - Lautu
- Mara
- Senthang
- Zotung
- Zyphe
| | 南库基-钦语支 | - Daai
- Kaang
- Khumi
- Müün
- Nga La
- Shö
- Songlai
- Sumtu
- Thaiphum
- Welaung
| | | 其它 | | | | 克钦邦 | | | 克耶邦 | | | 克伦邦 | | | 马圭省 | | | 孟邦 | | | 若开邦 | - 若开语
- 查克玛语
- Laitu
- Mro-Khimi
- Mru
- 罗兴亚语
- Sak
| | 实皆省 | 萨尔语群 | - Khiamniungan
- Konyak
- Leinong
- Makyam
- Ponyo
- Sak
- Tangsa
| | 其它 | - Akyaung Ari
- Anal
- Koki
- Makury
- Long Phuri
- Para
- Tangkhul
| | | 掸邦 | | | 德林达依省 | | | | 手语 | | |
| | 官方语言 | | | 其他泰语 | 清盛支 | 南部泰语(下南泰语 · 上南泰语 · 达拜话) · 北部泰语(清迈北泰语 · 清莱北泰语 · 南邦北泰语) | | 寮普泰支 | 寮语(孔敬寮语 · 永珍寮语 · 东部寮语 · 占巴塞寮语) · 普泰语 | | 西北支 | | | | 少数民族 | | | 非土着语 | | | 手语 | | | 注: 通用语 · 极危语言(泰国境内极危语言) · 绝迹语言(泰国境内绝迹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