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 | |
---|---|
![]() | |
主要运营商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 |
客运量 | 36.6亿人次[1] |
客运周转量 | 14,706.64亿人·公里[1] |
货运量 | 47.74亿吨[2] |
铁路里程 | |
总里程 | 150,000公里(93,206英里)[2][3] |
复线里程 | 89,250公里(55,457英里)[2] |
电气化里程 | 109,950公里(68,320英里)[2] |
高速铁路 | 40,000公里(24,855英里)[2] |
铁路轨距 | |
主要铁路 |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
高速铁路 |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标准轨 | 149,500公里(92,900英里)(2021年) |
1,000毫米(3英尺3 3⁄8英寸) | 468公里(291英里)(2019年) |
762毫米(2英尺6英寸) | 20公里(12英里)(2019年) |
其他资料 | |
隧道数目 | 16,084座(2019年) |
隧道总长 | 18,041公里(11,210英里)(2019年)[4] |
最长隧道 | 松山湖隧道(38.813公里(24.117英里))[5] |
桥梁数目 | 超过200,000座(2018年)[6] |
最长桥梁 | 丹昆特大桥(164.8公里(102.4英里)) |
车站数目 | 5,752座(2019年) |
最高海拔 | 5,072公尺(16,640英尺)[7] ,位于唐古拉山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 ![]() |
||||||||||||||||||||||
---|---|---|---|---|---|---|---|---|---|---|---|---|---|---|---|---|---|---|---|---|---|---|
|
中国的铁路运输始于清朝末年的上海淞沪铁路,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的铁路总里程数已突破15万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系统突破4万公里以上,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系统。
几乎所有的铁路运营都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是2013年3月铁道部解散后成立的国有企业(即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6月转制为股份制公司并划归财政部管辖。
中国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之一。2019年,中国铁路实现旅客运输量36.60亿人次、客运量14706.6亿公里;[1]2021年,实现货运量47.74亿吨、货运量33238亿吨公里[2]。1980年至2013年期间,货运周转量增长了五倍以上,同期客运周转量增长了七倍以上。[9]由于中国铁路网络亟需增加客运及货运能力,仅2014年全国铁路投资便达到了1304亿美元,并在此后连续6年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仅2015年,中国就新建了9,000公里的铁路。[10]此外国家还制定了中长期铁路规划,预计2050年将路网规模扩大到274,000 km(170,000 mi)。
概述
在中国大陆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大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大陆的地员广阔、人口众多、人口聚集性强,聚集地距离相对集中,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与北美不同,中国大陆的中小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发展的成本极高,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故铁路在中国大陆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中国大陆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2009年中国大陆的铁路就承担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11]。截至2021年底铁路的实际营业里程已经超过15万公里[3],占世界铁路的10.3%,但换算运输周转量却占到世界的68%,体现出中国大陆铁路的周转调度与线路资源利用率的精准高效。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大陆运营时速超过250公里的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40,000公里,稳居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同时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地区)的电气化铁路总长度达到了10.99万公里以上,亦居世界的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地区)大部分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国家铁路运输承担。截至2019年底:
- 全区铁路旅客运输的旅客发送量完成36.6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85亿人次、增长8.4%
- 其中国营铁路35.78亿人次,增长7.9%
- 全区的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4706.6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877.63亿人公里、增长4.0%
- 其中国营铁路14529.5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3%[1]
- 全区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44888.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14.17亿吨公里、增长4.2%
- 其中国营铁路41539.1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1]
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仍然是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客运方面,由于近年来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普通和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和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峰客流时段的客运压力,截至2015年12月全区旅客列车每天能提供超过960万个席位(含普速铁路旅客列车,棚车,路用列车,市郊列车,通勤列车,普通动车组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国际铁路联运列车)。2019年全年中国铁路旅客运输量为36.60亿人,比上年增长8.4%。[1]非节假日的「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复存在,但是动车组列车超员的情况还会偶然出现,尤其在春运、暑运、节假日(如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时段超员仍然存在较多。长距离货物运输中铁路运价过高且便利性低,例如京津冀地区铁路运输仅占所有货物运量的10.2%[12]。中国货运铁路总里程未知,但与位居首位的美国货运铁路里程差距较大(22万公里货运铁路)[13]。
高铁飞速发展之余在偏远地区的大量普通慢车还是保持运作甚至有新建,因为诸多地势崎岖且经济落后地区普通慢车有其扶贫的公益角色,成为当地主要外界联络和物流唯一平价方式,普快列车票价20余年来也保持不涨,至今还有单趟区间2元人民币的低票价存在不少地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2019公布其负债高达5万亿余元人民币,多数就是铁路被视为国家公益性设施而非营利设施的性质而严管票价。[14]
中国人口与铁路里程的比例仍然有略微失衡,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人均拥有铁路(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窄轨铁路,山区铁路,森林铁路,工矿铁路以及国际联运口岸接线铁路等)约为10.6cm。为了解除此一「瓶颈」,中国大陆在经历了若干年铁路建设之后,已经进入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平稳发展时期。中国大陆以铁路连接的邻近国家和地区有:香港、哈萨克、蒙古、俄罗斯、北韩、越南与寮国、缅甸(兴建中)等。
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内近一半的铁路不能正常使用,部分地方铁路仍为窄轨铁路,与英国等国修建的准轨1435mm不相兼容。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成立,参与国内的铁路建设和运营工作。当年年底,因战争受损的铁路相继恢复通车,在之后的数十年里,一些新的铁路线路建成投用。文化大革命时期,铁路运营秩序陷入混乱。邓小平在1973年以郑州铁路局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全路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之后随着邓被打倒,一切又陷于混乱之中。1977年文革结束后,铁路事业得到整顿并恢复发展。1997年至今,中国铁路已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提速。在此期间,铁路的电气化、高速化改造也在同步进行。2021年底,中国铁路总长度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万公里。
路徽
中国大陆的铁路路徽诞生于1950年1月19日[15],由陈玉昶(1912年-1969年)设计,并于1950年1月22日在人民日报颁布[16]。整个路徽图案代表蒸汽机车的正面投影,上半部由蒸汽机车轮廓投影抽象出来的「人」字代表人民,下半部为钢轨的横断面代表铁道,整个图案代表着「人民铁道」。整个图案还含有「工人」二字,它点明了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自此该路徽成为中国大陆铁路的标志,而且还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系统中最早统一使用并沿用至今的标志[17]。
按交通运输部规定,所有归属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或使用国铁线路的地方铁路、路外企业的铁道机车车辆,均需要带有路徽,作为产权标记(而神华集团则为例外:辖下韶山4B型电力机车有路徽,但其「神华号」系列机车(HXD1及HXD2)则没有路徽)。
铁路管理体制
国铁
在中国大陆,主要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负责铁路运营,交通运输部下辖的国家铁路局行使政策制定等职能并指导、协调、监督和帮助地方铁路、专用线[18],但大陆地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并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任何事务。中国大陆地区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包括机场捷运,城市高架轻轨,普通有轨电车与地铁)的建设目前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负责管辖和审批。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管理体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局(铁路公司)、站(段)三级管理体制,下设18个铁路局或者铁路公司(17个铁路局,1个铁路公司),每个铁路局(铁路公司)下设车站(段)及地方合资铁路公司。铁路局(铁路公司)的设立属于区域性公司运营体制,每个铁路局(铁路公司)仅负责特定地区。国家铁路局负责全国铁路的规划与管理,以及行政审批。在各主要城市都设有监督管理分局,负责该区域的铁路运营监督与管理工作。
过去的铁路管理体制为部、局、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19]。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撤销了全国共41个、存在了50多年的铁路分局和2个铁路公司(南疆铁路公司、北疆铁路公司)[20],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以提高管理效率及铁路运输能力,并减少运营管理成本,解决了中国大陆铁路长期以来存在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两级法人以同一方式经营同一资产的体制性弊端[21][19][22],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
201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被撤销,成立国家铁路局作为铁路监督管理部门,而国家铁路(及大部分国铁控股合资铁路)的运营部门改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改组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国家铁路的建设,运营与管理。
铁路局(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 | 简称 | 管辖范围 | |
---|---|---|---|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 哈局 |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 |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 | 沈局 | 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河北省^、黑龙江省^ |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京局 |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 | |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太局 | 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 | |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 呼局 |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 | |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安李支线公司、汤鹤支线公司) | 郑局 | 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 | |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公司)、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武局 | 湖北省#、河南省^ | |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西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西局 | 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 | |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 济局 | 山东省#、河南省^(台前)、辽宁省^(烟大铁路轮渡,至旅顺西站) |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萧甬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合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新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宁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合宁铁路有限公司、合武铁路安徽有限公司) | 上局 | 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 |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武夷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泉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龙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海沧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南局 | 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 |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石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广铁 | 广东省#、湖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渝怀线) | |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宁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 | |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 成局 | 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湖北省^ | |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合资铁路/控股铁路公司:水红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昆局 | 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兰局 | 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 |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 乌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青藏 |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 |
附注:#代表管辖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铁路、^代表管辖管辖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部分铁路 |
地方铁路
由地方政府在交通厅(局)下设地方铁路局或铁路公司所有、运营,如金温铁路(由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有的地方铁路委托过国铁统一运营,如新长铁路。
另有神华铁路,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属的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主要从事煤炭运输。是独立于国家铁路的国内第二大铁路运营商,自营铁路2155公里,是国家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年运输能力超过5亿吨,拥有铁路自备货车52275 辆。神华铁路由包(头)—神(木)铁路、神(木北)——朔(州西)铁路、朔(州西)——黄(骅)铁路、大(同东)——准(格尔薛家湾)铁路组成。
民营铁路
现时中国大陆大多数的铁路路线均为铁路总公司及其控股或地方政府辖下的国营公司经营。2006年,广东省罗定市政府以4186万元人民币,把罗定铁路售予民营公司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目前由天津国恒铁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使之成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条民营(私营)铁路[23][24],并成立中铁(罗定)铁路公司负责管理。至2006年12月,连接罗定至广西岑溪的罗岑铁路开始动工,铁路股权同属深圳中技控股的中铁(罗定岑溪)铁路公司。但目前全大陆地区仅有的这两条私人资本民营铁路正面临资金短缺,运量不足的困难,罗岑铁路原计划于2009年建成,但因此几乎成了一个烂尾工程,至今仍未通车。[25][26]不过,目前在建的杭绍台城际铁路预计2021年年底正式运营。它是中国大陆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27]。建成后将是在罗定铁路之后,中国大陆第二条民营铁路。同时亦将是中国大陆首条运营的民营铁路和民营高速铁路[28]。
铁路网
现时中国大陆铁路网长度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的10.3%[29][30]。其中铁路复线里程(不包括多重复线)为8.9万千米,复线率为59.5%;电气化里程为10.9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电气化率为73.3%[2]。全国除了有约500公里的窄轨铁路外,其余均为标准轨距铁路(1,435毫米)。全部轨道长度于2015年底时,为26万公里。
受历史、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大陆中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较发达,路网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铁路数量相对较少,密度较低。西部大开发自2000年开展以来,大陆西部12个省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加速,多条铁路已经建成投产,包括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宁西铁路、遂渝铁路、广大铁路、内昆铁路等,但是与中东部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并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31]。至今国土面积占全国二分之一的西部地区的铁路密度仍远远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1年底,中国大陆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已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6.1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了205%,已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40.7%[2][32]。2009年11月5日,新疆的精伊霍铁路、兰新铁路乌鲁木齐—精河段复线、奎北铁路、乌将铁路同时竣工开通运营[33]。渝贵铁路和成贵客运专线分别于2018年1月25日和2019年12月16日全线开通。丽香铁路预计于2022年底开通,成昆铁路复线仅剩余峨米段在建,预计2023年全线开通。[34]成兰铁路预计2026年全线开通。
目前中国大陆铁路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202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其中高铁已达4万公里。2021年全国铁路投资7489亿元,较此前每年超过8000亿元的幅度有所缩减,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68公里。
![]()
中国大陆高铁运营网络:
设计时速在300 - 380 km/h之间的新建高铁路线
设计时速在200 - 299 km/h之间的新建高铁路线
设计时速在200 - 250 km/h之间的提速改造既有线
未实施提速改造的其他铁路线
|
|
干线通道
2001年1月,中国大陆铁道部提出「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的建构策略,作为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规划。「八纵八横」铁路大通道具有运输能力大、线路里程长、联接大城市、连接铁路多、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资源调度、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当中十六条大通道均是由一条或多条功能相近的主要铁路干线所构成。近十年来,为建设「八纵八横」干线,除了新建总长达3800公里的铁路(如秦沈客运专线、铜九铁路、广珠铁路)外,也在既有线修建复线2500公里,包括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段等﹔另外既有线电气化改造4400公里,包括浙赣铁路、沪杭铁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等[35]。
2009年7月1日,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正式开通,至此中国已实现「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36]。
干线通道 | 长度(公里) | 组成线路 | ||
---|---|---|---|---|
八纵通道 | 京哈通道 | 2344 | 京哈铁路,经滨洲铁路延伸至满洲里 | |
东部沿海通道 | 4019 |
沈大铁路 - 烟大铁路轮渡 - 蓝烟铁路 - 胶新铁路 - 新长铁路 - 宣杭铁路 - 萧甬铁路 - 甬台温铁路 - 温福铁路 - 福厦铁路 - 鹰厦铁路 - 梅坎铁路 - 广梅汕铁路 - 广茂铁路 - 黎湛铁路
途经:沈阳—鞍山—大连—烟台—青岛—临沂—新沂—淮安—盐城—南通—无锡—湖州—杭州—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厦门—龙岩—梅州—河源—广州—湛江 |
||
京沪通道 | 1463 | 京沪铁路途经: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 ||
京九通道 | 2403 | 京九铁路(连接北京及深圳,经港铁东铁线到香港九龙。) | ||
京广通道 | 2324 | 京广铁路一广珠铁路 | ||
大湛通道 | 3108 | 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焦柳铁路—石长铁路—湘桂铁路—黎湛铁路)—洛湛铁路 | ||
包柳通道 | 3011 | 包神铁路 - 神延铁路 - 西延铁路 - 西康铁路 - 襄渝铁路 - 川黔铁路 - 黔桂铁路 - 湘桂铁路 | ||
兰昆通道 | 2261 | 陇海铁路 - 宝成铁路 - 成昆铁路 | ||
八横通道 | 京兰通道 | 3943 | 京包铁路 - 包兰铁路,经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延伸至拉萨 | |
煤运北通道 | 大同—秦皇岛通道 | 685 | 大秦铁路 | |
神木—黄骅通道 | 855 | 神黄铁路(神朔铁路 - 朔黄铁路) | ||
煤运南通道 | 太原—青岛通道 | 922 | 石太铁路 - 石德铁路,途经:太原—德州 | |
侯马—日照通道 | 侯月铁路 - 新月铁路 - 新兖铁路 - 兖石铁路 | |||
陆桥通道 | 4120 | 陇海铁路 - 兰新铁路 - 北疆铁路 | ||
宁西通道 | 1558 | 宁西铁路,经宁启铁路延伸至启东 | ||
沿江通道 | 1893 | 达万铁路 - 宜万铁路 - 长荆铁路 - 武九铁路 - 铜九铁路 - 宁铜铁路 | ||
沪昆(成)通道 | 2653 | 沪昆铁路(沪杭铁路 - 浙赣铁路 - 湘黔铁路 - 贵昆铁路),达成铁路 - 遂渝铁路 - 渝怀铁路 | ||
西南出海通道 | 1700 | 南昆铁路 - 湘桂铁路 - 黎湛铁路 |
高速铁路
中国大陆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已开发国家晚,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由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37]。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大陆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而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在2002年建成开通的秦沈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时速达到200~250公里,同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大陆铁路第一速」的321.5 km/h,轰动一时。在2007年实行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线(如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胶济线等)大规模开行时速高达200~250公里的中国铁路高速(CRH)动车组列车,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线提速改造的先进水平。2008年8月,中国首条设计时速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截至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0000公里,其中包括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铁路和新建的高速铁路。到2022年,在建和规划兴建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万公里,其中包括了5种类型的线路:「八纵八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高速铁路列车为和谐号电力动车组及复兴号电力动车组,其中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为中国铁道部由2004年起先后向多间外国企业购买高速铁路车辆技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的方式,由中国中车旗下的铁路车辆制造企业进行国产化生产;复兴号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中车自主研发,营运于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的电力动车组。
窄轨铁路
在历史上中国拥有过许多窄轨铁路,此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例如于1900年代修筑的正太铁路(今为标准轨距的石太铁路)及1930年代修筑的同蒲铁路,当时均采用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38]。另外的例子还有潮阳窄轨铁路(轨距1200毫米)、个碧石铁路(轨距600毫米)等。但这些铁路不少是因战争破坏,或因后来的铁路发展需要改建成标准轨距铁路,或直接停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之后,以建设1435mm标准轨铁路为主,但也有一些与地方政府合资建设的地方窄轨铁路。例如位于河南省、属于郑州铁路局管辖的禹郸铁路(许昌至周口)始建于1966年,轨距为762毫米。
1962年10月前,集通铁路为在苏联铁路部门帮助下,在1955年10月修建的蒙古纵贯铁路南段部分,中国大陆境内的宽轨线路,轨距为1524mm,后由于大陆与苏联交恶,紧急在短期内改成1435mm的准轨线路。
目前尚在运营中的大陆国铁窄轨铁路仅余下四川省嘉阳煤矿的厂矿自有铁路芭石铁路。昆河铁路(原滇越铁路)始建于1903年,轨距为1000毫米,从昆明到中越边境河口,全长467公里,昆明来往河口的旅客列车已于2003年6月1日停运,后来为了方便沿线铁路职工通勤,及解决沿线公路不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困难,全线仍一度运行少数客货列车[39]。而目前仅在昆明北站到石咀站,以及昆明北站到呈贡王家营站区间开行通勤列车,其余区间停运[40]。但在2017年,为了配合昆明地铁4号线的建设导致昆河铁路部分路段被拆除,自此该铁路正式进入全线停运状态。
线路等级
中国大陆的铁路车站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同时兼备客货功能的客货运站,以及编组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按铁路的远期年输送能力和在铁路网中的重要性,对各条铁路划定级别[41][42]。目前国铁线路共分为四个等级[43],分别为客运专线、Ⅰ级铁路、Ⅱ级铁路和Ⅲ级铁路。而地方铁路分为三个等级,地方Ⅰ级铁路、地方Ⅱ级铁路和地方Ⅲ级铁路。按相同等级比较,地方铁路各方面的设计标准均较国铁线路低。
对于不同等级标准的铁路,其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限制坡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规定。
铁路车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会按各车站的日均接发旅客数量、日均装卸车数量、日均调车作业车辆数量等指标条件,并可考虑车站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运输布局上的重要性,将铁路车站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和五等站。其中特等站由铁道部统一评等,一等及以下等级车站由铁路局自行审批[44]。站等每三年核定一次,日常不进行调整。[45]到2007年底,中国国家铁路车站有5544个。其中特等站50个、一等站236个、二等站353个、三等站939个。另有上万个沿线四等站和五等站。截至2015年底,其中办理客运业务的有2386个,办理货运业务的有4762个。
客运站
随着大陆铁路路网的快速扩张,大陆地区的铁总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3000座现代化铁路客运站[46],其中省会级车站有500余座,地级市车站有1000余座,其余1500余座为县级车站[47]。仅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共要投资约8000亿元人民币新建或改造1642座新客站[48]。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已建成了上海南站、南京南站、合肥南站、张家口南站、日喀则站、和田站等铁路新客站1322座。[47]新建的铁路客运站在站区规划、功能布局、交通转接、建筑造型等多方面的设计上,都与以往传统的火车站设计有较大改变。新设计除了强调效率和效益,也更注重环境协调和自然通风节能,并体现地域文化[49]。另外,将铁路客运站发展成城市中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强调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计程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
编组站

铁路编组站亦按所处地点交汇的铁路干线数量、站场编组能力等因素,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50]。截至2009年,中国大陆共有50个编组站。
大陆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乃至亚洲最大的编组站为武汉北编组站,采用双向纵列式6级10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站型布置[51],站内拥有151条线路,总长390多公里,占地约5.3平方公里[52],每日平均接发列车约600列,设计解编能力为24000辆/日,实际编解能力约为36000辆/日。但郑州北站目前的规模是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分3期工程扩建而成,因此在2009年5月18日建成启用的武汉北编组站(一期工程)[53] 也号称为亚洲最大的一次建成编组站,该站采用双向三级七场站型布置,全站共有118条线路,初期开通96条线路[54],总长222公里,占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设计解编能力约15000辆/日(近期)、22000辆/日(远期)[55]。
最繁忙的车站列表
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客运人次前10名的车站(2019年)[56]。
车站名称 | 年进出人次(百万) |
---|---|
北京西站 | 50.82 |
郑州站 | 34.96 |
北京站 | 34.69 |
广州站 | 28.98 |
西安站 | 28.50 |
上海站 | 26.96 |
天津站 | 26.74 |
成都站 | 26.01 |
哈尔滨站 | 25.46 |
太原站 | 20.04 |
铁路枢纽
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对铁路发展的规划,除了投资建设铁路新客站,并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枢纽性(或称路网性)客运中心为全国性客流集散地,配备全国性的铁路机车车辆检修中心,例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等地区的动车段[57];区域性客运中心为区域性客流集散地,配备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机车车辆检修基地[58]。
2008年中,铁道部最终划定,中国铁路的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与西安[48];而区域性客运中心共计十个,分别为哈尔滨、沈阳、济南、郑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宁、兰州和乌鲁木齐。2022年初,完成改扩建的江门北站(旧鹤山站),成为珠西铁路枢纽。
货物运输

货物运输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运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2019年大陆地区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包括行李)达43.89亿吨,全区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30181.95亿吨公里, 全区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44888.59亿吨公里[1]。根据2009年的调查,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九成以上的货运运力是用于保障该地区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主要货物包括煤、焦炭、木材、矿产、粮食、水泥、化肥等大宗商品[59],另外行包运输(包裹)、行邮运输(邮政)也占有一席之位。
但近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公路密度大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以其高速、灵活以及低价的优势,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货运量,导致铁路流失了一定数量的货源。[60]实际上,根据2017年的数据,铁路运输占全国货物运输量比重极低,仅为7.8%[61]。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物运输种类主要分为整车、零担和货柜。整车适用于大宗货物;零担适用于零星货物;货柜适用于精密、贵重、易损货物。而行包专列和行邮专列分别开行于1995年及2004年[62],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内运行速度最快的货运列车,由中铁快运公司集中统一管理[63]。另外铁路也具有特种运输、军事运输、抗洪抢险和救灾物资、涉农物资等特殊运输任务的功能。
集中化、单元化和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是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中国大陆地区正大力发展拥有智能化装车系统、大容量储存能力和高效规模化的战略装车点,能够集中存储、整列装车、整列发车,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建设从2006年开始,截至2008年7月底,全国已建成444个战略装车点,覆盖了大部分煤矿、港口、炼油厂、钢厂等货物发送量较大的装车作业点[64]。中国大陆地区正在全国建设的18个铁路货柜中心站,作为只提供货柜服务的枢纽中心。2004年4月18日起,随着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展开,开通了北京—上海的铁路双层货柜「五定」运输班列,北京至上海只需运行38小时,较以往的铁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中铁货柜物流公司是铁路货柜业务的主要承运人。而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现代化重载运煤专线——大秦铁路,在2008年实现煤炭运量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 另一方面,在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京哈铁路、陇海铁路等繁忙铁路干线已经普遍开行5000至6500吨重载货物列车[65]、双层货柜列车。铁路货车也逐步进行从以往60吨级到目前普遍应用70吨级通用货车、80吨级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级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的升级换代[66]。重载化对提高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运能、缓解运输紧张具有重要意义。[67]
同时,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电商快递需求,中国铁路从 2014 年起,利用高铁线路的不载客检测车等资源,开行了高铁快递服务。
货车
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车包括敞车、平车、棚车、保温车和罐车等通用货车与货柜车、长大货物车、家畜车、水泥车、粮食车和特种车等专用货车。 一个完整的货车标记包括基本型号、辅助型号和车号。
车种 | 基本型号 | 车号范围 |
---|---|---|
棚车 | P | 3000000-3499999 |
敞车 | C | 4000000-4899999 |
平车 | N | 5000000-5099999 |
货柜车 | X | 5200000-5249999 |
矿石车 | K | 5500000-5531999 |
长大货物车 | D | 5600000-5699999 |
罐车 | G | 6000000-6309999 |
保温车 | B | 7000000-7231999 |
毒品车 | W | 8000000-8009999 |
家畜车 | J | 8010000-8039999 |
水泥车 | U | 8040000-8059999 |
粮食车 | L | 8060000-8064999 |
特种车 | T | 8065000-8074999 |
守车 | S | 9000000-9049999 |
旅客运输


在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运输是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之一,每年的铁路旅客运输量持续上升,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6.60亿人次。[1]
由于每年经由铁路运输的旅客发送量持续增加,凸显出铁路运能的不足,中国大陆地区铁道部除了充分利用新线能力,亦进一步健全票额利用动态分析制度、灵活调整车票限售区段、扩大席位复用和票额共用,以实现客运能力利用最大化[68]。另外,为扩大票务信息的透明度,自2009年2月起,中国大陆地区铁道部要求全国各大车站实时显示车票剩余数量,车站必须在售票大厅明显位置公布车票预售期、车票剩余情况和热门车次限购张数等资料[69],而不能简单显示为「有」或「无」车票。
近年铁道部也开始跟随电子商务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为旅客提供增值服务。由2010年1月开始,开始试运行「www.12306.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网站具备列车时刻、票价、正晚点、余票、代售点等信息查询功能;另外以往仅在少数城市试行的电话订票服务,也同时大规模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实行就近取票[70],惟电话订票亦因操作繁琐、取票限制等不足而备受部分民众批评[71]。2010年9月,铁道部宣布,铁路网络订票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技术方案基本确定,铁道部并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用电话、网际网路等新兴方式购买火车票或将成为可能[72]。 从2011年12月起,全国各铁路局陆续开通网络和电话订票,同时全面实行实名购票[73]。通过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可以预订到大部分车次的车票并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可以凭有效证件在任意铁路售票点出票(不能晚于开车前15分钟),在某些站点间乘客可以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直接通过车站自动检票机进、出站[74]。由于开通网络购票时预售期临近春运高峰,众多的访问量一度导致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瘫痪,甚至出现网上付款成功后却显示订票未成功的情况[75]。2017年12月2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始试行与飞行常客奖励计划类似的「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76]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也和港铁公司(两铁合并前为九广铁路公司)合作,联营提供跨境铁路客运服务、连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城际直通车。直通车服务共设3条路线,分别为广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及京九直通车,旅客可乘坐列车直接来往香港及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包括 北京、上海、广州、东莞、佛山和肇庆,而仅需要在始发和终到站办理出入境手续。自2018年9月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提供自香港西九龙站往返内地38个长途站点和6个短途站点的高速铁路服务。[77]而高速铁路服务将在香港西九龙站进行一地两检,在香港西九龙站的口岸区办理出入境手续。
列车类型
旅客列车
车次 | 描述 | |
---|---|---|
G | 高速动车组列车 | 营运最高时速380公里,现限速300~310km/h ,部分线路限速则为350~360km/h,主要使用350-380km/h级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速电力动车组。列车车次为G1-G9998。部分G字头列车在胶济客运专线等较低等级线路上运行时仍采用G字头车次。 |
D | 普通动车组列车 | 最高时速250-300公里,现限速140-250km/h,主要使用CRH系列「和谐号」普通电力动车组,主要运行在既有线改造和200-250km/h级线路上。列车车次为D1- D9998。 |
C | 城际动车组列车 | 营运最高时速380公里,现限速140~380km/h ,主要使用350-380km/h级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速电力动车组。列车车次为C1-C9998(其中,长珲城际铁路使用C1xxx作为其车次,京津城际铁路使用C2xxx作为其车次,郑州郑开城际铁路使用C28xx作为其车次,上海金山铁路使用C3xxx作为其车次,武汉武咸城际铁路、武黄城际铁路使用C50xx、C55xx作为其车次,成都成灌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使用C61xx - C63xx作为其车次,肇庆广佛肇城际铁路使用C68xx作为其车次,东莞、惠州莞惠城际铁路使用C69xx作为其车次。广州广深铁路使用C70xx - C71xx及部分C72xx作为其车次,深圳厦深铁路坪山捷运快线与江门广珠城际铁路江门线使用部分C72xx作为其车次,珠海广珠城际铁路(主线)使用C76xx - C77xx作为其车次,兰州兰中城际铁路使用C85xx - C86xx作为其车次)。 |
Z | 直达特快列车 | 最高时速160公里,中途不停车或者仅停靠少数车站的夕发朝至跨局或管内列车(跨局列车是指可以在本铁路局/公司管辖范围以内和以外的线路上行驶的列车),列车车次为Z1-Z9998。 |
T | 特快旅客列车 | 最高时速140公里 / 160公里(少数按直达特快等级运行的列车)的跨局或管内列车(管内列车是指仅可以在本铁路局/公司管辖范围内运营的列车),列车车次为T1-T9998。 |
K | 快速旅客列车 | 最高时速120公里 / 140公里的跨局或管内列车,列车车次为K1-K9998。 |
普通旅客快车 普快 |
最高时速120公里的跨局或管内列车(直快仅限跨局列车),列车车次范围是1001-5998。 | |
普通旅客列车 普客 |
最高时速100公里的跨局或管内列车,列车车次范围是6001-7598。 | |
通勤列车 通勤 |
用于沿线铁路职工上下班通勤的列车,列车车次为7601-8998。 | |
L | 临时旅客列车 | 在春运、暑运等客流高峰开行的列车,列车车次为L1-L9998。从2015年春运起,L字头临客列车已大为减少。 |
Y | 临时旅游列车 | 为旅游高峰客流而开行的旅客列车,列车车次为Y1-Y998。 |
不载客列车
- 路用列车:车次范围为57001-57998,一般只用于铁路职工通勤。
- 回送出入厂客车底列车:回送车辆厂进行返修或在车辆厂修理完毕回送配属段的列车,列车车次为001-00298。
- 回送图定客车底:整列回送的图定客运列车,列车车次前冠以「0」。
- 因故折返旅客列车:原车次前冠以「F」
车票票样
目前现行的列车车票自2015年6月25日起开始试用,8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版车票与旧版车票的不同点有:第一行的始发站、到达站站名后分别新增「站」字;第五行的乘车人信息部分改为乘车人身份证号和姓名并排标注;另外,车票正面上亦标注「买票请到12306,发货请到95306,中国铁路祝您旅途愉快」的标语,过海列车的票面上则会标注「温馨提示:本次列车途经琼州海峡,特殊季节遇台风等恶劣天气,轮渡可能停航,敬请关注天气预报」字样,且无论乘车区段是否过海均会加注这一提示[78]。
国际联运和通往香港的地区间的非高铁列车的车票样式与内地车票样式完全不同,前者为车票册页形式,并以多国文字表示,不在网络发售;后者为纸质车票形式,广九直通车车票在港铁的城际直通车网站上发售,但需在指定取票点取票,亦可在广州东站或香港红磡站现场购买;京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仅能在北京西站、上海站或香港红磡站现场购买。由北京西站、上海站发售的车次与内地车票完全相同,不过部分车票并未载有旅客个人信息,但由广州东站以及香港红磡站发售的车次则完全没有旅客个人信息。于广州东站发售的广九直通车的车票和香港红磡站发售的广九、京九以及沪九直通车车票则为与内地车票制式不同的一款特制车票,广州东站发售的的是红色票面款,香港红磡站发售的则是蓝色票面款。但是国际列车的在大陆地区的回转车,以及通往香港的列车在大陆地区的回转车的车票,都与现行内地车票完全相同,部分车次也可以进行网络购票。
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启动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届时火车票上将可以刊登文字广告[79],但兰州铁路局管内车站发售的车票早在2015年底就已刊登广告。同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所有发售或换取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车票的票面将列印春节祝福语。[80]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其中经港铁公司发售,香港西九龙站始发或终到的列车车票与现行内地国铁车票相似,只不过没有广告宣传;另外,票面汉字一律为繁体字,同时除了站点外,乘车时间及车厢等级也有英文附注,其中香港西九龙站的英文附注为「HK West Kowloon」,内地车站沿用汉语拼音标记(如「广州南站」标记为「Guangzhounan」)。[81]经中国内地发售,始发、终点为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车票则与国铁车票完全相同,票面标注「跨境旅客须知详见铁路跨境旅客相关运输组织规则和车站公告」。
2016年起出现的带有商业广告信息的车票
北京西往返九龙的直通车车票,九龙始发的车次并没有旅客个人信息
国际联运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积辽阔,并与14个国家接壤,也是欧亚铁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82],也关系到亚洲的地缘政治。现时中国大陆共有16条铁路通道与周边邻国连接,其中俄罗斯4条(满洲里,同江,珲春和绥芬河口岸)、北韩3条(丹东,图们,集安-满浦和南坪口岸)、越南2条(河口-老街,凭祥—同登)、蒙古2条(策克和二连口岸)、哈萨克2条(阿拉山口 和 霍尔果斯-阿腾格里口岸)、寮国1条(磨憨口岸)[83],与这6个国家实现直通客货运输,并开行中国至德国、捷克等国的集装箱列车。
此外,中国也是国际铁路联盟(UIC)的成员之一。中华民国原为UIC的创始国之一,但因中华民国铁道部无法缴纳足够会费而被停止会籍。197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原中华民国的UIC席位而成为正式成员,随后又在1981年1月加入UIC试验研究所(ORE),并于1982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派2名代表常驻UIC。从此,有关UIC、ORE的宝贵资料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大陆地区,这些资料包括UIC标准和ORE试验研究报告,统一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管理,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巨大的出版物涉及UIC的远景规划、商务、财务、运营、机车车辆、固定设备、信息、人事等八个方面所制定的许多标准,它们对铁路行业大量采用国际标准起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大陆在1956年参与建立由苏联及中亚、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组成「铁路合作组织」(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简称ОСЖД、铁组),[84]铁路合作组织是一个政府及企业混合型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共同订立国际铁路客、货运联运法规,例如《国际旅客联运协定》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组织各成员间的铁路科技合作,订立设备标准等。[85]
在1985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北疆铁路与国外接轨后,这一(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就将是沟通欧、亚、非三大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最便捷「陆桥」,进而将形成陆桥经济带。」[86] 而由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ESCAP)策划的泛亚铁路计划,内陆国家可利用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港口[87],促进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也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88]。2009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递交了《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定》核准书,成为第八个协定批准国。
另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也不断加强铁路运输领域的合作,例如研究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国大陆—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组织开通示范性货柜列车等。[89]
当前和过去的联运
国际旅客列车服务可前往以下目的地:
- 哈萨克、蒙古和俄罗斯。这些国家使用1,520毫米(4英尺11 27⁄32英寸)轨距,因此存在轨距截断。
- 香港特别行政区、寮国和北韩。这些使用标准轨。
- 越南,虽然越南主要使用1,000毫米(3英尺3 3⁄8英寸)轨距,但从河内到中越边境的线路是目前唯一的线路接收来自中国的国际旅客列车服务,是双轨距。因此,服务中不存在断轨问题。
俄罗斯
中俄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俄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内蒙古 | 满洲里 | 后贝加尔 | 1903年 | 1951年 |
黑龙江 | 绥芬河 | 格罗杰科沃 | 1902年 | 1951年 |
吉林 | 珲春 | 马卡林诺 | 2003年 | 2013年 |
中国与俄罗斯的铁路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中国的铁路网络分别在满洲里,绥芬河这两个边境口岸与俄罗斯铁路直接连接,这是因为俄国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兴建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最早的是采用直接通过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捷径」路线,即东清铁路,该线起自俄国赤塔,经中国的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终到日本海海岸重要港口——海参崴(海参崴)。满洲里口岸货物运输量大,而绥芬河则是主要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服务,旅客可以经绥芬河到达格罗杰科沃(Гродеково)和乌苏里斯克等地。中俄之间第三个铁路口岸位于吉林省珲春,于2000年2月开始运作,连接俄罗斯境内的马哈林诺(Макхалино,一个位于乌苏里斯克—哈桑—北韩边境铁路上的车站)[90],但该口岸至今运量极低,处于非正常运营状态,更由2004年8月停运,原因是俄罗斯联邦国家铁路和负责营运的吉环铁路股份公司因投资主体利益不协调未能达成运输合作协议[91][92],卡梅绍娃亚站的口岸查验设施也不完善。现已于2013年8月2日恢复运行[93]。2009年3月18日,吉林省政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代表团举行了会谈,签署了《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关于推进图们江运输走廊建设的会议纪要》[94]。2009年7月,双方签署了收购协议,由吉林省东北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与省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省国际物流公司作为该项目实施主体,吉林东北亚铁路公司并与俄方远东铁路公司就恢复珲卡铁路国际联运等有关问题签订协议。东北亚集团将投资改造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换装能力先期由8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最终达到650万吨/年以上[95]。2014年全年,珲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共计60.8万吨,出入境人员2346人次。
由于中国大陆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而俄罗斯为1520毫米的宽轨,各口岸均设有轮对更换。在满洲里口岸,K19与K20次列车运行至俄罗斯的后贝加尔车站的国境转向架更换库,由俄鉄工作人员将1435mm准轨转向架更换为1520mm的宽轨转向架。而在绥芬河车站,跨境国际短途客运列车不需要换轮,直接在格罗迭格沃车站立折。该站设有准轨线路。货运列车在格罗迭格沃车站更换1520mm转向架并继续运行至俄罗斯海参崴车站。同江跨黑龙江中俄界河桥口岸,中俄双方各有一个换轮库。在界河桥上,为4轨线套轨的单线铁路设计。宽轨列车使用1,3号轨线,准轨列车使用2,4号轨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0年代与苏联开办国际联运。客运方面,先后开行了19/20次(今K19/20)和3/4次(今K3/4)北京—莫斯科的旅客列车。
K19/K20次列车在2010年前,曾加挂莫斯科至平壤的国际列车车厢2节(一节软卧RW18,一节硬卧YW22B),在沈阳站解挂,由K27次列车在沈阳站再加挂K20次列车编组中莫斯科-平壤的联运车厢进入北韩,至平壤后返程时亦会由K28次列车加挂该车厢至沈阳解挂停留,再换挂K19次列车至莫斯科。但由于莫斯科-平壤联运车厢利用率不高,且由于列车经常晚点,在沈阳换挂困难,中方一直主张取消,却遭朝方坚决反对[96]。2010年12月20日,经俄、朝、中三国铁路商定,自即日起俄罗斯铁路开行的K19/20次莫斯科—北京国际旅客联运列车编组中取消莫斯科-平壤直通客车,K27/28次列车亦不再加挂俄朝联运车厢[97]。但是莫斯科至海参崴的「俄罗斯号」列车,仍然加挂两节莫斯科至平壤的国际联运车厢,经过朝俄图们江大桥,由俄罗斯哈桑边境车站进入北韩豆满江车站。根据俄铁官网的数据,该国际列车车厢平均每月不定期由莫斯科和平壤对开两趟。
虽然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中苏交恶,国际联运仍然没有停止,但之间曾发生多次冲突,例如苏联扣押K4次国际列车上的中国大陆驻苏外交官。[98]自苏联在1990年代初解体后,中俄关系回暖,随着中俄之间的贸易来往增加,双方铁路联运也迅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6年,中俄间货物运量由768万吨提高到3420万吨。[99]截至2007年末,俄罗斯铁路对外运输结构中,对华运输份额达到10%以上,而在中俄双边贸易中,60%以上的货物通过铁路运输[100]。仅在2009年1至11月份,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达到2192万吨[101]。现时中俄之间经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为原油,木材等生产原材料。原油运输、货柜过境运输,是两国铁路部门合作的优先发展方向,保障1500万至3000万吨石油的年运输能力。[99]
中俄第四条铁路口岸在黑龙江的同江市哈鱼岛,与对岸的俄国下列宁濶耶相连接,目前跨黑龙江的铁路桥已经竣工正等待双方宣布开通运营。[102]2008年11月,中俄总理举行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俄罗斯运输部和中国大陆签署了一项关于计划新建一个铁路口岸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同江市-俄罗斯联邦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阔耶居民点区域内黑龙江(阿穆尔河)铁路界河桥的协定》[103]。同江铁路大桥建成后,可连通俄罗斯远东铁路支线和中国同江地方铁路,将成为黑龙江省第二个跨境铁路通道,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运输距离缩短1700多公里[104],更方便双方经贸合作以及中国东北的中俄合资企业[105],对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具有重要影响。2009年9月2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106],其中规划了四座跨境桥梁,其中有同江、黑河、洛古河大桥和相关口岸[104]。2014年,同江铁路大桥进入建设阶段,工期为2年。2022年4月27日,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正式竣工。[107]
满洲里铁路口岸
满洲里中方「国门」
哈尔滨—海参崴的国际列车在格罗迭科沃换轮
K3/4次列车(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
从俄罗斯通过「国门」驶向中国的火车
北韩
中朝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朝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辽宁 | 丹东 | 新义州 | 1904年 | 1954年 |
吉林 | 图们 | 南阳 | 1933年 | 1954年 |
吉林 | 集安 | 满浦 | 1939年 | 1954年 |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铁路连接始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方便从北韩、辽东半岛一带调运物资、部队,于是修建了一条由奉天(今沈阳市)通往安东(今丹东市)的铁路,称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108]1911年鸭绿江大桥建成后,安奉铁路与朝鲜半岛的京义线铁路接轨。图们和集安铁路口岸于1930年代(中国东北处于伪满洲国控制时)开设商埠,分别连接北韩咸镜北道南阳口岸和慈江道满浦市[109]。两国铁路轨距均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来往两地的铁路车辆无需换轮。
1954年,中朝两国签订了《关于国境铁路联运协定》。1954年4月1日,北韩开办了与中国、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货物联运。[110]同年6月3日,来往于北京和平壤之间的联运客车开始运行。至今,双方仍然一直按照定期签订《中朝联运议定书》展开货物、旅客联运。货运方面,新义州至丹东间定时开行若干对货物列车。客运方面,已开行了来往北京—平壤、丹东—新义州的联运客运列车服务。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对北韩的粮食援助也主要由中国经铁路输入。
但中国大陆与北韩之间自1990年代初开始就不时就货车车厢的使用问题发生摩擦。北韩由于物资短缺、缺少技术,无法生产大量货车,因此经常擅自将进入境内的中国铁路货车调度使用以应付需求,导致长时间拒绝交还车厢。2007年10月,中国铁道部突然一度暂停与北韩的主要货运服务,原因是有1800节载有食品援助和贸易商品的车厢进入北韩后迟迟未交还,这也导致联合国的粮食援助无法发货。[111]
一列由新义州开往丹东的联运客车运行在中朝友谊桥上
越南
中越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越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云南 | 河口 | 老街 | 1910年 | 1957年 |
广西 | 凭祥 | 同登 | 1955年 | 1955年 |
中国大陆与越南之间的第一条铁路是建成于1910年的滇越铁路,为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当时法国为加紧控制其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并与英国竞争在云南的利益,迫令清政府容许其建筑一条连接中越的铁路[112],铁路通车以后滇越铁路全线仍为法国人所控制。后来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令这条铁路被迫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湘桂铁路南端过境的一段(凭祥至镇南关(友谊关))在1954年建成,中越两国铁路在友谊关接轨。1955年5月25日,中越两国代表签定了《中越铁路联运协定》和《中越国境铁路协定》,两国于同年8月1日开始办理货物联运,翌日由北京到越南首都河内的国际联运客车(今T5/6次列车)开行。由于当时河内—同登—友谊关一段铁路仍为窄轨,客车不能直通过轨,旅客需在凭祥换乘。1957年12月,滇越铁路恢复通车[113]。
1960年代爆发越南战争,越南的铁路受美军轰炸破坏,为抢通援越物资的运输线,1964年,中越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114],协议中包括将河内至友谊关的铁路改造成混合轨距(1000毫米混合1435毫米),由铁道兵负责建设,俗称「三条腿」铁路[115]。自此,中国的铁路列车可以直通河内。
1970年代后期,受中越关系严重恶化(参见中越战争)影响,由1976年起,发生于国际联运的冲突增多。1978年8月,越方将中越边界铁路桥——云南省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友谊桥(河口大桥)近越南的部分炸毁,滇越铁路中断。1979年北京—河内的旅客列车一度中断。冷战结束后中越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2月14日,滇越铁路正式恢复通车,办理货运[113]。1997年4月18日,滇越铁路恢复国际旅客联运[116]。2002年3月,中越两国铁路首次开行桂林—下龙湾的旅游专列,前后共开行70多趟,运送游客14000多人[117]。由于东协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与东协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越贸易总额持续攀升,至今每天均有数趟货物列车往来。2009年1月1日起,开行广西南宁至河内(嘉林)的国际联运客车(即T8701/8702次列车)[118]。
河口的滇越铁路中越友谊桥
蒙古
中蒙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蒙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内蒙古 | 二连 | 扎门乌德 | 1955年 | 1956年 |
1952年9月15日,中国、苏联、蒙古三国政府签定了关于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开办三国之间铁路联运的协定。其中由集宁经二连到国境的集二铁路,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一条宽轨(1524毫米)铁路,于1955年12月1日建成通车。而北起蒙俄边境的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南至中蒙边境扎门乌德的蒙古纵贯铁路(俄语:Трансмонгол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或称中蒙铁路)也于1955年底修通,至此中蒙两国铁路接轨[119]。1955年12月26日,开行北京到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直通旅客列车。1956年1月4日,由北京经乌兰巴托到莫斯科的3/4次(今K3/4次)直通国际旅客列车开始运行,列车均需要在集宁换轮库换轮,而国际联运货物换装则在集宁北站进行[120]。但在1960年代中苏交恶,为防止苏联经铁路越过国境进行「突击」,1965年10月,中国将集二铁路全线改为标准轨距,而换轮库也随之迁到二连。
目前,中蒙之间已开通北京—乌兰巴托、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乌兰巴托的国际联运旅客列车。而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之间最大的口岸,策克口岸则是内蒙古西部最重要的煤运铁路口岸。二连铁路口岸承担着中蒙间70%的货运量[121],中国由蒙古进口的矿产、原油亦主要经铁路运送。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列车国际换轮库也设在二连。策克铁路口岸则承担着剩余30%的运货量。
为合作开发蒙古的那林苏海特煤田,蒙古国政府在2008年8月20日批准该国蒙古之金有限公司兴建蒙古国那林苏海图煤田至中国策克口岸的策那铁路[122],并与临策铁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济纳策克口岸)连接,建成后将成为继二连浩特后的又一个中蒙铁路口岸,实现蒙古煤田与中国境内铁路的直通运输[123]。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将是又一个中蒙铁路口岸[124]。
二连国际换轮库内进行的换轮作业
北京—乌兰巴托的K23/K24次列车
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K4次列车运行在蒙古的戈壁沙漠
哈萨克
中哈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哈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新疆 | 阿拉山口 | 德鲁日巴 | 1991年 | 1992年 |
新疆 | 霍尔果斯 | 阿腾科里 | 2012年 | 2012年 |
中国大陆与哈萨克的铁路有两个连接点。两国在1992年12月1日起正式开办经由阿拉山口—多斯特克铁路口岸的国际联运,1992年6月20日开通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列车。
2012年12月23日,中哈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铁路口岸正式通车运营,这是继阿拉山口口岸之后,中哈建立的第二个铁路口岸。12月22日12时,从中国大陆开出的2001次列车、与从哈萨克开出的3602次列车在中哈铁路接轨点相遇,并分别驶向对方车站,标志着由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中哈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铁路口岸通车运营。这是继「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阿拉山口—哈萨克阿拉木图—荷兰鹿特丹)开通运营20年后,中国大陆第二条向中亚、西亚及欧洲开放的国际铁路通道。
因阿拉山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位置,口岸货物运量自开通后持续增长,由1993年年运量57万吨升到2006年超过1300万吨[125][126]。在2007年由中国各主要港口(连云港、天津、青岛等)经阿拉山口口岸开往阿拉木图方向的货柜列车为755列,以连云港—阿拉木图的列车为例,全程约4700公里,运行时间为7~8天。2007年10月,中国首次开行连云港—莫斯科的国际铁路货柜班列,运输时间约16天[127]。
由于中国大陆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而哈萨克为1520毫米的宽轨,因此口岸设有换轮库及换装场。
目前,两国已经开行乌鲁木齐—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努尔苏丹的国际旅客列车。
阿拉山口(往哈萨克方向)
寮国
中老铁路口岸列表 | ||||
---|---|---|---|---|
地区 | 中方边境口岸 | 老方边境口岸 | 开通营运 | 开办国际联运 |
云南 | 磨憨 | 磨丁 | 2021年 | 2021年 |
寮国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在贸易上处于竞争劣势。[128]在法国统治期间,法国未能实现在寮国修建铁路的可能计划,仅完成了7公里的Don Det-Don Khon铁路。通过寮国的铁路将大大减少寮国和中国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129][128]
关于连接寮国和中国的铁路的第一次谈判始于2001年,寮国和中国政界人士都在2009年确认了该计划。据报导,华裔寮国政界人士凌绪光是寮国方面项目的推动力。该项目最初在2011年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腐败丑闻之后停滞不前,但谈判仍在继续,到2015年,双方商定了一项修订计划,其中两国将在建设-运营模式下共同资助和运营该铁路。2015年9月,价值12亿美元的建设工程被授予中国中铁。[130]
2016年12月25日在琅勃拉邦开工建设。[131]到2017年底,建设阶段已完成20%,[132][133]越南战争期间投下的未爆炸弹药也沿路线被拆除。[134]
2020年3月,在破土动工五年后,数十条隧道和桥梁全部完工,施工人员开始在寮国段铺设轨道。[135]2021年4月,琅南塔省最北端的路段已完成97%,乌多姆赛省最后一个开工路段的轨道铺设于5月完成。[136]2021年10月12日正式完成铺轨。[137]首辆动车组于2021年10月16日交付永珍,该线路于2021年12月3日开通,即寮国建国46周年的第二天。[138]2022年4月13日,时速120km/h的普速列车在该线投入使用。[139]
预计这条铁路将促进旅游业,客运量将占该线交通的大部分。[140]预计泰国廊开省也将通过铁路吸引更多游客,以及受益于运输成本降低的从泰国到中国的水果出口。[141]
建设中和规划中的国际联运
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和推动铁路网向周边国家和偏远地区延伸,包括俄罗斯远东、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乃至北美。
俄罗斯远东
2008年11月,俄罗斯和中国交通部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两国铁路系统之间再建一条连接线。一个项目涉及跨过黑龙江的同江铁路大桥,将黑龙江省的同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科耶连接。该项目中国段于2014年开工建设,原预计2016年完工。2016年12月,俄罗斯段开工。但由于资金问题和俄方施工延误,该项目被叫停。2017年,该项目俄罗斯段被注入了额外资金。[142][143][144][145]2018年10月,中国段主体工程完成。2021年8月17日,大桥中俄两段实现铺轨贯通。[146]2022年4月27日,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市举行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俄方段竣工典礼。[107]
此外,中俄已经提出并讨论了珲春和海参崴之间的高速铁路连接。[147][148][149][150]
蒙古
2014年10月,蒙古议会批准了两条通往中国的标准轨距跨境铁路。[151][152]一条线路将运行240公里(150英里)从南戈壁省的塔温陶勒盖煤矿到加顺苏海特的边界,然后在乌拉特中旗的Ganqimaodu进入中国内蒙古的一部分的巴彦淖尔市。[151][152]另一个将从蒙古中部运行到苏赫巴托尔省并在东乌珠穆沁旗准达布旗进入中国,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51][152]
中亚
自1997年以来,中国、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政府已讨论建设一条476公里(296英里)铁路,从喀什山脉穿越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塔里木盆地经吉尔吉斯南部至费尔干纳河谷。[153]2013年3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向吉尔吉斯政府提交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该项目过于昂贵。[153]2013年12月,吉尔吉斯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表达了他对替代线路的偏好,该线路将连接该国北部和南部。[154]
2014年5月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乌兹别克贷款3.5亿美元,用于建设一条通过坎奇克山口的铁路,将费尔干纳河谷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155] 2014年5月12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土库曼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签署声明,研究邀请中国公司建设连接两国的跨境铁路的可能性。[156]2014年5月22日,外交部长据报导,吉尔吉斯建议邀请中国参与另一个连接俄罗斯、中亚国家和波斯湾的区域铁路项目。[157]
南亚
2018年,中国和尼泊尔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连接加德满都和中国铁路网的铁路。中尼铁路将连接加德满都和西藏日喀则[158]。吉隆镇-加德满都段的勘测将于2019年初完成,预计建设将在6年内完成。[159]
2007年以来,中巴当局探讨建设红其拉甫铁路的可能性,该铁路将穿越喀喇昆仑山脉,连接喀什与北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区的哈维连。2013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拟建铁路可延伸至阿拉伯海上的瓜达尔港。然而,截至2014年2月,中国铁路专家表示,该铁路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建成。[160]
印度和中国铁路当局曾多次表示有兴趣启动一条高速铁路,该铁路将通过缅甸将加尔各答与中国昆明连接起来。[161][162]该铁路线将利用正在建设中的从印度曼尼普尔到缅甸的铁路和大瑞铁路云南西部正在建设中。
铁路机车车辆
铁路机车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机车保有量达到近2.17万台,其中电力机车有1.39万台,占机车总数的64.1%;内燃机车有0.78万台,占机车总数的35.9%[2]。全国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国家铁路中的蒸汽机车已经全部被淘汰。2016-2019年,铁路固定投资中车辆购置投资均高达1000亿人民币水平。此外,电力机车受益于国家铁路电气化进程的推进稳步增长,逐渐取代内燃机车占比。[163]未来预计电力机车比重将继续逐步增加。
现在铁路机车从直流传动方式,向更大功率的交流传动方式发展,是世界上的主流趋势,而中国近年也在这个领域发展迅速。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交流电传动铁路机车制造技术,中国已经逐步掌握其重点技术并实现国产化。自2015年起,FXD3型(11200千瓦)和FXD1型(11200千瓦)、FXD2B型(9600千瓦)等「复兴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已在京广铁路、京沪铁路和大秦铁路等主要干线投入使用。9600千瓦和11200千瓦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和6080千瓦的大功率内燃机车也在2015年起陆续投入使用。据铁道部估算,截止2012年,全国共有约7900台大功率机车运行。
铁路车辆
到2021年底,中国国家铁路客车保有量为7.8万辆,其中包括动车组4153标准组、33221辆。中国以前的铁路旅客运输主流为机车牵引客车的机辆模式,其中由199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的25型系列客车占了当时全国铁路客车数量的70%以上,是中国既有铁路线上的主力车型。然而,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普通铁路客车由于不适应高速铁路的运行,年均需求量逐步下降,自2006年起铁道部招标客车数量比以往下降,2006年至2008年间共计仅招标2652辆。但同时由于新建的高速铁路均采用时速200公里及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动车组,动车组保有量自2006年起迅速增长,2014年7月1日调图之后,动车组车次数量首次超过机辆模式成为将来铁路客运的主力军。[164]复兴号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是继和谐号之后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财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列车。CR是China railway的缩写,即「中国铁路」,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持续运营时速分别对应350/250/160公里,适用于高快速铁路和普通电气化铁路等。复兴号于2018年首次上线运行,将陆续替代现有和谐号和25T 型铁路客车,成为我国下一代主力铁路车辆。[165]同时时速在160km/h的CR200J新型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作为第四代普速列车,于2019年1月5日,首次在列车调整中担任车次。未来将替代部分普速客车。补齐了复兴号高铁与普速列车之间的产品空缺。
至2021年末,中国铁路货车保有量约96.6万辆,主要车种为敞车、棚车、平车和罐车,占了货车总数的9成。由于中国铁路货运正朝「快速重载」的方向发展,铁路货车已经普遍升级到载重70吨级通用货车、80吨级运煤专用货车、时速100~120公里的新型提速、重载货车,到2006年末,满足提速要求的货车达到36万辆,占货车总保有量的62%。这些新型铁路货车均达到了要求的「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列车编组5000-5500吨」四大技术指标[166]。而目前中国已完成研制30吨轴重专用货车、载重80吨级通用货车、载重100吨级KM100型煤炭漏斗车等专用货车以及时速120公里快捷货车。预研的快运货车的试验最高速度达到200km/h以上,并具备研制开发运行时速160公里的快捷货车和轴重42-45吨重载专用货车的能力。[167]
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铁路在中国的历史相当短,但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将磁悬浮铁路投入商业营运的国家。中国自国外引入磁悬浮铁路的构思,源于1990年代末期京沪高速铁路采用「高速轮轨」或「磁悬浮」技术之争。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磁悬浮技术非常关注[168],许多专家也认为京沪高速铁路采用磁悬浮技术会比轮轨技术优胜,而以铁道部为首的支持轮轨技术一方对磁悬浮的应用十分保留。在论证过程中,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同意,为了显示磁悬浮技术相对轮轨技术的优势,可以在上海兴建一条「磁悬浮示范运营线」,验证磁悬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169]。当时参与技术竞标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和日本[168],中方最终决定采用了德国技术。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在2001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02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2003年10月起对公众开放试运营,成为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线。该线总长31.17公里,连接龙阳路站和浦东国际机场站,设计时速和商业运行时速分别为505公里和430公里[170],以「投入商业运营的最快的列车」被收入金氏世界纪录大全。
2006年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准了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轨技术的方案,磁悬浮技术落选,一度意味着磁悬浮技术已经被排除在中国这一轮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之外[171]。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兴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铁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原计划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投入运营[172],但因其安全、效益、设计等方面引起的争议很大,导致此项目被「冷处理」及暂时搁置。但中国国内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仍然一直在进行。但到2010年3月,中国铁道部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表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覆,沪杭磁悬浮城际线将与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一起计划于2010年动工,2014年建成[173]。但至2019年11月仍未建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按照中国大陆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公交系统的一部分,行政上属于建设部及各地地方政府管辖,不属于铁道部管理,因此一般不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归于铁路运输。
中国早在在20世纪初已经在少数城市出现有轨电车,例如天津、上海等地,此可视为中国早期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174]但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起于1960年代,而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城市。由于过去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1990年,中国大陆仅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在2000年前,在中国大陆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线路。[175],2009年7月</ref>(未包含抚顺电铁)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自19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176]且于2013年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世界第一,并大幅领先其它国家。[177]截止2021年底,上海、北京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其中上海已经超过800公里。
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末期,计划通车超过6000公里轨道交通。而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8708公里,车站5216座,实际开行列车312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进站量144.8亿人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78亿人次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新增运营里程1168公里,较2020年增长约15%。[178]
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表(运营中、建设中系统,不包括规划) | ||||
地区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目前营运里程(公里) | 动工年份 | 通车年份 |
---|---|---|---|---|
华北地区 | 北京地铁 | 783 | 1965年 | 1971年 |
天津地铁 | 269.7 | 1970年 | 1976年 | |
石家庄地铁 | 76.5 | 2012年 | 2017年 | |
呼和浩特地铁 | 49 | 2015年 | 2019年 | |
太原轨道交通 | 23.65 | 2013年 | 2020年 | |
东北地区 | 抚顺电铁 | 301.9 | 1903年 | 1904年(2009年停运,2019年以观光铁路的名义恢复运营,2020年再次停运)[179][180] |
大连地铁 | 201 | 1999年 | 2003年 | |
长春轨道交通 | 104.5 | 2000年 | 2002年 | |
沈阳地铁 | 116.5 | 2005年 | 2010年 | |
哈尔滨地铁 | 79.4 | 2009年 | 2013年 | |
华东地区 | 上海地铁 | 831 | 1990年 | 1993年 |
合肥轨道交通 | 156.1 | 2012年 | 2016年 | |
南京地铁 | 427 | 2000年 | 2005年 | |
苏州轨道交通 | 210.8 | 2007年 | 2012年 | |
杭州地铁 | 341 | 2007年 | 2012年 | |
宁波轨道交通 | 182.5 | 2009年 | 2014年 | |
无锡地铁 | 114.8 | 2009年 | 2014年 | |
南昌地铁 | 128.45 | 2009年 | 2015年 | |
青岛地铁 | 279.4 | 2009年 | 2015年 | |
福州地铁 | 60.5 | 2009年 | 2016年 | |
厦门轨道交通 | 98.4 | 2013年 | 2017年 | |
温州轨道交通 | 53.5 | 2011年 | 2019年 | |
济南地铁 | 84.26 | 2015年 | 2019年 | |
常州地铁 | 54.03 | 2012年 | 2019年 | |
徐州地铁 | 64.35 | 2014年 | 2019年 | |
绍兴轨道交通 | 20.2 | 2012年 | 2021年 | |
芜湖轨道交通 | 46.2 | 2016年[181] | 2021年 | |
南通地铁 | 2017年 | 预计2022年 | ||
金华轨道交通 | 2016年 | 预计2022年 | ||
中南地区 | 武汉地铁 | 435 | 2000年 | 2004年 |
长沙乌地铁 | 142.5 | 2009年 | 2014年 | |
郑州地铁 | 206.5 | 2009年 | 2013年 | |
洛阳地铁 | 43.56 | 2016年 | 2021年 | |
广州地铁 | 589.4 | 1993年 | 1997年 | |
深圳地铁 | 419 | 1998年 | 2004年 | |
佛山地铁 | 70.26 | 2002年 | 2010年 | |
东莞轨道交通 | 37.8 | 2009年 | 2015年 | |
南宁轨道交通 | 127.9 | 2010年 | 2016年 | |
港铁 | 227.9 | 1906年(九广铁路)/1975年(地铁) | 1910年(九广铁路)/1979年(地铁) | |
澳门轻轨系统 | 9.3 | 2012年 | 2019年 | |
西南地区 | 重庆轨道交通 | 370 | 1999年 | 2004年 |
成都地铁 | 518.3 | 2005年 | 2010年 | |
昆明轨道交通 | 139.4 | 2009年 | 2012年 | |
贵阳轨道交通 | 75.7 | 2009年 | 2017年 | |
西北地区 | 西安地铁 | 258 | 2006年 | 2011年 |
乌鲁木齐地铁 | 27.6 | 2014年 | 2018年 | |
兰州轨道交通 | 25.9 | 2012年 | 2019年 |
铁路事故
文化大革命中铁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一度事故频发。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后,整顿铁路运输,颁发《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182],铁路运输秩序好转。中国铁路大提速以前,客运列车停站多、车速慢,铁路事故主要来自司乘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列车相撞,以及乘客违规携带危险品、犯罪分子蓄意破坏铁路运输造成的火灾和爆炸。部分为自然灾害造成。提速以后,铁路部门加强了列车治安管理,实施进站安检以及身份检查,并实施了火车票实名制,以保证铁路客运安全[183],铁路事故发生频率减少。
近年来中国铁路与运输中发生的较大事故有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2010年沪昆铁路列车脱线事故、2009年京广铁路郴州站列车相撞事故。
参见
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中国铁道博物馆 | 国家铁道试验中心 | 北车集团 | 南车集团 | 中国中铁 | 中国铁建 |
---|---|
运输 | 线路列表 | 铁路枢纽 | 铁路客运 | 高速铁路 | 列车车次 | 大提速 | 城际直通车 |
车辆 |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铁路货车 | 铁路客车 | 动车组 | 中国铁路高速(CRH) | 和谐号 |
联系 | 中缅铁路 | 西伯利亚铁路(第一亚欧大陆桥) | 新亚欧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 | 第三亚欧大陆桥 | 泛亚铁路 | 中国泛亚铁路 |
相关 | 中国交通 | 春运 | 火车票实名制 | 铁路用地 | 关口知宏之中国铁道大纪行 | 中国铁路事故列表 |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铁路馆 |
其他 | 大中华地区铁路运输 | 铁路运输 | 铁路迷 | 中国大陆铁路博物馆列表 |
参考文献
引用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国家铁路局. 2019 年铁道统计公报 (PDF). mot.gov.cn. 交通运输部.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4).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国家铁路局. 2021年铁道统计公报 (PDF). 交通运输部. [2022-05-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28).
- ^ 3.0 3.1 “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田四明 巩江峰. 截至2019年底中国铁路隧道情况统计. 隧道建设. 2020, 40 (2): 292–297 [2020-11-23]. ISSN 1672-74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 ^ 松山湖隧道38.821公里是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 中国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 2014-09-25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 ^ 王萌.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桥梁还看中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青藏铁路刷新世界铁路最高点纪录. [2016-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202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 ^ Yu, Hong. Railway Sector Reform in China: controversy and problem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15-11-02, 24 (96): 1070–1091. ISSN 1067-0564. S2CID 153487724. doi:10.1080/10670564.2015.1030957.
- ^ Qi, Zhongxi. China implements radical railway reform. International Railway Journal. 2013-08-02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 ^ 《漫话铁路》系列代序:时代的列车
- ^ 财新网. 京津冀治霾压力大 环保部建议铁总降运价 提高铁路货运比例. sohu.com.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没有高铁,美国铁路靠什么世界第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7年5月25日
- ^ 宁亏不涨的秘密 慢火车快扶贫. [201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 ^ 站点地图. [200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路徽 引领铁路机车前进. 人民铁道. 2010-07-27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铁路路徽扮靓铁路人[永久失效连结]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200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3).
- ^ 19.0 19.1 ::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大改革::. [200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5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铁道部:铁路改革稳步推进 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2).
- ^ 人民网―中国为何撤销铁路分局.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广东罗定铁路产权拍卖 可能成中国首条私有铁路. [200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8).
- ^ 深圳中技集团4186万竞得罗定铁路--新闻中心_中华网—网罗心中的华彩. [200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 ^ 国恒铁路:高盈利增发方案涉嫌注水 预测惊人-搜狐证券. [2009年1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18日).
- ^ 现场办公解难题力促罗岑铁路加快建设. [200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 ^ 杭绍台铁路最新消息!预计2021年底开通,站点及线路图一览. m.tudinet.com.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 ^ 首条民营高铁 杭绍台铁路全线铺轨. 联合新闻网.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 ^ 去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12.1万公里 高铁超1.9万公里-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 ^ CIA.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CIA Library.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铁道部: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铁路建设成效显着. 央视网. 2009-11-27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将突破5万公里. 人民网. 人民日报.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 ^ 新疆四铁路新线同时开通运营 铁路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9-11-08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 ^ 成昆铁路复线米攀段开通运营全线仅剩峨米段在建,预计2023年开通. 凉山新闻网. 四川日报.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铁路强化八纵八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人民网
- ^ 洛湛铁路正式开通 中国实现"八纵八横"铁路网. 广西新闻网. 2009-07-01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4).
- ^ 404-页面不存在.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 ^ 山西窄轨铁路之成因. 忻州新闻. 2009-11-24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1).
- ^ 亲历云南窄轨铁路.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 ^ 百年米轨复苏 昆明至呈贡将增车次. [200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 ^ 铁道馆_中国科普博览. [200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3).
- ^ 铁路等级. [200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 ^ 站点地图.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铁道部关于公布《铁路运输企业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 ^ 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草案). [200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2).
- ^ 我国将在3年内建成804座现代化铁路客站. 新浪网. 2009-11-24 [2010-04-30].[永久失效连结]
- ^ 47.0 47.1 现代化新站助百姓便捷出行. 新浪财经. 2009-11-24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 ^ 48.0 48.1 铁道部规划新建“百年不朽”客站 耗资1500亿元. 中国铁路网. 2008-09-03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7).
- ^ 建筑大师纵论中国铁路客站建设. 联合幕墙网. 2007-12-10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5).
- ^ 铁流网:编组站. [200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 ^ 武汉北站要和郑州北站争铁路编组站亚洲第一. [200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31).
- ^ 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永久失效连结]
- ^ 武汉北编组站开通运营_社会频道_新华网. [200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4).
- ^ 郑州、武汉北站较量「亚洲第一」[永久失效连结]
- ^ 新建武汉北编组站设计心得[永久失效连结]
- ^ Sharon Omondi. The 10 Busiest Railway Stations In China. WorldAtlas. 2019-11-11 [202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 ^ 覃文书. 我国铁路动车组检修水平提高-广西新闻网. [200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2).
- ^ 铁路跨越式发展专栏(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铁道科研报》,2003年8月10日(总第536期)
- ^ 中国铁路货运量续月回升. 香港贸易发展局. 2009年9月4日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 “中国货运资源网”平台助力货运行业发展新格局. 新浪财经. 中国商业电讯网. 2013-08-23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到2020年实现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8-07-03 [2019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5日).
- ^ 行邮专列与装卸集装化. 铁路运输网. 2010-01-28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 ^ 铁路货运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 ^ 全国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稳步推进 提高运输效率. 中国政府网. 2008-08-25 [201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 ^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永久失效连结]
- ^ 铁路装备跃居世界一流. 大公报. 2009-10-04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4).
- ^ 中国铁路货运进入重载货车运输时代. 中国铁路网. 2007-08-02 [200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 ^ 中国铁路有望三年后基本消除“一票难求”现象. 人民网. 2008-12-31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铁道部要求火车站实时公示车票剩余数量. 人民网. 2009-02-09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铁道部:将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行电话订票. 人民网. 2010-01-20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9).
- ^ 上海升级铁路电话订票系统 市民反映程序繁琐. 中国经济网. 2010-01-01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铁路网络订票技术方案基本确定. 新浪网. 2010-09-13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火车票实名制明天起实行 旅客进站要带身份证. 21CN. 2011-12-31 [201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 ^ 客运服务 常见问题. [2011-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 ^ 春运售票开始 网上订票仍卡壳. 东方今报. 2011-12-30 [201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7).
- ^ 铁路部门推出“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 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 2017-12-16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0).
- ^ 存档副本.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 ^ 8月1日起新版火车票在全国全面推行. 郑州日报. 2015-07-08 [2015年9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30日).
- ^ 火车票面广告首次公开招商 正面只发文字广告. 北京青年报. 2016年1月10日 [2016年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26日).
- ^ 请留意年初一的火车票 中国铁路有给您的祝福. 鲁中网. 2016年2月5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广深港高速铁路开始发售车票. 观察者. 2018-09-10 [201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 ^ 欧亚梦幻陆桥 何日竟可成真?.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2-09-04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 ^ 中国铁路60年建设. 财经滚动新闻. 凤凰网. 2009-09-26 [200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 ^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RAILWAYS. 铁路合作组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英语).
- ^ Russian Railways: The strongest link in Eurasia. 俄罗斯铁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英语).
- ^ 建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区. 新亚欧大陆桥信息网. 2007-11-27 [2010-01-09].[永久失效连结]
- ^ 专家称中国对泛亚铁路网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 新华网. 2009-06-12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 ^ 泛亚铁路网11.4万公里 "钢铁丝绸之路"令人瞩目. 人民网. 2009-06-12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张宁. 上海合作组织交通合作 (PDF). 欧亚经济: 45–51. [2022-05-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04).
- ^ 中俄珲春铁路口岸概况. [2009-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 ^ 《延边州对外通道建设情况的报告》. 延边州政府.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 ^ 中俄珲马铁路开通受阻 承运商指俄国铁局阻挠. 香港大公报吉林办事处.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1).
- ^ 中俄珲马铁路恢复国际联运 曾在2004年临时关闭. 中新社. 2013-08-02 [201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 ^ 全省2009年经济技术合作情况 2010年设想. 吉林省政府. 2010-01-15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3).
- ^ 珲春本月将启动跨境运输项目. 主流网——长春日报. 2010-10-13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9).
- ^ 王馨源. 《中国铁路国际联运大事记》.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年: 第167页. CSBN 15113·1633.
- ^ K20/19次国际列车中取消俄朝联运车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内蒙古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8日.
- ^ 国际列车见证中俄60年变迁:从"市场"变身观光车. 中国新闻网. 国际先驱导报. 2009-10-15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99.0 99.1 中俄铁路合作驶入“快车道”. 中国青年报. 2007-06-07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1).
- ^ 俄罗斯制定铁路发展战略 促进中俄双边贸易往来. 人民网. 2007-11-24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 ^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192万吨. 中国政府网. 2009-12-13 [201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 ^ 全线贯通啦,看看中俄首座跨江铁路桥长啥样?.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9-06-09 [2021-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 ^ 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简报(第16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2008年11月4日
- ^ 104.0 104.1 中俄地区合作规划四座桥梁 同江铁路大桥将获审批. 新闻中心-中国网. 2009-11-20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8).
- ^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первого трансграничн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моста через реку Хэйлунцзян, соединяющего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ю, начнется в 2009 году Эксклюзив. 中国网. 2008-11-27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俄语).
- ^ 中国东北同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合作规划纲要获批. 新华网. 2009-09-24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 ^ 107.0 107.1 俄举行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俄方段竣工典礼. 新华网.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 ^ 尹虹. 安奉铁路改筑始末. 党史纵横. 2002, (12).
- ^ 图们铁路口岸. [200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中朝铁路联运60周年.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 2014-04-01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中国叫停对朝鲜铁路货运.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07-10-19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 ^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滇越铁路.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05-04-26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5).
- ^ 113.0 113.1 【第六集】滇越铁路叙沧桑:几经风霜. 新华网. 2009-08-02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 中国不惜代价援越抗美 32万军队陆续参战. 人民网. 2009-08-19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 ^ 王贤根. 援越抗美实录.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0. ISBN 978-7-80049-625-7.
- ^ 中越边贸及边境口岸简况_云南网. [200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3).
- ^ 中国与越南铁路通道的概况. 广西新闻网.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 ^ 南宁至河内(嘉林)国际旅客列车开行. 南宁市人民政府. 2009-01-02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 ^ 中蒙铁路建设迫在眉睫. 《图们江新报》. 2006-11-01 [201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 ^ 往昔蜿蜒盐茶古路 今朝平坦钢铁大道 “黄金口岸”二连站. [200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7).
- ^ 市场需求回暖 中蒙最大口岸4月份货运量创新高. 中国政府网. [200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 ^ 策克至蒙古国那林苏海图煤田铁路建设项目启动. 额济纳旗信息服务网. 2008-11-04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 ^ 临(河)策(克)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26日建成通车. 中国政府网. 2009-12-26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7).
- ^ 珠斯花至珠恩嘎达布其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 [202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 ^ 中哈签署铁路运输合作协定 胡锦涛主席出席仪式. 新华网. 2004-05-17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7).
- ^ 铁路公路石油管道三位一体 中哈运输线路多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06-08-23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1).
- ^ 首列直达欧洲集装箱班列顺利抵达莫斯科. 《连云港日报》. [2010-04-30].[永久失效连结]
- ^ 128.0 128.1 How Laos is overcoming landlockedness and bolstering growth. East Asia Forum. 2021-03-05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英语).
- ^ Freeman, Nick. Laos' high-speed railway coming round the bend. ThinkChina - Big reads, Opinion & Columns on China. 2019-12-11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英语).
- ^ Land-locked Laos on track for controversial China rail link. 日经亚洲评论. 2017-06-24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Laos-China Railway. [201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9).
- ^ Laos–China railway '20.3 per cent complete', compensation still unpaid. 国家.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 ^ Nearly 80 pct of China–Laos railway construction completed. 新华社. 2019-09-22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 ^ Unexploded ordnance to be cleaned along Laos–China railway. 中国网.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 ^ China-Laos railway holes all 75 tunnels. 新华网.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5).
- ^ ການກໍ່ສ້າງພື້ນຖານໂຄງສ້າງທາງລົດໄຟ ລາວ-ຈີນ ໄລຍະທາງຜ່ານແຂວງຫຼວງນ້ຳທາ ສຳເລັດແລ້ວ 97% [Construction of Lao-China Railway Infrastructure via Luang Namtha Province Completed 97%]. Target Magazine. [2021-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寮语).
- ^ 齐磊. 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年内开通运营. cn.chinadaily.com.cn.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 中老铁路老挝段3日开通 票价公布:磨丁到万象动车二等座票价185元. 都市时报. 2021-12-01 [2021-12-01].
- ^ 中老铁路老挝段首开普速旅客列车. 人民网-国际频道. 2022-04-13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 ^ Brian King. Chinese railway could put Laos on the tourist map. CNN.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英语).
- ^ Laos' China-backed railway: hopes in Thailand, fears in Luang Praba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1-08-10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英语).
- ^ Мост через Амур между РФ и КНР начнут строить в ближайшие месяцы. РИА Новости. 2014-05-20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俄语).
- ^ Salvacion, Manny. Amur International Rail Bridge Receives $110 Million Funding, Boosting China-Russia Key Trade Link. 9 February 2017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 ^ 宋静丽. China-Russia rail bridge on right track - Business - Chinadaily.com.cn. www.chinadaily.com.cn.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7).
- ^ Bridge across Amur River spanning Russian and Chinese coasts to be erected in 2018. Construction.RU - Russia-wide construction online journal.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俄语).
- ^ 王君宝. 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 新华社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 ^ High-speed rail line could link Russian Far East to China in only an hour. siberiantimes.com.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吉林省向俄罗斯提议修建中俄跨境高铁至海参崴. www.guancha.cn.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Глава РЖД Якунин не в восторге от идеи связать Хуньчунь и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жд-магистралью - PrimaMedia. primamedia.ru.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俄语).
- ^ 俄铁总裁亚库宁:珲春至海参崴跨境高铁有可行性 但需详细规划. www.guancha.cn.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151.0 151.1 151.2 (Chinese) 蒙古国南线两段铁路将采用与中国相同标轨 深圳广电集团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9-24. 2014-10-25
- ^ 152.0 152.1 152.2 Michael Kohn, Mongolia Embraces China With Compatible Rail to Cut Costs, Bloombe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4-10-24
- ^ 153.0 153.1 "评论称是俄罗斯搅黄了中吉乌铁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4-03-10
- ^ John C. K. Daly, "China and Kyrgyzstan Discuss Rail Projects" Jamestown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4-02-13
- ^ 中国银行资助乌兹别克铁路项目」Azer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4-05-14
- ^ 中国与土库曼发誓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014-05-12
- ^ (中文)9190999.shtml吉尔吉斯建议中国参与中亚铁路项目 2014-05-22
- ^ China to build railway into Nepal - China Daily. Reuters. 2018-06-22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 ^ Om Astha Rai. The great march. Nepali Times. 21 June 2018 [1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 ^ 中巴经济走廊开始构建 铁路项目短期或难启动. 新浪新闻. 21世纪经济报导. 2014-02-21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Railway eyes rail link to China. 印度时报.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1).
- ^ China wants to build bullet train service with India that connects Kunming and Kolkata. 今日商业. 2018-09-13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 ^ 刘芷君. 轨道交通设备行业 2019 年度回顾和 2020 年度展望 (PDF). 东方财富网. 广发证券.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7).
- ^ 网易. 铁路7月1日起调整运行图 动车组成为主力军.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 ^ 王宝权 杨荣成. 高端装备行业之动车组篇—— 动车组需求增量不减,复兴号开启国产新时代 (PDF). 东方财富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7).
- ^ 陈伯施. 陈伯施在全路车辆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全路车辆工作会议. 2007年3月17日.
- ^ 王凤华 刘智. 【 联 讯 机 械 公 司 深 度 】 中 国 中 车 (601766):走出轨交建设的冬天,迎接 铁路货运的春天 (PDF). 天眼查. 联讯证券.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6).
- ^ 168.0 168.1 朱镕基:日本磁悬浮列车“相当不错”. 《联合早报》. 2000-10-17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6).
- ^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为中国现代化加速.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0-04-21].[永久失效连结]
- ^ 磁悬浮列车新闻背景一:上海建设世界首条磁悬浮列车商运线. 新华网. 2002-12-31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 ^ 中国2020年前将无磁悬浮铁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010-01-16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有望年内开工 世博会前运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新华社,中国政府网,2006年4月1日
- ^ 沪杭磁悬浮项目已获批[永久失效连结],2010年3月16日,中国交通运输经济信息网,于2010年3月20日查阅
- ^ 俞展猷.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纪实.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6-06-13, (2): 1–3 [2022-04-17].
- ^ 2009-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及设备产业运营态势与投资策略报告. 豆丁网. 艾凯行研. 2009-07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政府网. 2009-06-13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9).
- ^ 冷德熙.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世界第一 总里程达2100公里. 中央政府入口网站. 科技日报.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7).
- ^ 2021年全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 交通运输部. 2022-01-17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 抚顺电铁旅游列车开通!运行百年,停运十年,今日再次启程!2019/9/8. 哔哩哔哩.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新闻抚顺. 抚顺矿区观光旅游项目旅游列车9月8日正式开通. 新浪网. 2019-09-06 [201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中文(简体)).
- ^ 芜湖轨道交通1、2号线将动工 全天均运营18个小时. ah.ifeng.com.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7).
- ^ 社会公共安全视野下的火车票实名制问题研究.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09年3月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来源
- 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 《中国铁道年鉴2008》.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ISSN 1009-6957.
- 《人民铁道报》,人民铁道报社
外部连结
- (简体中文)国家铁路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简体中文)中国铁路总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简体中文)人民铁道网
- (简体中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简体中文)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俄文)Organiz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Railways(铁路合作组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简体中文)中国科普博览铁道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简体中文)海子铁路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简体中文)2010年中国铁路官方宣传片《和谐铁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日语)中国铁道俱乐部 国际列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