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或称印度支那(法语:Indochine)、印度支那半岛(英语:Indochinese Peninsula),印度支那半岛也常简作印支半岛;越南称之为东洋半岛(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在与东南亚岛屿地区(海洋东南亚)相对时也被称为东南亚大陆地区(英语:Mainland Southeast Asia)或东南亚半岛地区,指亚洲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的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岛包括今日的缅甸、泰国、寮国、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名称
中南半岛又称印度支那半岛、中印半岛、印中半岛、印支半岛,皆是法语「Indochine」的中文译名,该法语单词意思是「印度化的中国」,以此来称呼这个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
自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将「支那」视为贬低中国的歧视词语。1941年,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新创「中南半岛」一词来取代「印度支那」。「中南半岛」的意思为「在中国以南的半岛」[4]。现今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两个译名并用[1],但中国官媒对其的译名仍不统一,或译「印度支那」[5][6]、或译「中南半岛」[7]。不过,中国大陆出版的地图及地图册上倾向于使用「中南半岛」。而在学术领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对包含indo-china的学术名词,仍倾向于采用音译「印度支那」,如地理学上的印支构造期的「印支」,就是源自于音译的缩写。
历史
从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 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 穿过西域和中亚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
- 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
- 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区域或国家受到中国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寮国、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亚自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为了扼止共产主义的扩大而介入越南内战。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北越战胜南越统一越南。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影响有所扩大,印支三国长期受越战影响,当地政治十分不稳,其后因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击溃红色高棉政权,并意图扶持亲越势力,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当地政局于1989年以前十分动荡。到了90年代中南半岛原法属印度支那三国才实现和平。
地理
面积约230.2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20-27 °C(68-81 °F),干季及雨季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锡、钨、铬、煤等,产柚木、橡胶、稻、甘蔗、棕榈油等,且中南半岛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脉(例如横断山脉)大部分为中国地区所延伸过来的,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中国地名委员会.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务印书馆. 1993: 321. ISBN 7-100-00798-4.
- ^ 薄文泽. 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 东南亚研究. 2006, (06): 82–86.
- ^ 李一平. 东南亚岛屿地区先于半岛地区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南洋问题研究. 2000, (01): 48–54.
- ^ 于右任,1941,「中南」半岛之范围与命名问题,重庆《大公报》
- ^ 村村都有巡逻队 人人都是宣传员. 人民网. 2018-11-21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不同形象折射中美关系. 人民网.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要突破. 人民网. 2019-06-20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外部连结
|
#
- 1275年6月25日日食
- 1824年英荷條約
- 1901年11月11日日食
- 1902年10月31日日食
- 1903年3月29日日食
- 1904年3月17日日食
- 1916年7月30日日食
- 1919年香港搶米風潮
- 1928年11月12日日食
- 1931年4月18日日食
- 1948年5月9日日食
- 1953年2月14日日食
- 1954年12月25日日食
- 1955年12月14日日食
- 1955年6月20日日食
- 1957年4月30日日食
- 1958年4月19日日食
- 1962年2月5日日食
- 1965年11月23日日食
- 1969年3月18日日食
- 1976年4月29日日食
- 1983年太平洋颱風季
- 1988年9月11日日食
- 1997年3月9日日食
- 19世紀日食列表
- 2007年3月19日日食
- 2012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 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
- 2020年
- 2023年4月20日日食
- 2027年8月2日日食
- 2030年6月1日日食
- 2032年11月3日日食
- 2034年3月20日日食
- 2035年9月2日日食
- 2038年12月26日日食
- 2053年9月12日日食
- 20世紀日食列表
- 20世纪
- AA-52通用機槍
- BUDDY COMPLEX
- Code Geass世界觀設定及專有名詞列表
- Fi 156
- J·威廉·傅爾布萊特
- Koreasat 5A
- MAT-49冲锋枪
- SB轟炸機
- 一江山岛战役
- 三九政变
- 三國干涉還遼
- 世紀帝國III:亞洲王朝
- 东亚
- 东京 (越南)
- 东南亚
- 东洋
- 东洋界
- 两面针
- 中华文化
- 中南部
- 中国对各国曾用翻译名称列表
- 中国-越南边界
- 中島譽發動機
- 中日经贸史
- 中泰國境戰爭
- 中環蛺蝶
- 中華救助總會
- 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
- 中華民國與波蘭關係
- 中華航空
- 串珠環蝶
- 井上成美
- 亚洲
- 亞歷山德羅 (傳教士)
- 亞洲小爪水獺
- 交趾支那
- 仿夜舟蛾属
- 伊斯蘭教的傳播
- 优舟蛾属
- 似尖腹副元寶鯿
- 佛教
- 侨港镇
- 假蘋婆
- 傅氏凤尾蕨
- 傣仂
- 僚人
- 光萼鞘蕊花
- 克拉地峡
- 克萊爾·李·陳納德
- 六耳铃
- 军阀
- 冠舟蛾属
- 凱麗藤灰蝶
- 刺氏鼩蝟
- 刻缘枯叶蛾属
- 前4千纪
- 前695年10月10日日食
- 前720年2月22日日食
- 割據
- 劉其偉
- 劍鳳蝶
- 勒内·普利文
- 半岛
- 南亚松
- 南岛民族
- 南島語系
- 南洋
- 南洋大兜蟲
- 南西方面艦隊
- 南進
- 南遣舰队
- 占城稻
- 印度支那戰爭
- 印度支那豹
- 印度文化圈
- 厚壳树属
- 原雞
- 友誼路 (泰國)
- 反共救國軍
- 叢林的法則
- 台灣南島語
- 台灣本土化運動
- 叻沙
- 吉仙國家公園
- 同形异义词
- 同心舟蛾属
- 吴梅 (越南)
- 啟德機場
- 喙鳳蝶
- 喜東灰蝶
- 單色銼灰蝶
- 围掌舟蛾属
- 埃地语
- 埃米爾·貝爾坦號輕巡洋艦
- 壯侗語系
- 多米諾骨牌理論
- 大丽灯蛾属
- 大冠鷲
- 大北婆羅洲語群
- 大国
- 大帛斑蝶
- 大紅蛺蝶
- 大花龍腦香
- 天號作戰
- 太平洋战争
- 太平洋桲
- 奧古斑粉蝶
- 妖弄蝶屬
- 姑婆芋
- 娜拉波灰蝶
- 婆羅洲仰鼻魨
- 字母的歷史
- 孟语
- 季風雨林
- 季风
- 安克志
- 安南山脈
- 宽叶十万错
- 富國島
- 寬帶青鳳蝶
- 寮國內戰
- 小眉眼蝶
- 小豹律蛺蝶
- 小黃星弄蝶
- 尚·胡許
- 屯門軍鎮
- 山海经
- 山紅柿
- 巒大鋸灰蝶
- 巨大鍬形蟲
- 巴基斯坦鰕鱂
- 巴拉望島戰役
- 巴祖卡火箭筒
- 布蘭登堡部隊
- 布鲁-云乔族
- 幻紫斑蛱蝶
- 廣南國
- 开放新拟钉螺
- 异齿舟蛾属
- 強烈熱帶風暴格美 (2012年)
- 彩紋山蛭
- 律蛺蝶屬
- 慰安妇
- 戈都语
- 戏曲
- 扁齿舟蛾属
- 托氏波魚
- 掌舟蛾属
- 支那人
- 斐豹蛱蝶
- 斯米玳灰蝶
- 新加坡標準時間
- 新渡戶歪白蟻
- 族群列表
- 无患子属
- 日内瓦
- 日本人墓地
- 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
- 早田文藏
- 明日貿易
- 時局圖
- 普吉府
- 木姐
- 木棉
- 木蘭青鳳蝶
- 李成桂
- 李枯叶蛾属
- 李毓中
- 杜英
- 杜鵑花屬
- 東南亞司令部
- 東南亞歷史
- 東印度
- 松井石根
- 林夜鹰
- 林鵰
- 果洲群島
- 柏林会议
- 柏氏似鱗頭鰍
- 柔佛
- 查菲窄尾魟
- 柬埔寨伊斯蘭教
- 柬埔寨历史
- 桂木属
- 條斑豔粉蝶
- 條紋鱯
- 橢圓潘鰍
- 欧洲
- 毛相思子
- 汉地
- 沧海丝路
- 河仙鎮協鎮鄚氏家譜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法國歷史
- 泛亞鐵路 (東南亞)
- 泰國地理
- 泰國皇家空軍
- 泰拳
- 泰緬孤軍
- 海南榄仁
- 海啸
- 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
- 淡紅杜灰蝶
- 淡褐脈粉蝶
- 深山黛眼蝶
- 湄公河
- 湄公螺屬
- 湖泊列表
- 漢字文化圈
- 漢本遺址
- 漢醫學
- 澳亞散布區
- 热带低压威尔玛 (2013年)
- 無尾絨弄蝶
- 無患子
- 無憂樹
- 熱帶氣旋
- 熱帶風暴環高 (2015年)
- 熱帶風暴電母 (2016年)
- 燕鳳蝶
- 燦蛺蝶
- 爪哇鲃鲤
- 牛头伯劳
- 特提斯洋
- 玄珠帶蛺蝶
- 玉帶鳳蝶
- 玉帶黛眼蝶
- 玳眼蝶
- 玳蛺蝶屬
- 珍珠港事件
- 琵弄蝶屬
- 琺蛺蝶
- 瑙蛺蝶
- 璞蛺蝶
- 疣胸琉璃蟻
- 白圈帶蛺蝶
- 白弄蝶
- 白暮弄蝶
- 白豆蔻
- 白豔粉蝶
- 白领翡翠
- 百萬森林計劃
- 百越
- 皱疤坚螺
- 眉眼蝶
- 真腊
- 真腊风土记
- 眼斑孔雀雉
- 眼镜王蛇
- 石斑木
- 碎紋孔弄蝶
- 秀蛺蝶
- 穹翠鳳蝶
- 竹节树
- 笈多王朝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影响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 第倫桃
- 粄條
- 糙蚌屬
- 約翰·湯姆森
- 紅嘴黑鵯
- 紅絲尾灰蝶
- 紅鋸蛺蝶
- 統帥青鳳蝶
- 綠帶燕鳳蝶
- 綠弄蝶
- 緣點白粉蝶
- 緬甸隱鰭鯰
- 红嘴蓝鹊
- 红翅绿鸠
- 红胸田鸡
- 红花荷
- 绿舟蛾属
- 羅氏鹽膚木
- 美凤蝶
- 美國炒飯
- 羯布罗香
- 老撾漁業
- 老撾賣淫業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胡志明市
- 胡志明市博物館
- 腹鏈蛇屬
- 臘戍
- 臺灣
- 臺灣原住民族
- 臺灣對外關係史
- 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 花豹盛蛺蝶
- 苏门答腊犀
- 苧麻珍蝶
- 英屬緬甸
- 菩提树
- 董鸡
- 蓋斑鬥魚
- 蓼藍
- 蔘露藤
- 蔡光黃
- 蔣中正
- 蕊舟蛾属
- 蘇門答臘圓灰蝶
- 蘭利號航空母艦 (CVL-27)
- 蘭灰蝶
- 蘭花蕉科
- 虎斑蝶
- 蛇
- 蟒屬
- 褐翅綠弄蝶
- 西南季風
- 角瓣舟蛾属
- 謝太寶
- 護心鏡
- 豔婦斑粉蝶
- 豔粉蝶
- 象刑
- 豫湘桂会战
- 豹貓
- 貓臉蛺蝶
- 貝蛺蝶屬
- 赤颈鹤
- 赫柏茨·希庫爾斯
- 越南文化
- 越南華人
- 越國
- 越式法包
- 踵蝗属
- 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
- 辛梅利亞大陸
- 近親性交
- 達摩鳳蝶
- 遠印度
- 遠東山雀
- 鄚玖
- 酢漿灰蝶
- 重舟蛾属
- 金背三趾啄木鸟
- 金色鴉雀
- 金裳鳳蝶
- 金貓屬
- 鉤吻
- 鎖龍螯蛺蝶
- 鐵冬青
- 鑲邊尖粉蝶
- 钩翅舟蛾属
- 铁灰蝶属
- 長牙小帶魚
- 閃紫斑環蝶
- 阮文立
- 阮朝
- 阮玉禮
- 阿尔卑斯带
- 阿芒蔭眼蝶
- 雙斑魨
- 雙色帶蛺蝶
- 雲豹
- 霍斯堡灯塔
- 青剛櫟屬
- 青斑蝶
- 青鳳蝶
- 韓信草
- 韩愈鳄属
- 颱風凱莎娜 (2009年)
- 颱風荷貝 (1979年)
- 颱風韋恩 (1986年)
- 飛龍白粉蝶
- 飛龍號航空母艦
- 餘甘子
- 首次環球飛行
- 香根草
- 香港上古史
- 馥芳艾纳香
- 馬來
- 马来世界
- 马来群岛
- 马来西亚历史
- 高棉帝国
- 魚露
- 鳳灰蝶
- 鷹鵰
- 鸦片
- 鹿角鍬形蟲
- 黃基明
- 黃尾鴝
- 黃帶隱蛺蝶
- 黃星斑鳳蝶
- 黃花蜜菜
- 黃裙脈粉蝶
- 黃裙豔粉蝶
- 黃金蒲桃
- 黃鉤蛺蝶
- 黄嘴噪啄木鸟
- 黄脊蝗属
- 黎文嚴
- 黑尾劍鳳蝶
- 黑枕黃鸝
- 黑緣蛺蝶
- 黑脈粉蝶
- 黑鹇
- 龍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