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台巴士

中低底盘公车(英语:Step entrance bus,又称为降大梁公车或低入口公车,香港称低地台巴士,大陆称低地板客车),是指车门只有1-2梯级的公车。
概要
中低底盘公车(非低底盘公车)的登车门踏步仅有1级或2级踏步,便能登上公车,乘车时特别方便,老弱妇孺受益明显,而年轻力壮者也很需要,因为中低底盘公车的上下车时间较少,可以增加公车速度,方便乘客登车。
中低底盘公车起源
过往公车因为使用前置引擎设计,传动轴跨过地台底部,令公车地台难以造得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开始盛行后置引擎公车,因传动轴不用经过地台底,令地台可以造得更低,所以,中低底盘公车绝大部分也是后置引擎公车。1970年代开始在日本盛行,车厢地台比旧款客车贴近路面,并且只有一至两台阶,后来被低底盘公车取代。
低底盘公车出现
在台湾,纵使上下车门并没有任何梯级的低底盘公车(亦称低底盘公车,日本称ノンステップバス,意指无梯级的公车)出现,但低底盘公车目前仍有许多缺点,目前大部分客运公司倾向中低底盘公车与低底盘公车两种车混用。
不过在香港,日常所称呼的「低地台巴士」之定义实际上是指低底盘公车,在本条目所述的中低底盘公车不会被当成低底盘公车,只会当成一般地台公车(或称非低底盘公车)。所有本条目所述的中低底盘公车没有为使用轮椅的乘客的设备,故此当公车公司连续使用非低底盘公车的时候,使用轮椅的乘客即使见到本条目所定义的中低底盘公车(如富豪奥林匹克)也不会登车,故他们曾经常投诉没有足够低底盘公车服务。为了方便他们,九巴、城巴、新巴和龙运已经在2000年只购买低底盘公车,当中龙运已在2010年全数使用低底盘公车行走,新巴也在2015年10月全数使用低底盘公车行走,而九巴和城巴则于2017年起全线以低底盘公车行走[1]。新大屿山巴士则只有市区公车路线、3M线和4号线设有中低底盘公车,其他路线仍以客车运作。
在欧美,「low floor bus」的定义也是在上下车门,除了公车地台和人行道的高差所做成的阶级外,没有任何梯级,和低底盘公车定义一样。
参考资料
- ^ 助残疾人士乘车 明年专营巴士全用低地台. 东方报业集团网站. 2016-03-13 [2016-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相关条目
- 低底盘公车
- 新干线路线公车
外部连结
|
#
- AEC Routemaster
- MTA區域巴士營運
- NefAZ
- Northern Counties
- 中華汽車 (香港)
- 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 丹尼士三叉戟二型
- 丹尼士三叉戟巴士
- 丹尼士長矛巴士
- 九龍巴士261線
- 九龍巴士60M線
- 九龍巴士60X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
- 公共汽車
- 利蘭勝利二型
- 利蘭泰坦B15
- 城巴592線
- 宇通City Master
- 宇通ZK6128HGE
- 富豪B5TL
- 富豪B6
- 富豪巴士
- 富豪超級奧林匹克
- 常州长江客车
- 广州巴士型号列表
- 斯堪尼亞K94UB
- 新大嶼山巴士A35線
- 東涌道
- 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澳門新時代公共汽車
- 猛獅24.310
- 猛獅24.310/350
- 猛獅A95
- 猛獅NL262
- 猛獅NL系列巴士
- 維澳蓮運
- 臺北市市區公車
- 茨城交通
- 萊特日光
- 萊特日蝕
- 萊特脈衝
- 萊特脈衝雙子星
- 速霸陸客製工房
- 過海隧道巴士300線
- 過海隧道巴士969線
- 香港巴士迷文化
- 黄海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