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际网路建立于1994年,在二十年的发展里,网际网路已成为了中国大陆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2008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成为拥有世界上第一大使用者群体的网际网路。截至2021年2月,中国大陆网友规模达9.89亿,网际网路普及率为70.4%;中国大陆手机网友规模达9.86亿。

历史

在199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有关研究所和协会曾发过邮件到国外。第一种说法是1987年9月20日,在北京国际汉语教师协会的王运丰教授和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维尔纳·措恩教授的主导下,中国大陆与外界网际网路建立了首个连接。而中国大陆第一封成功对外发出的电子邮件则是在1987年9月14日发出,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每个角落)。[6][7]第二种说法是1986年8月25日,高能物理所(IHEP)的ALEPH的成员单位组长吴为民,从北京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施泰因贝格尔的电子邮件是中国大陆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但由于吴的邮件不通过TCP/IP,因此严格来说不算接入网际网路。[1][2][3]

中国大陆最早接入网际网路始于1994年5月17日,当高能物理所(IHEP)与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建立的TCP/IP连接,为中国大陆接入网际网路之始。1994年5月24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脑与网路设施(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网际网路。[1][2][3][8]但此时中国大陆仍没有网际网路服务供应商。从1994年至1990年代,网际网路仅用于商业、教育和一些政府部门,中国大陆网际网路主要依靠拨号上网的方式,高昂的电话费并非人人负担得起。一些企业与学校机构此时已经组建了一系列的城域网或校园网,网友主要是IT人士、教师、学生。1990年代为中国大陆公用网际网路的开始年代,中国大陆最早的网际网路服务供应商为女创业家张树新成立的瀛海威时空,在北京于1995年9月30日在一台Intel 80486 90MHz电脑网路伺服器上开始运营,到1996年8月,仅在北京已经拥有了6000名使用者。[9][10]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网际网路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比中国电信ChinaNet还要早出现。[11][12]中国大陆的公用网际网路起步始于1997年后,[13]但即使在1997年至1998年也仅是中国大陆网际网路出现过的一次小兴起时期。[14]截至2001年,中国大陆的网际网路使用者率为2.18%[15]。其中65%的中国网友年收入超过6000元;相比之下,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使用者占网际网路使用者总数的15%。[16]2000年后,宽带网路的出现以及后来价格开始下降,使用者接入数量开始快速攀升。一些大城市也开设网咖等的服务机构,加上网路游戏流行,令中国大陆网际网路迅速发展。受到ICQGoogleYouTube维基百科等的启发,中国大陆企业开始自行发展相关的产业。不过截至2007年,中国大陆各地网际网路发展并不平衡。北京当地有30.4%的居民接入网际网路,上海为28.7%,广东为19.9%,而贵州为3.8%。当时北京网友占全国网友总数的12.39%,上海占8.98%,而中国西北部的西藏和青海省占0.0%(几乎为零)和0.31%。[17]中国城市地区的网际网路普及率为50%,而中国农村地区为18.5%。[18]

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网际网路协定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其中主要目标包括:到2018年末,IPv6活跃使用者数达2亿,网际网路使用者中占比不低于20%;到2020年末,IPv6活跃使用者数超过5亿,网际网路使用者中占比超过50%,新增网路位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位址;到2025年末,中国大陆IPv6网路规模、使用者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网路、应用、终端全面支援IPv6[19]

2019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域名根伺服器(F、I、K、L根镜像伺服器)及域名根伺服器执行机构。[20]

发展

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中国大陆网际网路发展情况统计调查,并于1997年10月31日发布了第一份官方发布的《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自此之后,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包括关于中国大陆网际网路建设状况、应用发展状况、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网际网路安全状况等权威资料和资讯。截至2021年2月,《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已经发布47次。[21]

基础资源

东亚及东南亚(中国大陆各地区细化)历年来的网路扩散(网际网路普及率)1995-2012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606万公里,其中新建光缆线路564万公里,建设光缆长度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网际网路宽频接入埠数量达到7.6亿个,比上年底净增7166万个。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行动通讯基站总数达604.1万个。其中3G/4G基站累计达到447.1万个,占比达74.0%。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大陆域名总数同比减少9.0%,但「.CN」域名总数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国际出口频宽实现10.2%的增长,达7,320,180Mbps;此外,光缆、网际网路接入埠、行动电话基站和网际网路资料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行动网际网路接入流量与APP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行动网际网路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中国大陆网友规模达7.72亿。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大陆网友规模达9.89亿,普及率达到70.4%。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大陆IPv6位址数量为57634块/32,年增长13.3%,中国大陆域名总数为3792.8万个。全球IPv4位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中国大陆IPv4位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共计有38923万个。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大陆国际出口频宽为8,946,570Mbps,年增长率为10.2%,其中中国电信4,537,680Mbps,中国联通2,234,738Mbps,中国移动1,997,000Mbps,中国科技网115,712Mbps,中国教育和科研电脑网61,440Mbps。[24]中国大陆国际出口频宽不够。人均国际干线频宽仅为4.04Kbps,此资料为2013年世界人均国际干线频宽的1/12,仅为非洲的1/2[62]。2020年12月,中国大陆的国际出口频宽总计为 11,511,397Mbps[63],有五处海底光缆出口[64]

网路品质

据Speedtest Global Index 2020年12月报告,中国大陆的固定网路平均下载速度有158.66Mbps,平均上传速度有43.12Mbps,中国大陆的固定网路下载速度世界排名第18位元,排在智利之后和加拿大之前;行动网路平均下载速度则有155.89Mbps,世界排名第4位,排在韩国之后和澳大利亚之前。[65]

中国大陆使用者的网际网路体验与其所用运营商有一定关系,民间将宽频运营商分为三级。一级宽频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两家运营商拥有全国性的骨干网且网内资源丰富,能提供较好的网路品质但是收费相对较高。二级、三级运营商诸如中国移动、鹏博士、长城宽频等需要向以及运营商购买频宽资源以实现网际网路接入,这类运营商收费较低,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其网速及稳定性相对较差,具体表现为使用实际频宽小于销售时的宣传,使用下载软体没有速度或者被劫持到自家的快取伺服器、玩网路游戏延迟较高且不稳定、连接境外服务时速度慢或无法存取等。[66][67]

中国大陆的IPv4位址有限,导致部分家庭宽频使用者被运营商分配了NAT444的IP位址,这可能会影响网路效能,比如无法使用BT电驴等方式下载档案,某些网路游戏不能连线,NAS无法进行FTP和远端传输,连接数受限制等等问题,一级运营商在收到客户投诉后有可能会给使用者分配公网IP,但中小型运营商则完全不会分配公网IP。[68]此外80、443埠会被运营商封锁,致使使用者无法使用家庭宽频搭建网站。

由于国际出口频宽有限,在网路拥塞的情况下,运营商会自动在国际出口线路路由上使用动态QoS调整策略,把民用宽频使用者的资料全部或根据拥塞情况选择性丢弃,以此给专线和政企宽频的流量让道,以此达到保证这些VIP使用者的宽频品质。[69]

网际网路企业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大陆境内外上市网际网路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人民币。中国大陆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77家,其中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数占比为41.6%,上海的独角兽企业占比为23.4%。截至2017年6月,中国大陆拥有人工智慧企业592家,占全球总数的23.3%。[70]

中国大陆最大的网际网路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分别是全球第4、5、9大主营网际网路相关业务的公司。

排名 公司 业务 营业额
(单位:十亿美元)
财年 雇员 市值
(单位:十亿美元)
总部
4 腾讯 社群网路 9.91 2014 25,517 144.24 深圳 [71][72]
5 阿里巴巴集团 电子商务 8.57 2014 26,000 246.02 杭州 [73]
9 百度 搜寻引擎 5.21 2014 34,600 78.02 北京 [74][75]

应用

随着中国大陆网际网路的发展,电子邮件BBS等传统网际网路应用逐渐减少,搜寻引擎即时通信等基础网路应用趋向饱和,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网路支付使用率增长迅速。此外,网路炒股成为网友投资焦点,由于股市带来的使用者分流,使得网路余额理财类应用的使用率增长出现停滞。

法律规管

2017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网际网路群组资讯服务管理规定》规管即时通讯群组和聊天室等。当月《检察日报》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的看法,[76]「杨小军也认为,管理责任并非上述一些网友所理解的『让群主也要承担群成员违法违规的责任』,在网际网路群组中不只有群主一个责任主体,还有群主、参与人(发言人)、网路平台提供商相关主管部门这四个主体共同参与,才有网际网路及其群组的发展进步;同样,四个主体也分别承担相应责任」[76]、「对于一些网友列举出群主需要对群成员的资讯发布和传播行为而承担的诸多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杨小军明确表示了反对:『这个观点实际上是让群主一人负担所有人的责任,甚至把管理部门的责任都归到群主身上。这既不客观,也不可能』」[76];报导又采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76]「有网友戏称通过司法考试才敢当群主。有的群主对法律法规不是很熟悉,那么其对群成员的资讯交流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该如何判断、管理呢?王卫国表示,这还是网友对管理责任的过大理解。实际上,群主只要根据一般人的判断,认为群成员的表达明显不妥时,给予提示、禁止,就算是已经尽到管理责任了。对于比较专业化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可能赋予群主过度的责任。」[76]

网路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中国大陆的网际网路进行了审查。审查包括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在防火长城技术的支援下,部分例如GoogleFacebookYouTube等网站在中国大陆均无法正常存取。[注 1]

香港澳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不受中国大陆网路审查的限制,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之间的网路连接不会受防火长城影响。

中国大陆网际网路的审查和监视模式对全球网际网路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自由之家从2017年起记录到有18个国家使用中国大陆开发的人工智慧监视系统[77]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The Internet.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2. ^ 2.0 2.1 2.2 China celebrates 10 years of being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Page 1 Sumner Lemon and Stephen Lawson 17 May, 2004.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3. ^ 3.0 3.1 3.2 China celebrates 10 years of being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Page 2 Martyn Williams 17 May, 2004.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4. ^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Internet market. [200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4). 
  5. ^ 5.0 5.1 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报告 (PDF).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29) (中文(中国大陆)). 
  6. ^ Chinanews.com. "Chinanews.com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1." 中国接入网际网路. Retrieved on 2009-07-30.
  7. ^ Tech.sina.com. "Tech.sina.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中国确认首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Retrieved on 2009-08-01.
  8. ^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工作回顾 李南君 Werner Zorn.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9. ^ Beijing Review Volume. 43 (2000), pg. 29
  10. ^ 瀛海威:Internet先烈.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11. ^ 互联网先烈传-瀛海威_商业报道_网易.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6). 
  12. ^ 在错误时间里的正确事情.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13. ^ Zhou, Yu (2007),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Making Silicon Valley in Beijing p.65,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SBN 978-0742555808.
  14. ^ Brahm, Laurence J. (2002), China After WTO p.182,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ISBN 978-7508500980.
  15. ^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OECD 2001, OECD Publications, 2rue Andre Pascal, 75775 Paris Cedex 16, France.
  16. ^ Wang, Wensheng. "Impact of ICTs on Farm Households in China", ZEF of University Bonn, 2001
  17. ^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Statistical Survey Report on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 网际网路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2 April 2007.. Jan, 2007.
  18. ^ Lawton, Tait. Rural Internet Usage in China – Infographic and Interview. East-West-Connect.com.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19. ^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新华网. 2017-11-26 [2017-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6). 
  20. ^ 工信部同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域名根服务器及运行机构.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通信世界网.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21.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2021-02-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29). 
  22.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CNNIC.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29). 
  23. ^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CNNIC.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0). 
  24. ^ 24.0 24.1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9-02-28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25. ^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传媒--人民网. media.people.com.cn. [201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6. ^ 中国网际网路资讯中心第40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27. ^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28. ^ 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29. ^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30. ^ 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31. ^ 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32. ^ 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33. ^ 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34. ^ 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35. ^ 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36. ^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23 [2016-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37. ^ 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38. ^ 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39. ^ 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1). 
  40. ^ 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41. ^ 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8). 
  42. ^ 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43. ^ 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4. ^ 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5. ^ 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6. ^ CNNIC发布《第20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7. ^ 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8. ^ CNNIC发布《第18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49. ^ CNNIC发布《第17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0. ^ CNNIC发布《第16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1. ^ CNNIC发布《第15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2. ^ CNNIC发布《第14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3. ^ CNNIC发布《第13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4. ^ CNNIC发布《第12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5. ^ CNNIC发布《第11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6. ^ CNNIC发布《第10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7. ^ CNNIC发布《第9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8. ^ CNNIC发布《第8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59. ^ CNNIC发布《第7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60. ^ CNNIC发布《第6次中国网际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永久失效连结]
  61. ^ 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9). 
  62. ^ 民进中央关于改进和提高境外网站访问速度的提案. [2018-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已忽略文字「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帮助)
  63.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29). 
  64. ^ Cite web. [2019-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65. ^ Speedtest Global Index. Speedtest.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8). 
  66. ^ 宽带二级运营商:失守“最后一公里”. news.ifeng.com.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67. ^ 中国宽带真相调查(三):你究竟是怎幺用上假宽带的?_科技_腾讯网. tech.qq.com.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中文(中国大陆)). 
  68.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你的宽频很可能已经被运营商偷偷分配了内网IP!
  69. ^ 逗比根据地. doub.io.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70. ^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www.cac.gov.cn.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71. ^ Tencent announces 2012 fourth quarter and annual results (PDF). Tencent.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2月2日). 
  72. ^ Forbes Asia's Fab 50: Tencent. Forbes.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73. ^ Financial Statements (PDF). [2015-12-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74. ^ Baidu Announces Fourth Quarter and Fiscal Year 2012 Results. Baidu.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75. ^ Forbes Asia's Fab 50: Baidu. Forbes.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76. ^ 76.0 76.1 76.2 76.3 76.4 专家解读:“群主对群成员言行担责”纯属误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检察日报》. 2017-09-19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77. ^ Dreyfuss, Emily. The Internet Became Less Free in 2018. Can We Fight Back?. Wired. 2018-12-26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外部连结