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的世界地图(基于2019年数据,2020年发布)
  0.800–1.000 (极高)
  0.700–0.799 (高)
  0.550–0.699 (中)
  0.350–0.549 (低)
  无数据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按指数,增量为0.050(根据2019年数据,发布于2020年)
  ≥ 0.900
  0.850–0.899
  0.800–0.849
  0.750–0.799
  0.700–0.749
  0.650–0.699
  0.600–0.649
  0.550–0.599
  0.500–0.549
  0.450–0.499
  0.400–0.449
  ≤ 0.399
  暂缺

人类发展指数(英语:Human Development Index缩写HDI)或人类发展水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一个指数,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并依此将各国和地区划分为四种等级:极高、高、中、低共四组。只有被列入第一组「极高」(0.8以上)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已开发国家

指数值根据出生时的平均寿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所得三项指标计算出,在世界范围内可作为各国之间的比较。

分界标准

  • 极高:0.800以上
  • 高:0.799~0.700之间
  • 中:0.699~0.550之间
  • 低:0.549以下

起源

人类发展指数的起源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编制的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找到。这是由巴基斯坦经济学家马布哈克于1990年设计和推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将发展经济学的重点从国民所得核算转移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政策上。」马布哈克认为,需要一个简单的人类发展综合衡量标准来说服公众、学者和政治家。他们不仅应该通过经济进步,还要通过人类幸福的改善来评估发展。

计算方法

2010年开始的新计算方法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以下年份为报告年份):[1][2][3][4][5][6]

  • 出生时预期寿命:最小值(LEmin)为20岁;最大值(LEmax)2010年83.2岁,2011年83.4岁,2013年83.6岁,2014年-2016年都是85岁。
  • 平均受教育年限:最小值(MYSmin)为0;最大值(MYSmax)2010年13.2,2011年13.1,2013年13.3,2014年-2016年都是15。
  • 预期受教育年限:最小值(EYSmin)为0;最大值(EYSmax)2010年20.6,2011年-2016年都是18。
  • 综合教育指数:最小值(CEImin)为0;最大值(CEImax)2010年0.951,2011年0.978,2013年0.971。
  • 人均国民总所得(购买力平价美元):最小值(GNIpcmin)2010年163美元,2011年-2016年都是100美元;最大值(GNIpcmax)2010年108,211美元,2011年107,721美元,2013年87,478美元,2014年-2016年都是75,000美元。

1. 预期寿命指数(LEI)

2. 教育指数(EI)

  • 2010年-2013年:EI
  • 2014年-2016年:EI

2.1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MYSI) [7]

2.2 预期受教育年限指数(EYSI) [8]

3. 所得指数(II)

而HDI值为三个基本指数的几何平均数,即

LE: 出生时预期寿命
MYS: 平均受教育年限(一个大于或等于25岁的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数)
EYS: 预期受教育年限(一个5岁的儿童一生将要接受教育的年数)
CEI: 综合教育指数(Combined education index)
GNIpc: 人均国民总所得(购买力平价美元)

2009年以前的旧计算方法

由于人均国内生产毛额并不是衡量人类发展的唯一指标,因此人类发展指数加入另外两个与生活品质有关的指标——健康教育,因此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预期寿命,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程度,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准,用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毛额(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 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
  • 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
  • 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 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毛额(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 预期寿命指数 =
  • 教育指数 =
  • 成人识字率指数(ALI) =
  • 综合入学率指数(GEI) =
  • 国内生产毛额指数 =

LE: 预期寿命
ALR: 成人识字率
CGER: 综合入学率
GDPpc: 人均国内生产毛额(购买力平价美元)

对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评价

优点

  1. 较为全面。
  2. 计算所需数据较易获得。

缺点

  1. 下级指标及总体解释间可任意加权
  2. 下级指数相互之间产生强烈关连(例如所得和教育、教育又跟预期寿命有关)
  3. 一些下级指标即使随着所得上升也不能采用(例如日本的期望寿命>1)
  4. 没有顾及吉尼分配(吉尼系数),只统计国家平均,也无法得知效率
  5. 没有顾及性别(解决方法: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6. 教育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教育品质
  7. 没有顾及人身自由、参政权利及新闻自由等人权指标
  8. 识字率等指标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无法反映当前发展政策的状况
  9. 在现在的科技水准下,寿命不会因为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的进步而无限成长
  10. 预期寿命的精准统计难度非常大,只有少量国家能设立一个足以支持预期寿命的统计完整资料库

2019年人类发展指数(2020年报告)

  • = 上升
  • = 无变化
  • = 下降
排名 国家或地区 人类发展指数
2019年数据(2020年报告)[9] 5年内的变化(2014年)[10] 2019年数据(2020年报告)[9] 年均成长值(2010-2019)[10]
极高人类发展指数
1  挪威 0.957 0.20%
2 (7)  爱尔兰 0.955 0.65%
2  瑞士 0.955 0.16%
3 (7)  香港 0.949 0.54%
3 (4)  冰岛 0.949 0.62%
4 (3)  德国 0.947 0.24%
5 (3)  瑞典 0.945 0.41%
6 (2)  澳洲 0.944 0.17%
6 (1)  荷兰 0.944 0.32%
7 (6)  丹麦 0.940 0.28%
8 (2)  芬兰 0.938 0.26%
8  新加坡 0.938 0.35%
9  英国 0.932 0.24%
10 (1)  比利时 0.931 0.25%
10 (3)  纽西兰 0.931 0.30%
11 (1)  加拿大 0.929 0.34%
12 (3)  美国 0.926 0.12%
13  奥地利 0.922 0.22%
14 (1)  以色列 0.919 0.29%
14 (2)  日本 0.919 0.39%
14  列支敦斯登 0.919 0.18%
15 (2)  斯洛维尼亚 0.917 0.35%
16 (1)  南韩 0.916 0.33%
16  卢森堡 0.916 0.22%
18 (1)  西班牙 0.904 0.40%
19 (1)  法国 0.901 0.28%
20 (1)  捷克 0.900 0.38%
21 (2)  马尔他 0.895 0.54%
22 (2)  爱沙尼亚 0.892 0.51%
22 (1)  义大利 0.892 0.16%
23 (6)  阿联 0.890 0.91%
24 (3)  希腊 0.888 0.29%
33  赛普勒斯 0.887 0.40%
34  立陶宛 0.882 0.66%
35  波兰 0.880 0.52%
36 (4)  安道尔 0.868 0.40%
37 (3)  拉脱维亚 0.866 0.55%
38 (1)  葡萄牙 0.864 0.46%
39 (2)  斯洛伐克 0.860 0.38%
40 (1)  匈牙利 0.854 0.30%
40 (4)  沙乌地阿拉伯 0.854 0.60%
42 (6)  巴林 0.852 0.70%
43  智利 0.851 0.65%
43 (2)  克罗埃西亚 0.851 0.48%
45  卡达 0.848 0.19%
46 (2)  阿根廷 0.845 0.21%
47 (6)  汶莱 0.838 0.15%
48 (2)  蒙特内哥罗 0.829 0.37%
49 (2)  罗马尼亚 0.828 0.31%
50 (3)  帛琉 0.826 0.55%
51 (7)  哈萨克 0.825 0.86%
52 (1)  俄罗斯联邦 0.824 0.60%
53 (4)  白俄罗斯 0.823 0.39%
54 (5)  土耳其 0.820 1.16%
55 (1)  乌拉圭 0.817 0.49%
56 (2)  保加利亚 0.816 0.39%
57 (5)  巴拿马 0.815 0.58%
58 (3)  巴哈马 0.814 0.12%
58 (6)  巴贝多 0.814 0.23%
60 (3)  阿曼 0.813 0.43%
61 (7)  乔治亚 0.812 0.87%
62 (3)  哥斯大黎加 0.810 0.64%
62 (1)  马来西亚 0.810 0.54%
64 (5)  科威特 0.806 0.25%
64 (3)  塞尔维亚 0.806 0.57%
66 (2)  模里西斯 0.804 0.76%
67 (2)  塞席尔 0.801 0.46%
高人类发展指数
67 (1)  千里达及托巴哥 0.799 0.17%
69 (4)  阿尔巴尼亚 0.795 0.72%
70 (5)  古巴 0.783 0.03%
70 (1)  伊朗 0.783 0.60%
72  斯里兰卡 0.782 0.41%
73 (8)  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 0.780 0.88%
74 (2)  格瑞那达 0.779 0.36%
74 (4)  墨西哥 0.779 0.45%
74  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 0.779 0.48%
74 (1)  乌克兰 0.779 0.35%
78 (1)  安地卡及巴布达 0.778 0.22%
79  秘鲁 0.777 0.83%
79 (8)  泰国 0.777 0.79%
81 (4)  亚美尼亚 0.776 0.42%
82 (2)  北马其顿 0.774 0.46%
83 (2)  哥伦比亚 0.767 0.57%
84 (2)  巴西 0.765 0.57%
85 (12)  中国 0.761 0.95%
86 (4)  厄瓜多 0.759 0.50%
86 (6)  圣露西亚 0.759 0.43%
88 (1)  亚塞拜然 0.756 0.45%
88 (10)  多明尼加 0.756 0.76%
90  摩尔多瓦 0.750 0.56%
91  阿尔及利亚 0.748 0.41%
92 (6)  黎巴嫩 0.744 0.32%
93 (1)  斐济 0.743 0.43%
94 (6)  多米尼克 0.742 0.03%
95 (8)  马尔地夫 0.740 0.86%
95 (7)  突尼西亚 0.740 0.37%
97 (3)  圣文森及格瑞那丁 0.738 0.31%
97 (5)  苏利南 0.738 0.43%
99 (3)  蒙古 0.737 0.64%
100 (5)  波札那 0.735 1.15%
101 (2)  牙买加 0.734 0.03%
102 (3)  约旦 0.729 0.12%
103 (1)  巴拉圭 0.728 0.50%
104 (2)  东加 0.725 0.41%
105 (4)  利比亚 0.724 1.08%
106 (4)  乌兹别克 0.720 0.82%
107 (6)  玻利维亚 0.718 0.82%
107 (6)  印尼 0.718 0.86%
107 (3)  菲律宾 0.718 0.76%
110 (3)  贝里斯 0.716 0.33%
111 (3)  萨摩亚 0.715 0.27%
111 (4)  土库曼 0.715 0.79%
113 (44)  委内瑞拉 0.711 0.69%
114 (2)  南非 0.709 0.73%
115 (6)  巴勒斯坦 0.708 0.38%
116 (1)  埃及 0.707 0.63%
117 NA[注 1]  马绍尔群岛 0.704 NA[注 1]
117 (1)  越南 0.704 0.70%
119  加彭 0.703 0.84%
中人类发展指数
120 (4)  吉尔吉斯 0.697 0.57%
121 (2)  摩洛哥 0.686 1.20%
122 (2)  盖亚那 0.682 0.55%
123 (4)  伊拉克 0.674 0.65%
124 (3)  萨尔瓦多 0.673 0.08%
125 (2)  塔吉克 0.668 0.51%
126 (4)  维德角 0.665 0.57%
127 (1)  瓜地马拉 0.663 1.00%
128 (3)  尼加拉瓜 0.660 0.66%
129 (1)  不丹 0.654 1.46%
130 (2)  纳米比亚 0.646 1.03%
131 (1)  印度 0.645 1.21%
132  宏都拉斯 0.634 0.43%
133 (8)  孟加拉 0.632 1.41%
134 (3)  吉里巴斯 0.630 0.67%
135 (1)  圣多美普林西比 0.625 1.21%
136 (2)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0.620 0.35%
137 (1)  寮国 0.613 1.17%
138 (5)  史瓦帝尼 0.611 2.03%
138 (1)  迦纳 0.611 0.87%
140 (5)  万那杜 0.609 0.35%
141 (12)  东帝汶 0.606 0.40%
142  尼泊尔 0.602 1.28%
143 (3)  肯亚 0.601 0.97%
144  柬埔寨 0.594 1.09%
145 (6)  赤道几内亚 0.592 0.30%
146  尚比亚 0.584 1.15%
147 (3)  缅甸 0.583 1.39%
148 (4)  安哥拉 0.581 1.31%
149 (2)  刚果共和国 0.574 1.10%
150 (1)  辛巴威 0.571 1.90%
151 (3)  索罗门群岛 0.567 0.61%
151 (2)  叙利亚 0.567 1.87%
153 (1)  喀麦隆 0.563 1.22%
154 (2)  巴基斯坦 0.557 0.94%
155 (2)  巴布亚纽几内亚 0.555 0.68%
156 (4)  葛摩 0.554 0.68%
低人类发展指数
157 (2)  茅利塔尼亚 0.546 0.87%
158 (1)  贝南 0.545 1.10%
159 (2)  乌干达 0.544 0.99%
160 (1)  卢安达 0.543 1.10%
161 (3)  奈及利亚 0.539 1.25%
162 (7)  象牙海岸 0.538 1.56%
163 (1)  坦尚尼亚 0.529 1.06%
164 (4)  马达加斯加 0.528 0.36%
165 (2)  赖索托 0.527 1.52%
166 (3)  吉布地 0.524 1.61%
167 (1)  多哥 0.515 1.12%
168 (3)  塞内加尔 0.512 1.00%
169 (5)  阿富汗 0.511 0.89%
170 (1)  海地 0.510 0.89%
170 (5)  苏丹 0.510 0.94%
172 (1)  甘比亚 0.496 0.87%
173 (5)  衣索比亚 0.485 1.58%
174  马拉威 0.483 1.27%
175  刚果民主共和国 0.480 1.10%
175 (1)  几内亚比索 0.480 1.07%
175 (3)  赖比瑞亚 0.480 0.60%
178 (1)  几内亚 0.477 1.53%
179 (16)  叶门 0.470 0.82%
180 (3)  厄利垂亚 0.459 0.57%
181 (2)  莫三比克 0.456 1.44%
182 (3)  布吉纳法索 0.452 1.83%
182 (2)  狮子山 0.452 1.40%
184  马利 0.434 0.69%
185 (5)  蒲隆地 0.433 0.58%
185 (3)  南苏丹 0.433 0.61%
187 (1)  查德 0.398 0.84%
188 (1)  中非 0.397 0.94%
189 (1)  尼日 0.394 1.95%

2018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6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7年3月21日,实际上是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编制的。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12]

2015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5年12月14日,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编制。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13]

未包含

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4年7月24日,实际上是以2013年数据为基础编制的。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16]

未包含

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3年3月14日,实际上是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编制的。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19]

未包含

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1年11月2日,实际上是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编制的。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22]

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于2010年11月4日,实际上是以2010年数据为基础编制的。下表是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列表(括号内是与上一个报告相比排名变化):[23]

未列入统计的联合国会员国

一些国家因各种原因,主要是缺乏某些关键数据而未列入。以下为未列入2016年报告的联合国会员国:[12]

注释

  1. ^ 1.0 1.1 没有2017年之前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15–217页. [2016-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7-22) (英语). 
  2.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1)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67–169页. [2016-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10) (英语). 
  3.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16) (英语). 
  4.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23) (英语). 
  5.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06) (英语). 
  6. ^ Technical note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6)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09) (英语). 
  7. ^ Mean years of schooling (of adults) (years) is a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received by people ages 25 and older in their lifetime based on education attainment levels of the population converted into years of school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durations of each level of education attended. Source: Barro, R.J and J.-W.Lee.(2010). "A New Data Set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World, 1950-2010."NBER Working Paper No. 15902.
  8. ^ (Expected years of schooling is a calc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years a child of school entrance age is expected to spend at school, or university, including years spent on repetition. It is the sum of the age-specific enrolment ratios for primary, secondary, post-secondary non-tertiary and tertiary education and is calculated assuming the prevailing patterns of age-specific enrolment rates were to stay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child’s life. (Sourc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0). Correspondence on education indicators. March. Montreal.)
  9. ^ 9.0 9.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5 December 2020: 343–346 [15 December 2020]. ISBN 978-92-1-1264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5). 
  10.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 "Beyond income, beyond averages, beyond today: Inequalities in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PDF). HDRO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2–25. [9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9). 
  11. ^ 12.0 12.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6 (PDF).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8). 
  12.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2015-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7). 
  13. ^ Macau in Figures, 2016.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英语). 
  14. ^ 中华民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行政院主计总处. 2017-04-21 [2017-06-03]. (原始内容 (Excel)存档于2017-08-11) (中文(台湾)). 
  15.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2014-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16. ^ Macau in Figures, 2015.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英语). 
  17. ^ 国情统计通报(第177号) (PDF). 行政院主计总处.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0-20) (中文(台湾)). 
  18.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201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5). 
  19. ^ 我国HDI、GII分别排名全球第23位及第2位 (PDF). 行政院主计总处.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07) (中文(台湾)). 
  20. ^ Macau in Figures, 2014.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2014-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英语). 
  21.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1. [201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22.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201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参见

其他人类发展指标
  • 社会指标:经济多样化指数(EDI)、环境脆弱度指数(EVI)、生活质量指数、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IHDI)
  • 其他指标:地球幸福度指数(HPI)、自由、社会成本
  • 吉尼系数
  • 失败国家指数
  • 多维贫困指数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