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国军
ROC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Flag.svg
建立 1924年6月16日(建军节)
1947年12月25日(军队国家化)
军事部门
总司令部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山区
领导
三军统帅 蔡英文 总统
国防部长 邱国正 部长
参谋总长
副参谋总长执行官
陈宝余 陆军二级上将
梅家树 海军二级上将
陆军司令
海军司令
空军司令
徐衍璞 陆军二级上将
刘志斌 海军二级上将
刘任远 空军二级上将
海军陆战队指挥官 王瑞麟 海军陆战队中将
宪兵指挥官 周广齐 陆军中将
全动署后备指挥官 傅正诚 陆军中将
军力
服役年龄 18-64岁
征兵役期 4个月
可用人数 12,196,809[1],15-40岁(2019年)
适合服役人数 10,001,383,15-40岁(2019年)
每年可征兵数 80,000(2019年)
现役人数 215,000(第21位
备役人数 2,380,000(2019年)[2]
军费
预算 3,663.04亿元新台币(2021年)
占GDP百分比 2%
工业
本国供应商 中山科学研究院
汉翔航空工业
台湾国际造船
中信造船
龙德造船
外国供应商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义大利
 奥地利
 荷兰
 瑞典
 西班牙
 以色列
 南非
相关
历史 国民革命军东征
六一六事变
国民革命军北伐
四一二事件
中山舰事件
广州张黄事变
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六一事变
第一次国共内战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抗日战争
缅甸战役
滇缅路战役
同古战役
仁安羌战役
驼峰航线
滇西缅北战役
密支那战役
瓦鲁班战役
松山战役
畹町之战
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古宁头战役
九三炮战
一江山岛战役
大陈岛撤退
南日岛战役
湄州岛战斗
东山岛战役
八二三炮战
闽江口海战
九二海战
1958年台海空战
九八澄海空战
九二四空战
六一九炮战
孟果大其力战役
萨尔温江战役
中缅边境作战
八六海战
东引海战
乌坵海战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越南战争
寮国内战
大漠计划
岩湾事件
台湾海峡飞弹危机
军阶 中华民国国军军阶

中华民国国军中华民国军事组织,由总统统帅,国防部管辖,是目前台澎金马地区主要防卫组织。背景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军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北洋军,前身为孙中山蒋中正等人于1924年6月16日所创立的「国民革命军」,史称黄埔建军。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将国民革命军编入中华民国政府统领的「全国陆海空军」,开始实行军队国家化并改为现名。中华民国国军主要由陆军海军空军等三大军种所组成,战时可纳入海巡警察等执法机关为辅助战力。近年实施精实案精进案精粹案,并大规模裁军,总兵力由60万人精简至21.5万人;将海军陆战队戍守之东沙岛南沙太平岛交予海巡管理。虽然海洋委员会海巡署不是国军下辖单位,但少部分军人会被分发或借调到海巡服务。截至2018年,常备部队18万8千人,学生、入伍、受训、住院调疗及留职停薪1万9千人,以及文职、聘雇8千人,共21万5千人;列管后备军人238万人,在2017年世界50大军事支出国家排名20名,也在2019年全球137个军事力量中排行第22名,辖区面积(领土+领海)约96,187平方公里。

在此之前,中华民国是采用征兵制,服役役期两年。而军官采志愿制为主,仅招收少部分义务役男子,国家办有预官考试,招考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役男,通过考试录取为预备军官者,在受训结束后,授予少尉军官阶级。士官国家办有预士考试,招考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役男,通过考试录取为预备士官者,在受训结束后,授予下士士官阶级。随着时代演进,服役役期被缩短。直至2017年,志愿役与义务役并用制成为全体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渐走向征兵募兵双轨制[4]。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募兵制,非志愿役而达到役龄的常备役男性则改服4个月军事训练役(训期改前5周新兵基本训,后11周初级至中级专长训,无须下部队,可自愿到外岛受训)[5]

历史

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为国民革命军,图为国民革命军之总司令印信

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革命党人与新军纷纷起义响应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寻求独立并承认中华民国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作为当时领导民国的中央,革命军纷纷归附中华民国政府的统领,中华民国军队因此而诞生。同年清帝逊位,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成为总统,北京临时政府成立,由袁世凯所统领的北洋军势力因此也归附中华民国军队的旗下。经过选举立宪后,北洋政府正式掌权中华民国,其治下军队成为当时中国武装力量,即北洋军

1925年,中国国民党师法苏联共产党的「以党建校,以校领军」模式,并参考苏联军事制度创设国民革命军。早期,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和军官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培养训练,军队亦效忠中国国民党,为北伐对日抗战国共内战的国民政府军事主力,亦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后来制宪国民大会于1946年通过之《中华民国宪法》第十三章规定,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贯彻军队国家化之普世民主原则。与此类似的名称还有同样简称为「国军」(更多情况下简称为「革命军」[6])的国民革命军,因其为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当时的国民政府是由中国国民党执政领导),故在1947年行宪后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1948年5月20日正式由总统兼任三军统帅。

国军行动历史

以下是与中华民国国军直接相关的战争与战役。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

中华民国三军仪队暨三军军乐队
  • 1956年,义务役役期陆军2年,海军、空军3年。
  • 1969年12月嘉禾案实行,陆军废团改旅。
  • 1977年,义务役役期陆军、海军、空军皆为3年。
  • 1987年,义务役役期陆军、海军、空军皆缩短为2年、唯海军陆战队维持3年役期。
  • 1990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防部宣布国军部队义务役役期不分军种,服役时间统一为两年。
  • 1997年7月1日,精实案正式实行。
  • 精进案
    • 2001年推动精实案第一阶段
    • 以征兵年份缩短为主的第一阶段精实案结束后,国军部队总兵力剩下38万,与精实案正式推行前之60万相差甚大,以海军陆战队为例,其兵力即由3万9千人裁减至1万5千人。
    • 2001年-2008年推动精实案第二阶段
      • 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1年10个月。
      • 2000年8月1日起,除义务役外,首次征集替代役
      • 2004年1月1日起,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为1年8个月[7]
      • 2005年7月1日起,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为1年6个月[8]
      •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为1年4个月[9][10]
      •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为1年2个月[11],已经扩大实施志愿役兵役招募制度。
      • 200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底,实施义务役役期缩短为1年,持续扩大实施志愿役兵役招募制度。[12]
    • 第二波精实案到,国军部队总兵力27万5千人:军官5万5千人、士官11万与士兵11万,并扩大招募志愿役士兵,后备司令降为中将阶级。
    • 各军种编制:目前实施第二阶段精实案国军部队总兵力27万,陆军部队18万、海军部队4万、空军部队3.5万、宪兵部队1.5万;后备军人大约350万人。士官兵采行征兵制、募兵制并行,士官长、军官(除少部分考选义务役军官外)则采募兵制。19至36岁国民需服兵役1年,每年约征兵174,173人(2008年)。平时由陆军(含特战(伞兵)、宪兵)、海军(含海军陆战队)、空军、组成,战时可纳入海岸巡防署、警政署等司法警力和后备军人辅助战力。
    • 2009年-2013年推动精实案第三阶段
    • 2010年第三阶段以帮助募兵国军部队要裁军到21万5千人,国家财力才能负担:军官4万人、士官8万人、士兵8万人。计划裁撤7万5千人的军人,调整后国军总兵力20万,裁撤单位:联合后勤司令部。
  • 精粹案
    • 2012年-2015年:计划性裁并后备司令部联勤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其中后备司令部与宪兵司令部改编为后备、宪兵指挥部,联勤司令部整并为陆军后勤指挥部。
    • 2012年11月28日国防部组织法修法通过,国防部辖下局长副局长,武官(将军)文职并用,未来高等公务人员也可担任国防部辖下军医、主计主管。
    • 2013年1月1日:出生于民国83年次(1994年)起的男性年轻人须受4个月常备兵役军事训练,结训后以后备军人纳编。[13]替代役体位者将只受15天的军事训练,犹如补充兵。
    • 2014年,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严明宣布海军陆战队未来将并入陆军,引发时任中华民国海军司令陈永康上将与社会各界反对,更是爆发退伍军人包围国防部的抗议活动。
    • 总统马英九宣示不裁撤陆战队和宪兵单位,提出勇固案自21.5万人继续精简至17万-19万人之间,约精简三万名左右的兵力,后于2015年停止实施勇固案。
马英九前总统出席「推动募兵政策暨人才招募宣导活动」
  • 勇固案 替代方案
    • 2017年统计,国军部队:军官3万6千人、士官7万3千人、士兵7万7千人,总兵力约18万6千人。2018年、含「末代义务役」陆军第2225梯、海军第735梯、空军第892梯、海军陆战队第811梯,1万1千余名在内,国军部队作战兵力(不含文教职、军校学生及聘雇员)将维持在17万3千人。
    • 2018年:开始实施全募兵制度,另行替代役及四个月军事训练役,国军部队作战兵力(不含文教职、军校学生及聘雇员)将维持在18万8千人。
    • 2018年、末代义务役于此年12月26日前,全数退伍。各军种末代义务役官兵及(梯次)分别为陆军299人(第2225梯次)、海军39人(第735梯次)、空军33人(第892梯次)、海军陆战队41人(第811梯次),共计412人;海军陆战队第811梯次在12月26日最晚退伍,义务役于2018年12月26日正式告终。
    • 2022年:国军总员额包括军官3万6232人、士官8万9706人、士兵4万4127人。4个月军事训练役男,每年约8万余人

军种

中华民国陆军

陆军司令部架构图

中华民国陆军始建于1924年,由孙中山广州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并建立属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正规陆军。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迁往高雄市凤山区黄埔校区。陆军部队为捍卫国家领土及主权之完整,平时以戍守中华民国台湾本岛、外岛要点,从事基本战力与应变作战能力训练为主,及依状况协力维护重要基地厂、库设施安全,适切支援地区重大灾害防救工作;战时联合海军、空军,遂行联合作战,击灭进犯敌军。陆军新训所受的训练为陆军步枪兵,新训中心有新竹关西、苗栗头份斗焕坪、台中成功岭、嘉义中坑、台南官田、台南大内、新中、屏东龙泉、宜兰金六结与花莲北埔。海巡署一些成员也是由陆军出来的,但进入海巡署后仍然属于军人身份。

  • 战斗官科、战斗兵科:步兵、砲兵、装甲兵、航空。
  • 战斗支援官科、战斗支援兵科:工兵、测量、通信、化学、政战、运输。
  • 勤务支援官科、勤务支援兵科:兵工、军医、军法、经理、行政、财务。
  • 备注:陆军仪队为步兵兵科、陆军乐队为行政官科
  • 士兵、将官不分兵科、官科,所以着迷彩服或军服时均以阶级显示,士官士官长少尉上校间的军官均有兵科分别。

中华民国海军

清朝海军在教育时期甚早吸收西方思想,因此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清廷海军大多认同辛亥革命理念,并加入了中华民国海军的行列。但是在中华民国早期因军阀割据的原因,海军建军脚步始终缓慢,加上海军内部也因支持军阀不同以及训练来源差异衍生出多个派系(系、青岛系、东北系、电雷系),其中马尾海军学校的闽系因成立历史悠久,加上支持中国国民党因此在抗日战争前始终为最大海军派系,各系间彼此间因争夺中国海军的主导权始终明争暗斗;直到抗日战争日本将中国海军近乎全灭,国民政府得以整顿既有势力。1946年,以「四海一家」为口号的海军军官学校上海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后,海军军官学校迁至高雄市左营区

组织架构

国防部海军司令部,负责办理海军军事事务的规划、督导及执行。下辖政治作战室、督察室、人事军务处、军事情报处、战备训练处、后勤处、计划处、战斗系统处、主计处等幕僚部门。[14]

海军舰艇兵有自己专属的新兵训练中心,全名「海军新兵训练中心」,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而海军陆战队则由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中心受训,位于台湾省屏东县内埔乡的龙泉营区,是目前中华民国唯一的海军陆战队新训中心。海军陆战队的志愿役军官,如果是军校毕业的,大都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少数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一些海军舰艇兵和海军陆战队成员会分发至海巡署服务,也与陆军相同,分发后仍然属于军人身份。

海军舰艇
兵科

中华民国海军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有分为海军舰艇兵与海军陆战队。中华民国海军分为海军舰艇兵及海军陆战队(简称陆战队),海军舰艇兵平时执行海上侦巡、外岛运补与护航等任务;战时反制敌人海上封锁与水面截击,联合陆、空军遂行联合作战。海军陆战队平时执行海军基地防卫、戍守指定外岛;战时依令遂行作战。

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中华民国空军

空军司令部架构图
中华民国空军所使用的中华民国国造F-CK-1经国号战斗机

1920年,孙中山首先于广州大沙头成立航空局,但由于唐继尧等西南军阀分裂,后来瓦解。1929年,蒋中正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航空班。1931年,迁至杭州笕桥扩编,次年成立航空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陆军航空队空袭杭州,在空军拦截机第四与第五大队的迎击下痛击日军,此即八一四空战的由来。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空军军官学校迁往高雄市冈山区

空军在平时警戒监视台湾周边的空中区域,对进入领空内的飞行进行辨识与引导的工作,必要的时候采取对驱离的措施。另有防空部下辖之防空飞弹营、连负责台海一线之防空警备及防砲营负责空军机场的防空任务,以外购的天兵系统搭配麻雀飞弹欧瑞康GDF双管高射炮等为主力。

空军没有兵科分别,只有专长区分。

组织架构

国防部空军司令部,负责办理空军军事事务的规划、督导及执行。下辖政治作战室、督察长室、人事军务处、军事情报处、战备训练处、后勤处、计划处、通信电子资讯处、主计处等幕僚部门。 [14]

空军军备

现役机队「二代机」是中华民国空军于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在美国技术支援下自行研制,或向美国、法国购买,以取代老旧战机或提升空中预警能力的一批军用航空器;其中构成当前中华民国空军空中优势作战主力的F-CK-1(IDF)、F-16战隼战斗机幻象2000-5等三型战斗机,在喷射战斗机发展史的分类上属于第四代战机

中华民国空军防空暨飞弹指挥部

中华民国宪兵

现任指挥官周广齐陆军中将

中华民国宪兵于台北街道协助巡逻治安中

中华民国宪兵肇建于1914年,孙中山广州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基于警卫及纠察军纪需要而创设。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宪兵勤务令》,律定宪兵主掌军事警察,兼任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察;同日,军政部公布《宪兵服务章程》,确立宪兵制度,明定宪兵职掌。1936年,创设宪兵学校南京。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的1953年,宪兵学校在台复校台湾省台北县三重镇(今新北市三重区),后于1970年迁至台湾省台北县五股乡(今新北市五股区)至今,宪兵训练中心则设于台湾省台北县林口乡(今新北市林口区)。

宪兵属于陆军之兵科,所以军种为陆军,但因拥有警察权,所以拥有自己的指挥部及编制等等,不受陆军司令部管辖,直属国防部。宪兵身兼军、司法警察身份,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执行军法,维持军队纪律,维护正、副元首安全,卫戍首都、重要政府机关、机场及军事基地,执行反恐任务,平时可支援中华民国警察维护治安,战时亦可成为战斗及后勤支援部队。宪兵以军种区分为陆军之兵科(所有人员由陆军受训并拨交,但指挥独立,不受陆军管辖),宪兵司令部直属中华民国国防部,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及后勤支援部队,其地位类似于古代之禁卫军。依国防部精粹案,宪兵司令部已改为指挥部,隶国防部直属单位,总员额目前为1万3,000多人[15]。由于新兵进入陆军新训中心后由宪兵指挥部挑选合适人才,在陆军新训中心结训后去宪兵训练中心受训专长教育,受训完毕后分发至地区宪兵所属单位。 2014年3月10日宪兵指挥部指挥官吴应平表示精粹案结束后,宪兵总兵力裁到剩5,502人[16]

跨军种兵科

有些兵科横跨各军种,例如政战,陆军里有政战,海军里也有政战,空军里也有政战,因此此处将这些兵科一并列出:通信兵政战、军法、军医行政财务

规划、战略

  • 1949至1972年:攻势作战时期;以「反攻大陆」为主。
  • 1972至1979年:攻守一体时期;以「自主防御」为主,反攻大陆为辅。
  • 1979至2001年:守势防卫时期;以「防御固守」为主,同时吓阻共军。
  • 2001至2008年:攻势防卫时期;以「防御固守」为主,并以决战境外为辅,选择有利海、空域,逐次阻歼来犯敌军,确保国土安全。(第二次总统直选)
  • 2008至2017年:守势防卫时期;以「防御固守,有效吓阻」为主,采被动守势吓阻,不主动攻击共军。
  • 2017年后:守势防卫时期;以「防御固守,重层吓阻」为主,国军开始加入主动防御的策略,在敌军攻击前可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并将防御圈外扩至1千公里甚至涵盖中国大陆沿岸。运用重层吓阻与主动防御手段,达成防卫固守之目的,并以不对称作战思维,吓阻共军不致轻启战端。

相关法律

  • 《国防法》
  • 《国防部组织法》
  • 《国防部参谋本部组织法》
  • 《国防部政治作战局组织法》
  • 《国防部军备局组织法》
  • 《国防部军医局组织法》
  • 《国防部主计局组织法》
  • 《国防部全民防卫动员署组织法》
  • 《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
  • 《陆海空军刑法》
  • 《妨害兵役治罪条例》
  • 《军事审判法》
  • 《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
  • 《兵役法》

誓词

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第 63 条 (民国 107 年 06 月 28 日):[17]

军阶

中华民国国军的军官、士官分别在其官阶前冠以其所属军种,陆军军官(校官、尉官)、士官及海军军官(校官、尉官)、士官在军种后需再加官科,例如:陆军步兵上校、海军财务少校、空军中尉、陆军装甲兵上士、海军气象下士等[18]。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后,陆续取消了准尉特级上将及增加士官长等级,沿用1949年之前的制度。1956年制定《陆海空军军官任官条例》,统一三军官制,废除准将阶级,不再区分军官、军佐,军士改称士官,增设士官长军士长)阶级[19],也因为「士官」一词系国民政府迁台后才改用,故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仍然使用「军士」一词。另,日文「士官」一词,即是中文「军官」之意。 1980年制定《陆海空军军官士官任官条例》,废除准尉阶级[20]。 2000年废除特级上将[21]。 国民政府迁台后,只有下列几种职位的将领晋任一级上将:为数最多的是职掌国军军令权责的参谋总长,1972年以后,只有担任此职位的将领能晋升一级上将。其次是位崇但无权责的总统府战略顾问。 其他还有总统府参军长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等。 2013年起,因应《国防部参谋本部组织法》修正实施,参谋总长在承平时期无晋升一级上将,仅以二级上将任官。

兵籍号码

1966年起,以征兵方式进入中华民国国军服役的役男,均依照《兵籍规则》统编兵籍号码。该规则规定征兵届龄男子,由所在户政机关,于役男身家调查时,即依《兵籍编号要领》规则,统编兵籍号码以利编管。该兵籍号码第一码,大部分依照户籍地所在县市,分为「天地玄黄宇宙」(引用自千字文)等六大区域(根据实务经验,应为「天地玄黄宇金马宙」,共八种)。例如:兵籍编号为宇123456之中华民国国军,该官士兵户籍可推知设于台北市;而兵籍编号为黄123456者,户籍则可推知设于花莲县或台东县。[22]

1999年,中华民国《兵籍号码》取用国民身分证所列之编号号码,不另设号。至此,「天地玄黄宇宙」为首的兵籍号码编号要领正式取消。惟1999年前服役之中华民国后备军人及特殊场所役男(如慈湖卫兵)仍沿用该兵籍号码。[23]

军事活动

演习

汉光演习为中华民国国军以反登陆演练为主的中华民国全国性实兵防卫作战军事演习假想敌一般认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汉光演习于1984年(民国73年总统蒋经国任内)首度举行,代号为「汉光一号演习」,并由时任参谋总长郝柏村一级上将主持;之后年年举行,仅号次有所更动。

阅兵

大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头戴德国式军盔的国民革命军官兵

台湾时期

1966年10月10日,担任大阅官的总统蒋中正台北主持双十国庆阅兵大典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初期,国庆日曾经年年阅兵,直到1964年因发生国军战机坠毁意外加上总统蒋中正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如以往而取消[24],1975年恢复。

由于阅兵要求动作需整齐划一,排练过程漫长且严酷,而被认为是威权独裁及黩武的象征,故在解除戒严后随着政治情势的改变,逐渐受到抗议或批评。因此1991年为最后一次大型举行,之后就因「自由主义者的反对」、「政治的民主化」而废除(尽管法国等不少典型的民主国家也经常举行阅兵,但规模不大)。现均转型为国防展演的方式呈现,其规模均不如以往。因此目前想要在台湾,特别是在台北见到正式的阅兵机会已经相当低。

此外,中华民国不曾举行过海上阅兵

 中华民国自1949年迄今历次国庆阅兵一览表

年份 代号 大阅官[a] 阅兵指挥官 备注
1949年 不详 中华民国国防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
陈诚
不详 庆祝建国三十八周年,中华民国国军首度在台湾举行公开阅兵。
1951年 不详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艾叆中将 庆祝建国四十周年。
1952年 复华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唐守治中将 庆祝建国四十一周年。
1953年 不详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周雨寰少将 庆祝建国四十二周年。
1954年 不详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徐汝诚中将 庆祝建国四十三周年,因九三砲战爆发,徵调军机协防台海,取消空中分列式。
1955年 光华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郑为元少将 庆祝建国四十四周年。
1956年 光复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刘鼎汉少将 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
1957年 中兴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胡炘中将 庆祝建国四十六周年。
1960年 鼎兴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朱元琮中将 庆祝建国四十九周年。
1961年 复兴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郑为元中将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
1963年 复汉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袁国征中将 庆祝建国五十二周年 
1964年 兴汉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郝柏村中将 庆祝建国五十三周年,参与空中分列式的两架F-104星式战斗机擦撞坠毁,王干宗与林鹤声两位飞官殉职。
此后取消年年阅兵的传统。
1975年 大汉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严家淦
张家俊中将 庆祝建国六十四周年,恢复阅兵。
严家淦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 
1978年 汉威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经国
蒋仲苓中将 庆祝建国六十七周年蒋经国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
1981年 汉武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经国
许历农中将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
1987年 侨泰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蒋经国
程邦治中将 庆祝建国七十六周年,于新竹湖口基地,也是总统蒋经国最后一次校阅国军官兵。
1988年 光武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李登辉
陈廷宠中将 庆祝建国七十七周年李登辉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
1991年 华统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李登辉
罗文山中将 庆祝建国八十周年,中华民国最后一次双十节军事阅兵典礼。期间民主运动人士发起「反阅兵,废恶法」运动进行抗议,数度与军警发生冲突。也是目前中华民国国军最后一次在台湾举行大规模的阅兵
2007年 同庆操演 中华民国总统
陈水扁
吴斯怀中将 庆祝建国九十六周年,陈水扁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以国防展演呈现,非传统式阅兵。
2011年 国防展演 中华民国总统
马英九
朱玉书中将 庆祝建国一百周年,马英九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以国防展演呈现,非传统式阅兵。
2015年 汉光31号演习 中华民国总统
马英九
任季男中将 庆祝建国一百零四周年,并纪念八年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此次阅兵于新竹湖口基地举行,又称为「国防战力展示」。
2016年 庆祥操演 中华民国总统
蔡英文
任季男中将 庆祝建国一百零五周年,蔡英文就任总统后首度阅兵,以「国军救灾能量」为主题的国防展演,非传统式阅兵,更创下首次「非武装阅兵」的纪录。
2017年 不详 中华民国总统
蔡英文
徐衍璞中将 庆祝建国一百零六周年,以国防展演呈现,非传统式阅兵。
2021年 主题表演 不详 不详 庆祝建国一百一十年国庆大会,以「捍卫台湾」为主题。

海外军事行动

敦睦远航训练支队

中华民国海军敦睦远航训练支队,简称敦睦支队,又称敦睦舰队,是中华民国海军每年度例行性的任务性编组支队,最主要目的是远洋航行训练,提供各军校正期班学生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实习课程开设,次要目的为军事外交,由少将舰队长代表中华民国总统与全体中华民国国军官兵访问各邦交国正副元首、且模拟于邦交国战争时协助撤离当地侨民

物资援助大韩民国

韩战期间,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曾多次提议派中华民国国军前往朝鲜半岛参战,获得麦克阿瑟支持,但遭到联合国、美国和韩国总统李承晚反对,然而中华民国仍有进行物资援助[25][26]

中华民国驻越军事顾问团

中华民国驻越军事顾问团(英语: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dvisory Group, Vietnam),于1960年-1975年间,因应越南战争派驻在越南共和国(南越)的军事支援团,属于中华民国援越单位[27]其中之一。军援越南可概分为四阶段:「奎山军官团」、「军事顾问团」、「驻越军援团」及「建设顾问团」,对越军事援助之内容,可概分为政战布建与训练、武装配备与制造、海军勤务支援、空军勤务援助,以及特战部队。

大漠计划

大漠计划中华民国空军从1979年开始每年派遣近百名现役飞行员地勤人员以沙乌地阿拉伯皇家空军军人的身份军援叶门阿拉伯共和国北叶门)的秘密计划,直到1990年叶门统一才结束,中华民国空军共在12年中派出700多位人员。[28][29][30]沙乌地阿拉伯及叶门称此案为和平钟计划(Peace Bell Program)。

参考文献

  1. ^ 2019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 Global Firepower. [202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英语). 
  2. ^ 2.0 2.1 国防部:国军动员部队32万人. 中时电子报. 2019-10-16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中文(台湾)). 
  3. ^ 国防部:108年要募兵2.1万人 110年以后每年减为1万人. 中华民国国防部. 2018年10月21日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中文(台湾)). 
  4. ^ 84年起免当兵 募兵经费何处筹?. [201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9). 
  5. ^ 役男4个月军事训练 107年起不用下部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中央通讯社 2017年12月19日
  6. ^ 如1926年1月,在黄埔军校蒋中正制定《革命军连坐法》
  7. ^ 总统宣布 义务役役期缩短2个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TVBS 2013年9月5日
  8. ^ 义务役役期自2005/7/1缩短为1年6个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台湾商会联合资讯网 2004年11月12日
  9. ^ 明年起 役期减为1年4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大纪元 2005年9月27日
  10. ^ 李杰:明年开始 役男役期将再缩短两个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大纪元 2005年9月26日
  11. ^ 七月一日起役男役期缩短为一年两个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大纪元 2007年3月15日
  12. ^ 现行常备兵服役役期仍为一年.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3. ^ 自民国102年起,将改征集接受四个月军事训练.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14. ^ 14.0 14.1 100年国防报告书. 中华民国国防部. [201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中文(台湾)). 
  15. ^ 国安局:裁减宪兵 影响特勤任务. [201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0). 
  16. ^ 宪兵裁剩5502人 宪指部:影响2016维安. [201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5). 
  17. ^ 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第 63 条 (民国 107 年 6 月 28 日)
  18. ^ 陆海空军军官士官任官条例,附表一:陆海空军军官士官官等官阶与公务人员职等对照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19. ^ 立法院公报第十七会期第四期. 台北: 立法院. 1956年5月16日: 页8–20 [2016年7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6日). 
  20. ^ 立法院公报第六十九卷第五十期. 台北: 立法院. 1980年6月21日: 页12–34 [2016年7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6日). 
  21. ^ 废止「特级上将授任条例」. 台北: 总统府公报. 2000年11月1日: 页2 [2016年7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30日). 
  22. ^ 国军退除役人员资料校补表(荣民证申请表)范例. [200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2). 
  23. ^ 国防法规资料库,兵籍号码
  24. ^ 台湾阅兵战机失事 藏31年终曝光. 文汇报. [201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25. ^ 67国打韩战 被列入世界金氏纪录. Dailynews.sina.com. 2010-09-17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6. ^ 中华民国国旗飘扬首尔街头. 
  27. ^ 其他单位有农业团、电力团、医疗队、空运队等。
  28. ^ 刘忠武. 大漠案揭密:中华民国兵援外交秘史. 智库文化. ISBN 9867264096. 
  29. ^ 罗添斌. 失落的大漠中队:中华民国空军的秘密任务. 麦田出版. ISBN 9577087450. 
  30. ^ 曾琼叶. 铁翼雄鹰:大漠计划口述历史. 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2010. ISBN 9789860258073. 

备注

  1. ^ 中华民国称呼阅兵首长大阅官

外部连结

参见


先前机关:
台湾军
驻台湾武装部队
1945年至今
驻台美军(1951年-197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