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铁路系统

中运量系统(英语:Medium-capacity Transit system,MCT),又称中型铁路系统(英语:Medium-capacity rail system,MCS)、中量轨道输送系统(日语:中量轨道输送システム)、轻轨捷运 (英语:Light rapid transit、英语:Light rail rapid transit)、轻轨地铁或轻地铁 (英语:Light metro),是规模介于重型铁路和轻轨运输之间的一种铁路系统。中运量系统通常使用于对都市轨道运输系统有一定需求,但人流或地形又未必适合使用重型铁路系统而兴建。但不同于轻轨,中运量系统一定会有独立路轨,而且路程一般会较轻轨为长。列车设计方面,一般较重型铁路系统小,通常只有四至六节车厢。车轮方面,列车可采用钢轮或胶轮;前者方便升级重型铁路,而后者可使铁路的定线设计更为灵活,亦可称自动导轨系统(英语: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AGT)。而较短的月台亦降低车站的建造及维修成本。
定义
目前,中运量系统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意思或许会有些许不同:
如在韩国,「경전철/轻电铁 gyeongjeoncheol ?」其直译为「轻轨地铁」,但实际上是指「除重型运输系统以外的任何铁路运输」,介于公共汽车运输与重轨之间的通行能力。一些术语之概念和中型铁路类似:准地铁、轻级捷运、轻轨捷运、轻快铁等
在台湾,交通部则定义为每小时单方向可运送6,000人至20,000人,并分类为中运量系统[2][3]。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L1号线(每小时6,700人次)称为「Лёгкое метро」,即「轻级捷运」之意;西门子公司的全自动捷运系统VAL亦用了同义的「light metro」定位自己的载客级别(每小时最多30,000人次)[4]
比一般中运量系统运能较低的系统可视为轻轨捷运系统(英语:Light rail rapid transit,LRRT 或 Light metro),但这个词并非对此类型铁路的普遍称呼。部份系统被直接取名为轻轨或LRT,但仍和轻轨运输(像LRRT拥有独立路权)有较大之区别及一般中运量系统(MCT)不同。如韩国的轻电铁、马来西亚的轻快铁(LRT)、澳门的澳门轻轨(MLRT)。
各地中运量系统及轻轨捷运系统(LRRT)例子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港铁南港岛线 > 常见问题 > 设计及建造.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
现时港铁市区路线列车,最高载客量为85,000人次(每小时单向计算),而中运量系统载客量则为20,000人次(每小时单向计算),较配合南区需要。
- ^ 台湾交通部交通统计名词
- ^ 机电设施>捷运文湖线列车为什么跟其他线列车不同? 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
- ^ 西门斯TS VAL 及 NeoVAL.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6).
|
|
#
- SIL
- 三多商圈站
- 三環六線
-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
- 中鐵
- 伊斯坦堡地鐵1號線
- 伊斯坦堡地鐵6號線
- 內湖線
- 六甲人工島線
- 前鎮高中站
- 加拿大線
- 千禧線
- 南北線 (台北捷運)
- 南港島綫
- 南港島綫(西段)
- 卡塔尼亚地铁
- 台中捷運藍線
- 台北捷運環狀線電聯車
- 吉隆坡体育城
- 圖盧茲地鐵
- 地鐵列表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型
- 士嘉堡輕鐵
- 大平霧線
- 大都會快速網絡
- 密西沙加巴士快速交通系統
- 小港林園線
- 小碧潭支線
- 小西灣綫
- 布城单轨
- 布雷西亞地鐵
- 帕爾馬地鐵
- 彰化捷運
- 文湖線
- 新北投支線
- 新北捷運
- 日本地下鐵系統
- 曼谷地鐵
- 木柵線
- 東九龍綫 (1970年方案)
- 桃園捷運
- 桃園捷運棕線
- 桃園捷運綠線
- 檀香山轨道交通
- 溫哥華架空列車
- 熱那亞地鐵
- 环线 (新加坡地铁)
- 環狀線 (台北捷運)
- 碼頭區輕便鐵路
- 科倫坡輕鐵
- 站台伸缩踏板
- 米兰地铁
- 索契輕鐵
- 索非亚地铁
- 臺中市
- 臺中捷運綠線
- 臺北捷運
- 蒙特利尔地铁
- 运输方式
- 那不勒斯地铁
- 都灵地铁
- 鐵路發展策略
- 鐵路發展策略2000
- 鐵路發展策略2014
- 鐵路運輸
- 铁路事故列表 (2020年至今)
- 長青延線
- 雷恩地鐵
- 馬尼拉捷運
- 馬鞍山綫
- 马拉加地铁
- 高雄捷運
- 高雄捷運棕線
- 高雄捷運藍線 (未成線)
- 高雄捷運黃線
- 龐巴迪ALP-45DP電力柴油雙模式機車
- 龙仁轻电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